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钮云超专利>正文

自动杀菌净手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261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动杀菌净手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主腔体,其两端向内凹进,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药液箱底部,一皮囊,其固定在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横孔,其横向设置在所述主腔体内,一进液孔,其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底面;一单向阀,其固定在所述进液孔的底面,两出液孔,其分别贯通所述横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置了一个整体的主腔体,不但缩短了液体的流经路途,而且简化了结构设计,减少了液体流动阻力,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场合。(*该技术在200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部消毒器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随着人们对疾病及其传播途径的不断了解和重视,各种医疗保健装置应运而生,本申请人专利技术的喷雾式净手器便是其中的一种。这种喷雾式净手器是通过红外线发射与接受装置控制喷头对人手进行消毒,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将手上的病菌、病毒杀灭,而手上的药液可以自然挥发,不用擦手,使用非常方便。因此在银行、医院、宾馆饭店等场所均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应用。但是现有的喷雾式净手器的喷雾装置的动力主要是采用大功率气泵,其不但功率消耗较大,而且辅助部件较多,以至整个装置结构比较复杂,体积大,成本也比较高,以上问题急需解决。而现在市场上有一种皂液盒(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它是在储液罐31的下部设置一个具有十字架的漏液孔32,液体通过漏液孔32进入下部的唧筒33,然后转90℃,进入横筒34,通过挤压横筒34端部的橡皮风筒35回到唧筒33下部,并向上推动活塞36打开锥形阀,使液体流出唧筒33底部出口,供人们洗手使用。这种装置结构比较简单,其控制也是靠红外线感应自动控制启停。然而这种结构由于液体的进出口在同一轴线上,而挤压橡皮风筒35在垂直方向用力,阻力较大;且液体流入主腔的路径长,因此对使用较粘稠的消毒液十分不利;同时由于出液孔只有一个,出液为单一水柱,如果用在本申请人设计的净手器上,其不具备喷淋效果,不能达到用较少的消毒液涂遍全手,而不用擦手的目的。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力消耗少,可以适合各种消毒液喷出的自动杀菌净手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一种自动杀菌净手器,它包括一箱体,其上部为药液箱,所述药液箱底面具有出液口;一由电路控制的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一红外线发射与接收装置,其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一活塞,其中部为一圆盘,其两端分别具有伸出端,前部的所述伸出端的头部为锥形;一弹簧,其套在所述活塞后部的所述伸出端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主腔体,其两端向内凹进,且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药液箱底部的所述出液口上;一皮囊,其固定在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横孔,其横向设置在所述主腔体内,所述横孔的一端为盲孔;一进液孔,其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底面;一单向阀,其固定在所述进液孔的底面;两出液孔,其中一个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所述横孔,且位于的所述横孔的盲孔一端,其中另一个所述出液孔从所述主腔体的底面贯通所述横孔,且相对于所述盲孔位于所述横孔的另一端;将套有所述弹簧的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横孔内;一软管,其一端具有一锥形进液口,另一端具有一出液喷头,所述进液口固定在所述横孔开口端部,所述出液喷头固定在所述箱体上。所述主腔体上的进液孔的截面形状为扇形,固定在所述进液孔底面的单向阀的形状亦为扇形。所述活塞中部的圆盘,其底面向内凹。所述出液喷头为多微孔喷头。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一个整体的主腔体,同时将液体的进液孔直通主腔体的下部,不但缩短了液体的流经路途,而且简化了结构设计,减少了液体流动阻力,使本技术可以适用于各种液体,尤其是对较为粘稠的消毒液更为有利。2、本技术由于将主腔体上的进液孔的截面和单向阀设计为扇形,因此,进液面积大,仅靠液体重量就足以使单向阀处于常开状态,对粘稠液体的进液十分有利,同时关闭单向阀也十分省力。3、本技术由于将活塞中部的圆盘底面设计成向内凹的形状,因此活塞运动非常省力。同时由于控制活塞复位的弹簧设置在横孔中的盲孔一端,因此不但弹簧的定位很好,不会发生倾斜,而且弹簧的簧圈可以做得比较大,弹性效果好。4、本技术由于采用多微孔的喷头,因此可以方便地将较粘稠的消毒液喷洒出来,以至形成雾状喷淋。同时由于采用一软管,连接进液口和喷头,使本技术的箱体设置可以十分灵活,喷头与箱体的连接可以在任何地方,而不必将喷头正对箱体出口。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以广泛用于各种场合。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图1是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主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主腔体俯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主腔体仰视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主腔体后视示意图如图2-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一箱体1,其上部为一药液箱2,药液箱2的底面具有一出液口3。一主腔体4,其略呈圆柱型,两端面向内凹进。为安装方便或减小体积,可以将圆柱的两侧切去,形成如图所示的形状。主腔体4的顶部固定在药液箱2底部的出液口3上,主腔体4的底部固定一皮囊5。在主腔体4的中部设置一横孔6,横孔6的一端是盲孔6’。一个进液孔7,其从主腔体4的顶面贯通底面,在进液孔7的底面固定一单向阀8。在主腔体4上设置两个贯通横孔6的出液孔9、10。一个出液孔9从主腔体4的顶面贯通横孔6,且位于靠近盲孔6’一端。另一个出液孔10从主腔体4的底面贯通横孔,且位于横孔6相对于盲孔6’的另一端。一中间具有圆盘11,两端具有伸出端12、13的活塞14,其后部的伸出端12套一弹簧15,其前部的伸出端13的头部为锥形,将活塞14插入横孔6中。一软管17,其一端具有一与活塞14配合的锥形进液口18,另一端具有一多微孔的出液喷头19。进液口18固定在横孔6的开口端部,出液喷头19固定在箱体1上。一由电路控制的驱动装置20,其安装在箱体1内。一红外线发射与接收装置21,其通过导线与控制电路连接,并固定在箱体1上的出液喷头6附近。上述实施例中,驱动装置20可以是各种形式,比如采用电机通过减速器带动偏心机构压缩皮囊5。再比如采用电磁铁推合压缩等。上述实施例中,主腔体4上的进液孔7的截面形状可以是扇形,固定在所述进液孔7底面的单向阀8的形状亦为扇形。另外,活塞14中部的圆盘11,其底面向内凹,这样活塞14的运动十分省力。再有,出液喷头19的结构形式可以任意,可以自己制作,也可以在市场上购买。使用的时候,在药液箱2中放入消毒液,药液从进液孔7经过单向阀8进入主腔体4下部和皮囊5。当人手伸向喷头19时,红外线感应装置21通过电路启动驱动装置20,压缩皮囊5,液体通过出液孔10进入横孔6,并向后压缩活塞14中部的圆盘11,使整个活塞14向后运动,活塞14后部的液体被从出液孔9挤至主腔体4上部,而活塞14前部的锥形头部向上运动使与其配合的锥形进液口18孔打开,液体进入软管17,并从出液喷头19喷出。液体喷出后,活塞14在弹簧15的作用下复位,锥形头部顶紧锥形进液口18,而多余的液体,欲返回进液孔7却被单向阀8挡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杀菌净手器,它包括一箱体,其上部为药液箱,所述药液箱底面具有出液口;一由电路控制的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一红外线发射与接收装置,其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一活塞,其中部为一圆盘,其两端分别具有伸出端,前部 的所述伸出端的头部为锥形;一弹簧,其套在所述活塞后部的所述伸出端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主腔体,其两端向内凹进,且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药液箱底部的所述出液口上;一皮囊,其固定在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横孔,其横向设置在所述主腔 体内,所述横孔的一端为盲孔;一进液孔,其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底面;一单向阀,其固定在所述进液孔的底面;两出液孔,其中一个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所述横孔,且位于的所述横孔的盲孔一端,其中另一个所述出液孔从所述主腔体的底面贯通所述 横孔,且相对于所述盲孔位于所述横孔的另一端;将套有所述弹簧的所述活塞,设置在所述横孔内;一软管,其一端具有一锥形进液口,另一端具有一出液喷头,所述进液口固定在所述横孔开口端部,所述出液喷头固定在所述箱体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杀菌净手器,它包括一箱体,其上部为药液箱,所述药液箱底面具有出液口;一由电路控制的驱动装置,其安装在所述箱体内;一红外线发射与接收装置,其通过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连接;一活塞,其中部为一圆盘,其两端分别具有伸出端,前部的所述伸出端的头部为锥形;一弹簧,其套在所述活塞后部的所述伸出端上;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一主腔体,其两端向内凹进,且其顶部固定在所述药液箱底部的所述出液口上;一皮囊,其固定在所述主腔体的底部;一横孔,其横向设置在所述主腔体内,所述横孔的一端为盲孔;一进液孔,其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底面;一单向阀,其固定在所述进液孔的底面;两出液孔,其中一个从所述主腔体的顶面贯通所述横孔,且位于的所述横孔的盲孔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钮云超
申请(专利权)人:钮云超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