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铭宏专利>正文

一种弹跳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99404 阅读:4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弹跳车,主要由车架、前轮和后轮构成,后轮包括轮圈及其花鼓,所述车架主要分为车把、前叉部、踏板和后叉部,前轮安装在前叉部的下端,前叉部的上端设置有车把,踏板连接在前、后叉部之间,所述后叉部包括后叉臂、偏心曲柄和后叉中轴,偏心曲柄前端与后叉臂连接处设置有后叉中轴,以使它们的连接处构成轴活动连接,偏心曲柄后端与后轮上的花鼓轴外端为活动连接,以使踏板受弹动力作用,后叉臂推动偏心曲柄摆动,从而带动后轮旋转,使车体前体;此款结构的弹跳车,具有结构简单、合理,运动强度和功能性较佳,使它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以及明显提高骑乘舒适度的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上下跳动的娱乐健身器械,尤其系一种改进结构的弹跳车,使它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以及提高骑乘的舒适度。
技术介绍
人们在使用室外健身器械时,对器械的要求是合适的运动强度能使健身者达到合理的锻炼时间,器械的运动形式,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趣味性,以使单调的健身运动变为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弹跳车,凭借其独特的运动形式“上下跳动”,以驱动车身前进,它既具有健身作用,又是一项有趣的娱乐运动,因此,广泛人们欢迎。然而,市面上的弹跳车,其结构和款式多样,但都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受结构限制,传统的弹跳车,其运动强度和功能性不足,不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以及骑乘的舒适度,远远无法满足人们健身和娱乐的要求,使产品的推广使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 合理,运动强度和功能性较佳,使它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力以及明显提高骑乘舒适度的弹跳车。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弹跳车,主要由车架、前轮和后轮构成,后轮包括轮圈及其花鼓,其特征是,所述车架主要分为车把、前叉部、踏板和后叉部,前轮安装在前叉部的下端,前叉部的上端设置有车把,踏板连接在前、后叉部之间,所述后叉部包括后叉臂、偏心曲柄和后叉中轴,偏心曲柄前端与后叉臂连接处设置有后叉中轴,以使它们的连接处构成轴活动连接,偏心曲柄后端与后轮上的花鼓轴外端为活动连接;使用时,人们站在踏板上滑行,通过滑行惯性,使后叉臂推动偏心曲柄摆动,从而带动后轮旋转,同时驱动前轮旋转,实现车体上的人与车一上一下弹跳前进,人们既可以通过弹跳达到健身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车体前进,带给人们骑车的娱乐性,其运动强度和功能性都得到较佳的体现;而且,此款弹跳车,仅通过对后叉臂、 偏心曲柄和后轮花鼓轴的结构配合,即可实现本专利的目的,其结构简单、合理。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作为更优化的实施方案,所述偏心曲柄由柄头、斜形柄身和柄尾构成,柄头和柄尾分别开有轴孔,以供中轴和花鼓轴外端穿过,斜形柄身由靠近柄头的一端朝靠近柄尾所在一端向内斜倾,以构成柄头的铅垂面靠外,柄尾的铅垂面靠内,使偏心曲柄摆动时,后轮的轮圈相对后叉中轴作偏心运动,既给后轮旋转带来一定的惯性,提高骑乘的舒适度,又可以承受人们更大的冲击力。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后叉臂可以系由少两条相互平行、且形状和大小相互对称的延伸管构成,每条延伸管分为主管段和斜管段、并构成主管段在前、斜管段在后的形态,主管段通过弧形支撑臂与前叉部相连,斜管段外端具有轴孔,后叉中轴穿过斜管段上的轴孔,并与偏心曲柄前端连接在一起。所述后轮的花鼓轴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右各一个偏心曲柄,两个偏心曲柄分别通过各自的后叉中轴与两条延伸管上的斜管段连接。所述踏板安装在两条延伸管的主管段之间。所述花鼓轴的横截面可以是六边形,且花鼓轴外端穿过偏心曲柄后,螺旋有六角螺母,以使偏心曲柄的端部在六角螺母限定的范围内,沿花鼓轴外端自由旋转;即实现偏心曲柄的自由摆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1)本技术的弹跳车,通过改进其驱动部位(后叉部与后轮之间驱动部位)的结构,并配合偏心曲柄独特的形状,使用时,偏心曲柄摆动,后轮的轮圈相对后叉中轴作偏心运动,既给后轮旋转带来一定的惯性,提高骑乘的舒适度,又可以承受人们更大的冲击力;人们既可以通过弹跳达到健身的目的,又可以通过车体前进,带给人们骑车的娱乐性, 其运动强度和功能性都得到较佳的体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弹跳车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轮剖示图。图3是图1的后叉部与后轮之间处于某一运动状态的示意图。图4是图3的后叉部与后轮之间处于第二运动状态示意图。图5是图3的后叉部与后轮之间处于第三运动状态示意图。图6是图3的后叉部与后轮之间处于第四运动状态示意图。图7是图3的后叉部与后轮之间处于第五运动状态示意图。图8是图1的弹跳车处于连接运动状态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弹跳车,主要由车架B、前轮1和后轮2构成,后轮2包括轮圈21及其花鼓22,其特征是,所述车架B主要分为车把3、前叉部4、踏板5和后叉部6, 前轮1安装在前叉部4的下端,前叉部4的上端设置有车把3,踏板5连接在前、后叉部4、6 之间,所述后叉部6包括后叉臂61、偏心曲柄62和后叉中轴63,偏心曲柄62前端与后叉臂 61连接处设置有后叉中轴63,以使它们的连接处构成轴活动连接,偏心曲柄62后端与后轮 2上的花鼓轴22-1外端为活动连接,以使踏板5受弹动力作用,后叉臂61推动偏心曲柄62 摆动,从而带动后轮2旋转。上述偏心曲柄62由柄头62-1、斜形柄身62_2和柄尾62_3构成,柄头62_1和柄尾 62-3分别开有轴孔7,以供后叉中轴63和花鼓轴22-1外端穿过,斜形柄身62_2由靠近柄头的一端朝靠近柄尾所在一端向内斜倾,以构成柄头62-1的铅垂面靠外,柄尾62-3的铅垂面靠内,使偏心曲柄62摆动时,轮圈21相对后叉中轴63偏心,使偏心曲柄62摆动时,后轮的轮圈21相对后叉中轴63作偏心运动,既给后轮2旋转带来一定的惯性,提高骑乘的舒适度,又可以承受人们更大的冲击力。所述后叉臂61由少两条相互平行、且形状和大小相互对称的延伸管构成,每条延伸管分为主管段C和斜管段D、并构成主管段C在前、斜管段D在后的形态,主管段C通过弧形支撑臂8与前叉部4相连,斜管段D外端具有轴孔,后叉中轴63穿过斜管段D上的轴孔, 并与偏心曲柄62前端连接在一起,其中,踏板5安装在两条延伸管的主管段C之间。所述后轮2的花鼓轴22-1两端分别连接有左、右各一个偏心曲柄62,两个偏心曲柄62分别通过各自的后叉中轴63与两条延伸管上的斜管段D连接。所述花鼓轴22-1的横截面是六边形,且花鼓轴22-1外端穿过偏心曲柄62后,螺旋有六角螺母。工作原理使用时,人们站在踏板5上滑行,通过滑行惯性,使后叉臂61推动偏心曲柄62摆动,从而带动后轮2旋转,同时驱动前轮1旋转,实现车体上的人与车一上一下弹跳前进;另,偏心曲柄62摆动时,后轮的轮圈21相对后叉中轴63作偏心运动,详见图8 所示,它既给后轮2旋转带来一定的惯性,提高骑乘的舒适度,又可以承受人们更大的冲击力。权利要求1.一种弹跳车,主要由车架(B)、前轮(1)和后轮(2)构成,后轮(2)包括轮圈(21)及其花鼓(22),其特征是,所述车架(B)主要分为车把(3)、前叉部(4)、踏板(5)和后叉部(6), 前轮(1)安装在前叉部(4)的下端,前叉部(4)的上端设置有车把(3),踏板(5)连接在前、 后叉部(4、6)之间,所述后叉部(6)包括后叉臂(61)、偏心曲柄(62)和后叉中轴(63),偏心曲柄(62)前端与后叉臂(61)连接处设置有后叉中轴(63),以使它们的连接处构成轴活动连接,偏心曲柄(62)后端与后轮(2)上的花鼓轴(22-1)外端为活动连接,以使踏板(5)受弹动力作用,后叉臂(61)推动偏心曲柄(62)摆动,从而带动后轮(2)旋转。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弹跳车,其特征是,所述偏心曲柄(62)由柄头(62-1)、斜形柄身(62-2)和柄尾(62-3)构成,柄头(62-1)和柄尾(62-3)分别开有轴孔(7),以供后叉中轴 (63)和花鼓轴(22-1)外端穿过,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弹跳车,主要由车架(B)、前轮(1)和后轮(2)构成,后轮(2)包括轮圈(21)及其花鼓(22),其特征是,所述车架(B)主要分为车把(3)、前叉部(4)、踏板(5)和后叉部(6),前轮(1)安装在前叉部(4)的下端,前叉部(4)的上端设置有车把(3),踏板(5)连接在前、后叉部(4、6)之间,所述后叉部(6)包括后叉臂(61)、偏心曲柄(62)和后叉中轴(63),偏心曲柄(62)前端与后叉臂(61)连接处设置有后叉中轴(63),以使它们的连接处构成轴活动连接,偏心曲柄(62)后端与后轮(2)上的花鼓轴(22-1)外端为活动连接,以使踏板(5)受弹动力作用,后叉臂(61)推动偏心曲柄(62)摆动,从而带动后轮(2)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铭宏邱东乾
申请(专利权)人:徐铭宏邱东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