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7734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经第一稳压电路稳压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同时经第一数据发送电路稳压接入通讯接口;第二通讯电路将通讯接口来的电源和通讯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后接入第二稳压电路稳压后为第二通讯电路供电,通讯信号经第二数据接收电路送入单片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本通讯电路兼容供电和通讯功能,用两根无极性之分的电线连接;接线方便,布线数量少,且抗干扰性好,通讯距离远,可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信号的通讯电路,特别是涉及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技术背景在一拖一、一拖多的主从机通讯电路中,从机由主机供电,并与主机通讯,现有的电路中,通讯线路和供电线路是分开的,采用三线制或四线制的连接方式,即连接线有三根或四根,其中两根分别是电源的正和负,另一根或两根是通讯信号线。三线制或四线制通讯电路存在以下缺点(1)三根线或四根线不能接错,否则不仅会造成通讯不正常,甚至会烧毁电路;(2)布线主机和从机之间通讯,需要在主机和从机之间布线,三线制或四线制通讯电路则需要在主机和从机之间布三根线或四根线。专利201010158359. 3中介绍了一种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此电路虽然是兼并供电电路和通讯电路,但此电路采用串联电感Ll的储能作用来消除通讯信号对12V 直流电源的影响,势必限制了脉冲宽度、通讯线的长度;如果脉冲宽度加宽,电感Ll就不能很好的稳定前级电压,此专利中脉冲宽度为10us,如此窄的脉冲宽度,在长距离通讯下,抗干扰性能是非常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通讯电路兼容供电和通讯功能, 只需两根线,两根线之间没有极性之分,即使接错,也会正常工作通讯,同时抗干扰性好,通讯距离可达1千米左右。因此这种馈电型通讯电路,不仅接线方便,减少了布线数量,而且抗干扰性好,通讯距离远,可适用于多种使用场所。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 VDD经稳压电路(1)稳压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同时经第一数据发送电路( 稳压接入通讯接口 ;第二通讯电路将通讯接口来的电源和通讯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后接入第二稳压电路 (4)稳压后为第二通讯电路供电,通讯信号经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送入单片机IC2。上述方案中,所述第一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一稳压电路(1)、第一数据发送电路⑵和第一数据接收电路⑶;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电路⑵包括三极管Qll和稳压管U12 ;所述三极管Qll的基极经电容C12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ll后接入单片机ICl的 T)(D 口,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与稳压管U12的调节端Adj连接,同时连接电阻R12、R13,电阻R13另一端接地,电阻R12另一端接稳压管U12的输出端和电阻 R14,电阻R14另一端接保险丝Fll和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保险丝Fll另一端接通讯端口 ;稳压管U12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VDD连接,经电容Cll接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电路⑶包括比较器U13和二极管Dll ;所述比较器U13输出端经电阻R15接入电源VCC, 并接入单片机ICl的RXD 口 ;比较器U1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容C14接地,并通过电阻R18接入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 ;比较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容C13、电阻R16并联接地,并通过电阻R17、二极管Dll串联接入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所述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二稳压电路G)、第二数据发送电路 (5)和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电路(5)包括三极管Q21和电阻RM ;所述三极管Q21的基极经电容C25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M后接入单片机IC2的T)(D 口,三极管Q2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23后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接入信号输入口 ;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包括二极管D22、D23和三极管Q22 ;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经电阻似6接地, 并通过电阻R25、二极管D23、D22串联接入信号输入口,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 Q22的集电极接入单片机IC2的RXD 口,并经电阻R27接入电源VCCl。本技术采用曼彻斯特编码载波调制原理,电源和通讯信号共用一根连接线。 不仅对通讯线材要求不高,普通电线就可使用,而且布线方便,没有极性之分,不会出现接线错误的情况,抗干扰性好,通讯距离远,适用于一拖一,一拖多、一控、一控多的通讯线路中。附图说明图1是专利201010158359. 3 一种空调控制器两线供电通讯电路的第一通讯电路原理图;图2是本技术的第一通讯电路原理图,即主机通讯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的第二通讯电路原理图,即从机通讯电路原理图;图4是在通讯线上产生的脉冲波形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连接在主机和从机之间,包括主机的第一通讯电路和从机的第二通讯电路,第一通讯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第一通讯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见图2,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见图3。图2中(1)为第一稳压电路,(2)为第一数据发送电路,(3)为第一数据接收电路。图3中(4)为第二稳压电路,(5)为第二数据发送电路,(6)为第二数据接收电路。如图2所示,第一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一稳压电路(1)、第一数据发送电路⑵和第一数据接收电路⑶;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电路⑵包括三极管Qll和稳压管 U12 ;所述三极管Qll的基极经电容C12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ll后接入单片机ICl的T)(D 口,三极管Qll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ll的集电极与稳压管U12的调节端Adj连接,同时连接电阻R12、R13,电阻R13另一端接地,电阻R12另一端接稳压管U12的输出端和电阻R14, 电阻R14另一端接保险丝Fll和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保险丝Fll另一端接通讯端口 ;稳压管U12的输入端与直流电源VDD连接,经电容Cll接地;所述第一数据接收电路⑶包括比较器U13和二极管Dll ;所述比较器U13输出端经电阻R15接入电源VCC,并接入单片机ICl的RXD 口 ;比较器U13的同相输入端经电容C14接地,并通过电阻R18接入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 ;比较器U13的反相输入端经电容C13、电阻R16并联接地, 并通过电阻R17、二极管Dll串联接入第一数据接收电路(3)的输入口。如图3所示,第二通讯电路的具体构成如下包括第二稳压电路G)、第二数据发4送电路( 和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所述第一数据发送电路( 包括三极管Q21和电阻 R24 ;所述三极管Q21的基极经电容C25接地,同时串联电阻RM后接入单片机IC2的T)(D 口,三极管Q21的发射极串联电阻R23后接地,三极管Q21的集电极接入信号输入口 ;所述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包括二极管D22、D23和三极管Q22 ;所述三极管Q22的基极经电阻 R26接地,并通过电阻R25、二极管D23、D22串联接入信号输入口,三极管Q22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Q22的集电极接入单片机IC2的RXD 口,并经电阻R27接入电源VCC1。工作过程及原理见图2,直流电源VDD不仅通过第一稳压电路(1)稳压后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而且通过第一数据发送电路O)中的稳压管U12稳压后接入通讯接口,通过通讯接口给第二通讯电路供电。当单片机ICl发送数据时,其T)(D引脚输出正脉冲信号控制三极管Qll导通,根据 LM317的调压特性,稳压管U12的输出电压减小到约1. 5V左右,这样在通讯线路上就产生了如图4所示的一系列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馈电型通讯电路,包括第一通讯电路和第二通讯电路,所述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通过通讯接口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一通讯电路与第二通讯电路之间的通讯信号与电源共用一根连接线;直流电源经第一稳太电路(1)稳压为第一通讯电路供电,同时经第一数据发送电路(2)稳压接入通讯接口;第二通讯电路将通讯接口来的电源和通讯信号通过整流桥整流后接入第二稳压电路(4)稳压后为第二通讯电路供电,通讯信号经第二数据接收电路(6)送入单片机IC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童静
申请(专利权)人:曼瑞德自控系统乐清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