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托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801923 阅读:9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钢结构托架,包括至少二个主梁、至少四个活动头、至少四个主次梁接头及至少二个次梁。每个主梁包括上层矩管、下层矩管和至少二个连接板,连接板分别与上层矩管及下层矩管相连,并在上层矩管和下层矩管之间形成滑槽。活动头通过设置在滑槽中的螺栓与主梁相连,且每个活动头下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耳。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开设有承插孔,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设置有卡片和第二连接耳,且主次梁接头与活动头一一对应连接,第一连接耳穿入承插孔中,并通过楔子与第二连接耳相互固定。次梁抵接在主梁之间,且每个次梁的两端均开设有固定孔,卡片卡扣在固定孔中,并将次梁固定在主梁之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拆装方便,周转次数多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建筑模板支撑构件,特别涉及一种钢结构托架
技术介绍
在建筑行业中,模板托架是非常常用的一种设施,用作水平模板支承梁,从而可以在模板上浇灌混凝土。例如,申请号为200920179956. 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用模板支撑构架,如图1,所示,其包括若干主梁1、若干副梁2和若干支撑杆3,主梁1架设在支撑杆3上,副梁2卡制在主梁1上部。其中,主梁1和副梁2构成了所述的模板托架,在施工时,只需要在副梁2上方铺设模板,便可以进行混凝土的浇筑。但是,现有的模板托架却存在以下几个缺点1、传统的施工工艺,大量采用木质梁如木方作为主梁、次梁(即副梁),约能周转 5 6次(即重复使用5 6次),木方消耗量极大,加上工人随意截断、保护不善等原因,会浪费大量的木材。在人们日益追求节能环保、在森林资源越来越少的情况下,这种状况亟待改变。2、现有的模板托架多采用主、次梁标高不一,必须大部分采用标准尺寸模板,对模板加工及现场施工精度要求高,操作不当容易引起漏浆等问题。3、不同类型的工程施工会选用不同的支架系统,例如桥梁支撑使用碗扣架的居多,房屋建筑楼板模板支撑架使用扣件式脚手架的居多,而现有模板钢结构托架也要配合配套支架来使用,而无法在不同的支架系统中使用,适应能力较差。4、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规定,现浇混凝土结构的跨度< 2m,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50%时,模板即可拆除;2m <跨度彡8m,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5% 时,模板即可拆除。但是现有的模板托架多是由上而下地将次梁卡在主梁上,次梁必须同主梁一同拆除,无法实现早拆,从而延长了模板的周转时间,降低模板使用效率,同时也加大了施工企业模板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结构托架,以解决现有的模板托架拆装不便、生产和使用成本高、适应能力差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钢结构托架,包括至少二个主梁,每个主梁包括一上层矩管、一下层矩管和至少二个连接板,该连接板分别与该上层矩管及该下层矩管相连,并在该上层矩管和该下层矩管之间形成一滑槽;至少四个活动头,其通过设置在该滑槽中的螺栓与该主梁相连,且每个活动头下端均设置有一第一连接耳;至少四个主次梁接头,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开设有一承插孔,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设置有一卡片和一第二连接耳,且该主次梁接头与该活动头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连接耳穿入该承插孔中,并通过一楔子与该第二连接耳相互固定;3至少二个次梁,其抵接在该主梁之间,且每个次梁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固定孔,该主次梁接头的该卡片卡扣在该固定孔中,并将该次梁固定在该主梁之间。优选的,所述的钢结构托架,其还包括至少二个主梁拉伸头,其可拆卸地与该主梁相连。优选的,该主梁拉伸头包括一连接部分和一延长部分,该连接部分和该延长部分相邻连接,且该连接部分插在该主梁中。优选的,所述的钢结构托架,其还包括至少二个次梁拉伸头,其可拆卸地与该次梁相连。优选的,该次梁拉伸头包括一连接部分和一延长部分,该延长部分上设置有一固定孔,该连接部分与该延长部分相邻连接,且该连接部分插在该次梁中。优选的,所述的钢结构托架,其还包括至少四个主梁接头,该主梁接头上端与该主梁相连,下端设置有高度可调的一可调丝杆。优选的,每个主梁的两端分别设置有一接长孔,每个主梁接头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通过卡扣在两个邻接主梁的接长孔中并实现主梁连接的一连接片。优选的,所有主梁的上表面以及所有次梁的上表面均处在同一水平面。优选的,该次梁顶面的两端分别开设有一方孔,并在该方孔中安装有钉接模板的一木块。相对于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钢结构托架拆装方便,组装、组合形式灵活多变,能与几乎所有的支架系统(扣件式钢管支架、碗扣架、独立支撑、门架)配合适用,适用性强,极易推广使用。2、本技术的钢结构托架,主梁、次梁均采用钢质梁,结构连接简单合理,且不易损坏,正常使用状态下可周转百次以上,相比于传统的木工字梁、木方等托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3、本技术主梁与次梁的连接采用下挂的方式,拆除时先拆次梁,主梁可仍然保持支撑状态,可以很方便地实现早拆,从而缩短了模板的周转时间,提高了模板的使用效率,同时也减少了施工企业模板材料的使用量和施工成本。4、本技术的次梁间距可以任意调整,施工时可以根据荷载和模板配置情况设计最经济的间距,降低了次梁的使用量,也使得模板排版更灵活。5、本技术主梁和次梁的上表面处在同一个水平面,因此可以采用市场上任意规格的模板,不仅模板的制作和施工都极为方便,也降低了模板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可以有效防止漏浆等问题的发生。6、本技术的次梁上可以开设方孔,并在其中安装木块,使得上部模板可与此木块钉在一起,方便工人的操作,模板支设更牢固。附图说明图1为中国申请号为200920179956. 7的技术专利所公开的一种建筑用模板支撑构架结构图;图2为本技术钢结构托架的一种仰角整体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主梁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主梁接头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5为本技术次梁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6为本技术活动头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7为本技术主次梁接头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图8为本技术主梁拉伸头的一种实施例底面立体结构图;图9为本技术次梁拉伸头的一种实施例底面立体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钢结构托架,主梁、次梁均采用钢质梁,结构连接简单合理,且不易损坏,正常使用状态下可周转百次以上,相比于传统的木工字梁、木方等托架,具有很长的使用寿命。请参见图2,其为本技术钢结构托架的一种仰角整体示意图,此钢结构托架包括两个主梁21、两个次梁22、四个活动头23和四个主次梁接头对,主梁21和次梁22垂直相交,使托架形成矩形的形状。其中,每个主梁21上固定连接有两个活动头23,主次梁接头 24设置在活动头23下侧,且与活动头23 —一对应。两个次梁22抵在两个主梁21之间,并通过活动头23和主次梁接头M实现与主梁21的固定连接。使用时,将此钢结构托架架设在承载立柱上,并在主梁21和次梁22上铺设模板, 便可在模板上浇筑混凝土。这里所述的承载立柱是指支撑并承受水平模板钢结构托架重量的柱体。其中,本技术主梁21和次梁22的上表面处在同一个水平面,因此模板可以采用水平板,不仅模板的制作和施工都极为方便,也降低了模板现场施工的精度要求,可以有效防止漏浆等问题的发生。 下面对各个部件进行分解说明。请参见图3,其为本技术主梁的一种实施例结构图。本实施例的主梁21包括上层矩管31、下层矩管32和四个连接板33,连接板33分别与上层矩管31及下层矩管32 相连(连接板33的数量可根据上层矩管31和下层矩管32实际长度进行调整),并在上层矩管31和下层矩管32之间形成一个滑槽34。滑槽34的作用是连接活动头23,活动头23 可以通过设置在滑槽34中的螺栓与主梁21相连。并且,可以通过调整螺栓在滑槽34中的位置,进而调整活动头23在主梁21上的连接位置,由于次梁22是通过活动头23连接到主梁21上的,因此通过滑槽34可实现次梁22间距的任意调整,施工时可以根据荷载和模板配置情况设计最经济的间距,降低了次梁22的使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钢结构托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二个主梁,每个主梁包括一上层矩管、一下层矩管和至少二个连接板,该连接板分别与该上层矩管及该下层矩管相连,并在该上层矩管和该下层矩管之间形成一滑槽;至少四个活动头,其通过设置在该滑槽中的螺栓与该主梁相连,且每个活动头下端均设置有一第一连接耳;至少四个主次梁接头,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开设有一承插孔,每个主次梁接头上均设置有一卡片和一第二连接耳,且该主次梁接头与该活动头一一对应连接,该第一连接耳穿入该承插孔中,并通过一楔子与该第二连接耳相互固定;至少二个次梁,其抵接在该主梁之间,且每个次梁的两端均开设有一固定孔,该主次梁接头的该卡片卡扣在该固定孔中,并将该次梁固定在该主梁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栋马荣全赵亚军陈俊杰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