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银虎专利>正文

存转岩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9843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存转岩煤车,其车头设有牵引装置,由防爆电动机和涡轮减速器组成,牵引装置牵引刮板链连续移动带动刮板连续移动岩石,车身底部设有支撑梁,支撑梁上设有托机桁架,其下部设有行走轮,托机桁架中部设有托梁,托梁上设有横托梁,输料槽设在横托梁上,输料槽底部设有底托板,车尾设有车尾推起装置。该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以连续往一列矿车里转装岩石,节省时间,提高掘进速度,增强设备配套能力,便于地面组装、下井运输安装。(*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一种煤矿、矿山存转装运车辆,属煤矿、冶金矿山巷道,铁路、公路隧道,地铁,水利输水等硐室工程施工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在煤矿、冶金矿山巷道施工中,运输基本采用电机车牵引矿车或胶带输送机。 尤其是电机车牵引矿车运输较多,但装岩、运输时间长,效率低。原有的施工设备配备是用人力将一个空矿车推到耙岩机下面装满后再将重矿车推到错车场,一个一个地进行(见图 5);有的施工设备配备是当一列矿车到时,侧卸式装岩机才能往矿车里装卸岩石,来回移动距离较长(见图7),这种方式连续作业性差,作业人员多,劳动强度大,安全性较差。从现有技术施工情况看,虽然掘进设备能力得到了提高,但运输能力往往跟不上,存在“大马拉小车”现象,使掘进设备无法完全发挥其效能,致使工序平行作业性较差,浪费了较多时间,循环时间长,循环进尺低,从而导致掘进进尺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弥补现有的装备配套及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储存、连续装车运输的存转岩煤车。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存转岩煤车,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内设有牵引装置,由防爆电动机(1)和涡轮减速器( 组成,防爆电动机(1)与涡轮减速器O)的输入轴通过A链轮(3)连接,涡轮减速器O)的输出轴与主滚筒(4)通过B链轮( 连接,两条相对称的刮板链(6)套在主滚筒(4)两端的链轮上,刮板设在两条刮板链(6)之间;所述车身底部设有支撑梁(14),支撑梁(14)上每隔2. 5-4m设有托机桁架(12), 支撑梁(14)下部设有行走轮(15),托机桁架(1 中部设有托梁(13),托梁(1 上设有横托梁(21),输料槽(11)设在横托梁上,输料槽(11)上部与托机桁架(1 固定,输料槽(11)底部设有底托板(10);所述车尾设有车尾推起装置,车尾推起装置包括有液压油缸(18)、推起梁02)和车尾旋转轴(16);液压油缸(18)设在支撑梁(14)下部,推起梁0 设在托机桁架(12)底部,车尾旋转轴(16)设于车身和车尾的连接部;车尾箱体端部设有车尾滚筒(8),车尾滚筒设有张紧装置(9)。所述车头与车身采用铰支联接,所述的车尾与车身采用轴联接。所述车身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度为2. 5-細,单元之间采用螺栓联接。所述的车身每单元设有一组固定架(19),所述的固定架(19)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的两条刮板链(6)通过主滚筒(4)和车尾滚筒(8)形成两条封闭圆环带动刮板(7)连续移动。所述刮板(7)均勻设在刮板链(6)上,相邻刮板(7)的间距为0. 3-0. 415米。所述的支撑梁(14)每5-9米设置支撑梁连接件00)固定连接。所述的横托梁每单元车身设置4根。所述的车头端部和车尾端分别设有牵引环(17)。所述的液压油缸(18)有两个,为多级油缸,对称设在车身两侧支撑梁(14)下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有储存功能,能连续转载装车,从而节省时间(每班8小时可节省约2-3小时)、提高掘进速度;增强了设备配套能力,使掘进设备发挥大的效能;因环节的减少及推空、重矿车作业人员的取消,从而减轻劳动强度及减少作业人员; 节省了费用,一年可直接节省费用约80万元;车尾能推起,可使矿车到工作面处卸料;安全性也得到提升。本技术的使用,使工作面附近不来回倒错车,腾出了巷道及硐室的有效空间及有效时间,从而可使有关工序平行作业;因车头、车身、车尾采用分段联接,便于地面组装、下井运输安装;同时具备装载岩石或其它物件通过牵引整体移动运输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俯视图;图3为图1的A-A剖面图;图4为图1的B-B剖面图;图5为现有技术普通岩巷机械化施工作业线示意图;图6为使用本技术普通岩巷机械化配套施工作业线示意图;图7为现有技术岩巷机械化施工作业线示意图;图8为使用本技术岩巷机械化配套施工作业线示意图。图中1-防爆电动机;2-涡轮减速器;3-A链轮;4-主滚筒;5_B链轮;6_刮板链;7-刮板;8-车尾滚筒;9-张紧装置;10-底托板;11-输料槽;12-托机桁架;13-托架; 14-支撑梁;15-行走轮;16-车尾旋转轴;17-牵引环;18-液压油缸;19-固定架;20-支撑梁连接板;21-横托梁;22-推起梁;23-气腿凿岩机;24-耙斗装岩机;25-存转岩煤车; 26-稳定装置;27-岩石;28-矿车;29-矿车连接防漏器;30-电机车,31-掘进钻车;32-侧卸式装岩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 见图1、2、3、4,一种存转岩煤车,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尾,其特点是所述车头内设有牵引装置,由防爆电动机1和涡轮减速器2组成,防爆电动机1与涡轮减速器2的输入轴通过A链轮3连接,涡轮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主滚筒4通过B链轮5 连接,两条相对称的刮板链6套在主滚筒4两端的链轮上,刮板7设在两条刮板链6之间;所述车身底部设有支撑梁14,支撑梁14上每隔2. 5- 设有托机桁架12,支撑梁 14下部设有行走轮15,托机桁架12中部设有托梁13,托梁13上设有横托梁21,输料槽11 设在横托梁21上,输料槽11上部与托机桁架12固定,输料槽11底部设有底托板10 ;所述车尾设有车尾推起装置,车尾推起装置包括有液压油缸18、推起梁22和车尾旋转轴16 ;液压油缸18设在支撑梁14下部,推起梁22设在托机桁架12底部,车尾旋转轴 16设于车身和车尾的连接部;车尾箱体端部设有车尾滚筒8,车尾滚筒8设有张紧装置9。所述的车头与车身采用铰支联接,所述的车尾与车身采用轴联接。所述的车身由多个单元组成,每个单元长度为2.5-4m,单元之间采用螺栓联接。所述的车身每单元设有一组固定架19,所述的固定架19为十字交叉结构。所述的两条刮板链6通过主滚筒4和车尾滚筒8形成两条封闭圆环带动刮板7连续移动。所述的刮板7均勻设在刮板链6上,相邻刮板7的间距为0.3米。所述的支撑梁14每5-9米设置支撑梁连接件20固定连接。所述的横托梁21每单元车身设置4根。所述的车头端部和车尾端分别设有牵引环17。所述的液压油缸18有两个,为多级油缸,对称设在车身两侧支撑梁14下部。本技术工作时,见图1、6、8,先用稳定装置沈即顶板锚杆悬吊连接存转岩煤车25,从而使车体稳定可靠,当气腿凿岩机23或掘进钻车31工作,岩石被爆落后,耙斗装岩机M或侧卸式装岩机32将岩石27装在存转岩煤车25的输料槽11里,牵引装置牵引刮板链6带动刮板7移动岩石27,装满一段移动一段,直至将岩石27装满储存在存转岩煤车 25里,这样就实现了储存功能,为了避免岩石27掉在矿车观两节车斗的连接处,需在此连接处设置矿车连接防漏器四;当矿车洲到达时,将其牵引到存转岩煤车25下面,将储存在存转岩煤车25里的岩石27,通过牵引装置连续卸岩,矿车观连续移动,连续装满该列矿车观,所述矿车观为固定或翻斗矿车,用电机车30牵引矿车观运走,这样实现了连续装车功能;车尾卸料时,用多级液压油缸将车尾推起,最高点距轨面2. 5m,能保证材料车通过车尾进入工作面卸料,车尾落下时,仍回到原位。实施例2 结构同实施例1,但相邻刮板7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存转岩煤车,包括车头、车身和车尾,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头内设有牵引装置,由防爆电动机(1)和涡轮减速器(2)组成,防爆电动机(1)与涡轮减速器(2)的输入轴通过A链轮(3)连接,涡轮减速器(2)的输出轴与主滚筒(4)通过B链轮(5)连接,两条相对称的刮板链(6)套在主滚筒(4)两端的链轮上,刮板(7)设在两条刮板链(6)之间;所述车身底部设有支撑梁(14),支撑梁(14)上每隔2.5-4m设有托机桁架(12),支撑梁(14)下部设有行走轮(15),托机桁架(12)中部设有托梁(13),托梁(13)上设有横托梁(21),输料槽(11)设在横托梁(21)上,输料槽(11)上部与托机桁架(12)固定,输料槽(11)底部设有底托板(10);所述车尾设有车尾推起装置,车尾推起装置包括有液压油缸(18)、推起梁(22)和车尾旋转轴(16);液压油缸(18)设在支撑梁(14)下部,推起梁(22)设在托机桁架(12)底部,车尾旋转轴(16)设于车身和车尾的连接部;车尾箱体端部设有车尾滚筒(8),车尾滚筒(8)设有张紧装置(9)。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银虎吴德谦
申请(专利权)人:王银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