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沁朴专利>正文

输液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2984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输液器。其目的是提供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个输液剂瓶中的输液剂输完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个输液剂瓶中的输液剂进行输液的输液器。输液器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是,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当输液中转瓶内无输液剂时,因输液剂瓶中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底部与输液剂瓶底部的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使塞子向上移动,打开使输液剂从输液剂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内的通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病人在输液时所使用的输液器的改进。
技术介绍
至今,病人在输液时所使用的输液器100如图1中的A点与B点连接后所示,通常由输液管2、滴速调节器3、滴壶4、输液管12、三通管17、夹子6、以及输液剂袋10组成。将输液剂袋10用悬挂线9挂在输液器支架1上。药液由输液管2通过扎入病人静脉血管中的针头输入到血液中。输液的速度由滴速调节器3的夹紧程度进行调节。现有的输液器100的缺点是,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10、10的情况下,当一袋输液剂输完时,需要由护士更换成另一袋输液剂。在未使用三通管17的情况下,则由护士直接进行更换;在使用了三通管17的情况下,则由护士松开另一输液剂袋10下方的夹子6,开始用另一输液剂袋10进行输液。因此,护士必须不断在多个病人之间来回巡视,监视输液的进展状况,以便为病人及时更换,增大了护士的工作量。另一方面,当几个病人几乎同时需要更换时,护士的工作显得十分紧张,病人也因害怕不能及时更换而带来不良后果,表现出精神紧张、焦虑、急躁等,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精神负担,有时也影响到输液环境的秩序,甚至引起医患纠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现有的输液器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袋输液剂输完之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袋输液剂进行输液的输液器。本技术的输液器,其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上述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本技术的优选方案是,上述输液中转瓶,其底部的一个瓶口用输液管与上述滴壶连接,其底部的另一个瓶口装有上述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上述输液中转管的另一端经三通管、夹子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底部的带通气管的瓶塞组件连接。另外,上述塞子用铝或医用塑料制成,当上述输液中转瓶内无输液剂时,因输液剂瓶中的液体压力及输液中转瓶底部与输液剂瓶底部的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使塞子向上移动,打开使输液剂从输液剂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内的通道。本技术的输液器的效果是,能够在病人需要连续输入几袋输液剂时,当一袋输液剂输完之后,不用护士更换就能自动转换到用另一袋输液剂进行输液。因而,既能减轻护士的工作量,又能使病人安心地进行输液而不用担心什么时候需要更换等。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输液器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特有的带输液中转管的输液中转瓶的图1的C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装在输液中转瓶底部的一个瓶口中的内部装有塞子的输液中转管的图2的E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图1的输液中转瓶的上部瓶口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其中100-输液器,1-输液器支架,2,12-输液管,3_滴速调节器,4_滴壶,5_塞子,6_夹子,7-通气管,8-瓶塞组件,9-悬挂线,10-输液剂瓶(或袋),11-输液中转瓶,13-输液中转管,14-螺旋弹簧,15-螺母,16-输液中转管帽,17-三通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图1至图4对本技术的输液器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输液器100的总体结构的示意图。在输液器支架1上,用悬挂线9以相同高度挂了两个输液剂瓶(或袋)10,还以不同高度挂了一个输液中转瓶11。输液剂瓶10与输液中转瓶11的底部之间具有高度差H, 从而使输液剂瓶10中的输液剂能在输液中转瓶11中的输液剂用完了的情况下,因该高度差H而形成的压力差克服螺旋弹簧14的弹力而将塞子5往上推并流入到输液中转瓶11中。 在输液剂瓶10底部的瓶口处装有带有通气管7和玻璃管(未图示)的瓶塞组件8,玻璃管的一端与输液剂瓶10内部相通,玻璃管的另一端经输液管(带有夹子6)和三通管17以及输液中转管13与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一个瓶口相连。输液管2的前端连接扎入病人静脉血管中的针头(未图示),输液管2的另一端经滴速调节器3和滴壶4与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另一个瓶口相连。图2是表示本实施方式所特有的带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11的图1的C部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表示装在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一个瓶口 111中的内部装有塞子5 的输液中转管13的图2的E部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表示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瓶口 113 的带通气口的瓶塞组件的图1的D部的局部放大图。如图4所示,在输液中转瓶11的上部设有带突缘的瓶口 113。突缘用于以悬挂线 9悬挂输液中转瓶11,如下文所述,瓶口 113用于在将输液中转管13组装在输液中转瓶11 上,并且将输液中转瓶11与其它部分连接好之后,向输液中转瓶11中注入输液剂。在完成输液剂的注入之后,装上带通气口的瓶塞组件,以防输液剂的污染及蒸发,同时保持大气压力。如图2、图3所示,具备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 11是本实施方式的输液器100的主要特征。即,就输液中转瓶11而言,其底部的一个瓶口 112用输液管12与上述滴壶4连接,其底部的另一个瓶口 111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塞子5用比重小的轻质材料,例如金属铝或医用塑料制成。其下部具有直径从底部向上逐渐加大的倒圆锥面部51,其中部是直径约为下部圆锥面部51的平均直径一半的杆部52,其上部为阳螺纹部53,在杆部52与阳螺纹部53之间具有台阶部M。输液中转管13用透明医用塑料制成,包括通过紧配合固定在一起的呈U字形的弯管131和管主体4132两部分。该管主体132具有上下贯通的台阶孔,其中部具有圆锥面孔133,用于与上述塞子5的圆锥面部51配合而封闭该孔。其下部具有直径比圆锥面孔133大的台阶孔,用于与弯管131紧配合。其上部具有直径比圆锥面孔133的最大直径更大的加工退让孔。其最上部的外部具有外台阶面134,用于与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台阶面162紧配合。在该管主体132的外台阶面134下方的管壁上,形成有中心线与该管主体132的中心线垂直的两个贯通孔135。该管主体132以水密状态装在输液中转瓶11底部的瓶口 111内,使两个贯通孔135位于输液中转瓶11的内底面之上,以便输液剂瓶10的输液剂推开塞子5之后流入到输液中转瓶11中。输液中转管13的呈U字形的弯管131的另一端经三通管17和带有夹子6的输液管与装在上述输液剂瓶10底部的带通气管7的瓶塞组件8连接。螺旋弹簧 15装在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底面与塞子5的台阶部M之间,以便推压塞子5。螺母15固定在塞子5的阳螺纹部53上用来调节螺旋弹簧15的弹簧力。下面,说明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5的输液中转管13的输液中转瓶11的安装顺序。首先,将弯管131和管主体132通过紧配合连接在一起而形成输液中转管13,将塞子5 塞在管主体132下部的圆锥面孔133中,使塞子5的圆锥面部51与圆锥面孔133配合而封闭该孔。将螺旋弹簧15套在塞子5的阳螺纹部53上,在使阳螺纹部53穿过输液中转管帽 16的通孔161后,将螺母15以适当的力固定在阳螺纹部53上。然后,通过使管主体132的外台阶面134与输液中转管帽16的内台阶面162紧配合而将两者固定在一起。将输液中转管13以水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管,该输液中转管与输液剂瓶相通。1.一种输液器,其具备:滴速调节器、滴壶,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剂瓶以及连接它们之间的输液管,其特征在于,具备挂在输液器支架上的输液中转瓶,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与上述输液剂瓶的底部具有高度差(H),该输液中转瓶的底部装有内部带有塞子的输液中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沁朴
申请(专利权)人:何沁朴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