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雅萍专利>正文

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10998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供一板对板插座连接器插接,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包含多个导接端子及一绝缘框体,该导接端子由一导接部、一固定部及一触压部构成,该触压部具有一弹性臂、一限位凹槽、一限位凸部及一导引端部,该绝缘框体具有二第一侧墙、一底板及一插接槽,各该第一侧墙具有一内表面、多个凸出于该内表面的间隔墙及多个容置空间,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该导接部显露于该第一侧墙,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内表面。(*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具有防止板对板插头连接器脱离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
技术介绍
请参阅图8,一种现有习知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其用以与一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电性连接,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与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分别结合于一电路板上 (图未绘出),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包含有多个导接端子11及一绝缘框体12,各该导接端子11具有一 U型夹持部13及一导接部14,该绝缘框体12具有一框体15,各该导接端子 11以该U型夹持部13夹持于该绝缘框体12的该框体15,当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插入于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时,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的该些导接端子11触压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的多个连接端子21,以电性连接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及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由于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的该些导接端子11以该U型夹持部13夹持于该绝缘框体12的该框体15,因此当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20拔离该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时,该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的该些导接端子11容易从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的该框体15脱落,而导致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无法再使用;此外,由于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10的该些导接端子11,会因不当外力拉扯而产生偏移,造成相邻的导接端子11接触,而形成短路。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为克服先前技术所发生板对板插座连接器的导接端子容易脱离绝缘框体而造成板对板插头连接器无法使用的问题,以及板对板插座连接器的导接端子容易脱离板对板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而造成板对板插头连接器无法电性连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包含多个导接端子,各该导接端子依序由一导接部、一固定部及一触压部构成,该触压部具有一弹性臂、一限位凹槽、一限位凸部及一导引端部,该弹性臂位于该固定部与该限位凹槽之间,该限位凸部位于该限位凹槽与该导引端部之间;以及一绝缘框体,其具有二第一侧墙、一连接该二第一侧墙的底板及一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之间的插接槽,各该第一侧墙具有一内表面、多个凸出于该内表面的间隔墙及多个容置空间,各该间隔墙具有一限制表面,该限制表面朝向该插接槽,各该间隔墙与各该容置3空间为间隔排列,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该导接部显露于该第一侧墙,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内表面,相邻的各该导接端子的各该触压部被该间隔墙阻隔,其中该触压部的该限位凸部是凸出于该限制表面。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绝缘本体另具有二第二侧墙及二容置槽,各该第二侧墙形成于该底板上且与该第一侧墙连接,各该容置槽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与该第二侧墙之间。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第二侧墙的一顶面形成有一导引凸墙, 该导引凸墙的一内侧面为斜面。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各该容置槽中具有一导柱,该导柱的末端具有一导斜面。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各该间隔墙的该限制表面的末端具有一导引面。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各该间隔墙的该限制表面的末端具有一导引面。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底板具有多个穿孔,该穿孔显露出该些导接端子的该弹性臂。本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包含多个导接端子,各该导接端子依序由一导接部、一第一弯折部、一固定部、一第二弯折部及一触压部构成,该触压部具有一弹性臂、一限位凹槽及一限位凸部,该弹性臂位于该固定部与该限位凹槽之间,该限位凹槽位于该限位凸部与该该弹性臂之间;以及一绝缘框体,其具有二第一侧墙、一连接该二第一侧墙的底板及一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之间的插接槽,各该第一侧墙具有一内表面、多个凸出于该内表面的间隔墙及多个容置空间,各该间隔墙具有一限制表面,该限制表面朝向该插接槽,各该间隔墙与各该容置空间为间隔排列,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该导接部显露于该第一侧墙,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内表面,相邻的各该导接端子的各该触压部被该间隔墙阻隔,其中该触压部的该限位凸部凸出于该限制表面。本技术的目的以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绝缘框体另具有二第二侧墙及二容置槽,各该第二侧墙形成于该底板上且与该第一侧墙连接,各该容置槽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与该第二侧墙之间。前述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中所述的该底板具有多个穿孔,该穿孔显露出该些导接端子的该弹性臂。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一种可增加导接端子与绝缘框体结合强度及避免板对板插头连接器的连接端子脱离导接端子的板对板插座连接器,该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包含有多个导接端子及一绝缘框体,各该导接端子,依序由一导接部、一固定部及一触压部构成,该触压部具有一弹性臂、一限位凹槽、一限位凸部及一导引端部,该弹性臂位于该固定部与该限位凹槽之间,该限位凸部位于该限位凹槽与该导引端部之间,该绝缘框体具有二第一侧墙、一连接该二第一侧墙的底板及一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之间的插接槽,各该第一侧墙具有一内表面、多个凸出于该内表面的间隔墙及多个容置空间,各该间隔墙具有一限制表面,该限制表面朝向该容置空间,各该间隔墙与各该容置空间为间隔排列,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该导接部显露于该第一侧墙,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内表面,相邻的各该导接端子的各该触压部被该间隔墙阻隔,其中该触压部的该限位凸部是凸出于该限制表面,由于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因此使各该导接端子可被固定于该绝缘框体,以避免各该导接端子脱离该绝缘框体。可达到相当的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其至少具有下列优点由于各该间隔墙与各该容置空间为间隔排列,且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并凸出于该内表面,因此相邻的各该导接端子的各该触压部被该间隔墙阻隔,其可避免相邻的导接端子接触而造成短路。又,由于该绝缘框体另具有二第二侧墙及二容置槽,各该第二侧墙形成于该底板上且与该第一侧墙连接,各该容置槽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与该第二侧墙之间,其可供一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对位插接。再者,该第二侧墙的一顶面形成有一导引凸墙,该导引凸墙的一内侧面为斜面,该斜面用以导引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对位,以增加对位插接效率。另,各该容置槽具有一导柱,该导柱的末端具有一导斜面,该导斜面用以导引该板对板插头连接器对位,以增加对位插接效率。另,各该间隔墙的该限制表面的末端具有一导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为间隔排列,各该导接端子的该固定部被埋设于该第一侧墙中,该导接部显露于该第一侧墙,各该触压部位于各该容置空间且凸出于该内表面,相邻的各该导接端子的各该触压部被该间隔墙阻隔,其中该触压部的该限位凸部是凸出于该限制表面。之间;以及一绝缘框体,其具有二第一侧墙、一连接该二第一侧墙的底板及一位于该二第一侧墙之间的插接槽,各该第一侧墙具有一内表面、多个凸出于该内表面的间隔墙及多个容置空间,各该间隔墙具有一限制表面,该限制表面朝向该插接槽,各该间隔墙与各该容置空间1.一种板对板插座连接器,其特征在于包含:多个导接端子,各该导接端子依序由一导接部、一固定部及一触压部构成,该触压部具有一弹性臂、一限位凹槽、一限位凸部及一导引端部,该弹性臂位于该固定部与该限位凹槽之间,该限位凸部位于该限位凹槽与该导引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雅萍
申请(专利权)人:林雅萍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