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苏州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切桑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9063 阅读:2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和刀柄,所述主刀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刀片垂直的多个副刀片,所述副刀片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的刃口平齐;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为5~30mm,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刃宽之比为0.8~1.2。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各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其刃宽相差不多,使切出的正方形叶的占有率高达97%,切割安全、效率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切割机械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切桑刀
技术介绍
桑蚕(Mombyx mori L.)属于鳞翅目蚕蛾科昆虫,在我国已经被人工驯养5700多年,桑蚕的生长期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虫态。根据不同的发育阶段,幼虫可分为5个龄期,其中广3龄期通常称之为小蚕,4飞龄期通常称之为大蚕。小蚕期由于蚕体较小,通常都需要将桑叶切成小块进行饲喂,根据《中国养蚕学》记载,小蚕期的切叶大小为蚕体长的1.5倍正方形最佳。其主要原因是由于在相同的单位面积下正方形的周长比较小(圆形最小但会造成桑叶浪费),周长小即可减小水份的蒸发,从而延长叶片的保鲜时间。传统的切桑刀都是借用厨房用的菜刀,切桑叶时需要先将桑叶叠放整齐,先切成长条叶片,再用桑叶将长条叶片包成叶卷,进行横向切叶,最后捡出包叶被切成的长条叶, 操作起来十分不方便。随着养蚕技术的不断进步,小蚕共育的普及,迫切需要对传统的切桑刀进行改进,提高切出的叶的一致性及切割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切桑刀,通过结构的改进,切出的叶的形状一致性好,提高切割效率。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和刀柄,所述主刀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刀片垂直的多个副刀片,所述副刀片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的刃口平齐;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为5 30mm,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刃宽之比为0.8 1.2。上文中,所述切桑刀前端设有与所述主刀片一体成型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头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切桑刀下方设有与所述切桑刀配合使用的切板,所述切板上设有垂直于切板的刀架,所述刀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切桑刀与所述刀架通过插入所述通孔和定位孔的转轴构成转动连接。切桑过程抬起刀柄,切桑刀绕转轴相对于刀架转动,在切桑刀与切板之间形成切割区,将平铺好的40片左右的适熟叶由无副刀片的一侧推进切割区,推进距离与副刀刃的刃宽大体一致,然后下压刀柄,切断桑叶,切出的正方形叶片的占有率约97%,可直接用于桑蚕的喂养。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副刀片的形状为三角形,但不局限于三角形,可根据生产的方便或材料的缺失改变形状,只要保证副刀片的刃宽即可。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刀片焊接于所述主刀片上。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5 10mm,使用此切桑刀切出的桑叶用于一龄期桑蚕的喂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10 15mm,使用此切桑刀切出的桑叶用于二龄期桑蚕的喂养。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15 30mm,使用此切桑刀切出的桑叶用于三龄期桑蚕的喂养。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本技术在主刀片的一侧设有副刀片,且各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其刃宽相差不多,使切出的正方形叶的占有率达97%,切割安全、效率高。2.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一的主视图;图2是图1中沿线A-A的剖视图;图3是实施例一使用状态时的示意图;其中1、主刀片;2、副刀片;3、切板;4、刀架;5、转轴。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一参见图1 3所示,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1和刀柄,所述主刀片1的右侧设有与所述主刀片ι垂直的11片副刀片2,所述副刀片2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1的刃口平齐;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为5 30mm,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2 刃宽之比为0.8 1.2。所述切桑刀前端设有与所述主刀片一体成型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头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切桑刀下方设有与所述切桑刀配合使用的切板3,所述切板上设有垂直于切板的刀架4,所述刀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切桑刀与所述刀架通过插入所述通孔和定位孔的转轴 5构成转动连接,利用杠杆原理驱动切桑刀工作,简单、省力。优选的方案为更加有效的利用板材,所述副刀片2的形状选为三角形。所述副刀片2焊接于所述主刀片1上。所述副刀片2的刃宽为7mm,为一龄期刀片,各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为7mm,利用此切桑刀切出的叶用于一龄期桑蚕的饲喂。切桑过程抬起刀柄,切桑刀绕转轴相对于刀架转动,在切桑刀刀刃与切板面之间形成切割区,将平铺好的40片左右的适熟叶由无副刀片的一侧推进切割区,推进距离与副刀刃的刃宽大体一致,然后下压刀柄,切断桑叶,切出的正方形叶片的占有率约97%,可直接用于桑蚕的喂养。本技术与传统切桑刀的切叶百分比统计如下表(注长方形中长边长是短边长两倍以上计入条形叶。)权利要求1.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1)和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刀片(1)的一侧设有与该主刀片(1)垂直的多个副刀片(2),所述副刀片(2)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1)的刃口平齐; 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为5 30mm,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2)刃宽之比为0. 8 1. 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切桑刀前端设有与所述主刀片一体成型的延伸段,所述延伸段头部设有一通孔;所述切桑刀下方设有与该切桑刀配合使用的切板(3),所述切板(3)上设有垂直于切板的刀架(4),所述刀架上设有定位孔,所述切桑刀与所述刀架通过插入所述通孔和定位孔的转轴(5)构成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刀片(2)的形状为三角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刀片(2)焊接于所述主刀片(1)上。5.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5 10mm。6.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10 15mm。7.根据权利要求1、3或4所述的切桑刀,其特征在于所述副刀片的刃宽为15 30mm。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和刀柄,所述主刀片的一侧设有与所述主刀片垂直的多个副刀片,所述副刀片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的刃口平齐;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为5~30mm,所述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刃宽之比为0.8~1.2。本技术的各副刀片之间的间距与其刃宽相差不多,使切出的正方形叶的占有率高达97%,切割安全、效率高。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文档编号B26B9/00GK202021616SQ201120107759公开日2011年11月2日 申请日期2011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13日专利技术者李兵, 沈卫德 申请人:苏州大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切桑刀,包括主刀片(1)和刀柄,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刀片(1)的一侧设有与该主刀片(1)垂直的多个副刀片(2),所述副刀片(2)的刃口与所述主刀片(1)的刃口平齐;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为5~30mm,所述副刀片(2)之间的间距与所述副刀片(2)刃宽之比为0.8~1.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兵沈卫德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