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97254 阅读:5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其包括鱼苗养殖池等元件,鱼苗养殖池的底部出水口装有网孔盖和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从鱼苗养殖池底部接出至池壁位置处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上装有第一阀门,第二排水管的末端与站管连接,第三排水管上装有第二阀门,第三排水管的末端连接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进水口,养殖用转鼓过滤器架放在进水池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出水口处于进水池上方,进水池内设有紫外线装置,鼓风机通过风机管道分别与鱼苗养殖池内的散气管、氨氮池内的分气阀杆和第三排水管上的气提管连接,在风机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气阀,在气提管上安装有第二气阀。(*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养殖系统,尤其涉及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
技术介绍
现阶段我国工厂化、集约化的成品鱼养殖水平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系统的养殖设备也日趋完善,但对于鱼苗的养殖却依旧停留在传统的土塘或水泥池养殖阶段,这种养殖模式一直存在诸多弊端发病率高,死亡率较高,生长速度较慢,管理繁琐,水质差,养殖废水多,污染环境。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68527. X、名称为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在该申请中,如图1、图2所示包括鱼苗养殖池1、站管2、氨氮池4、生物育床5、 沙滤缸7、风机管道9、鼓风机10、紫外线装置11、散气管12、网孔盖13、分气阀杆14、曝气管15、气提管16、进水池17、水网孔片18、三通管19、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第一排水管61、第二排水管62、第三排水管63、第四排水管64、第一气阀81和第二气阀82,鱼苗养殖池1的底部出水口装有网孔盖13和第一排水管61,第一排水管61从鱼苗养殖池1底部接出至池壁位置处装有三通管19,三通管19的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62,三通管1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63。第二排水管62上装有第一阀门31,第二排水管62的末端与站管2 连接。第三排水管63上装有第二阀门32,第三排水管63的末端连接沙滤缸7的进水口。 沙滤缸7的出水口连接第四排水管64,第四排水管64的末端到达进水池17上。进水池17 内设有紫外线装置11 ;进水池17的底部与氨氮池4的底部是相通的。氨氮池4内设有生物育床5 ;在氨氮池4的底部,也就是生物育床5的下方安装有一根以上曝气管15。曝气管 15的一端封闭,曝气管15的另一端与分气阀杆14连接。鱼苗养殖池1与氨氮池4通过过水网孔片18连通。鼓风机10通过风机管道9分别与鱼苗养殖池1内的散气管12、氨氮池 4内的分气阀杆14和第四排水管64上的气提管16连接。在连接散气管12的风机管道9 上安装有第一气阀81,在气提管16上安装有第二气阀82。但上述技术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养殖后,发现系统中始终存在养殖废水过滤不理想,直接造成养殖水体浑浊,严重时水体有发臭现象,影响生产;同时还存在过滤设备(沙滤缸)在工作时耗能较多,操作较繁杂,造成浪费严重,增加养殖成本。申请人:在中国专利申请号20102(^68556. 6、名称为养殖用转鼓过滤器提出了一种过滤器ο如图3、图4、图5所示该养殖用转鼓过滤器包括转鼓箱1、检查盖2、手柄3、电机 4、皮带5、电机轮6、圆轮8、支架进水管9、污水槽10、排污管11、滚筒12、喷水管14、喷水嘴 15、滤片固定条16、电机外罩18、进水管19、电机架20、管架21、滚筒轴22、活页23,滚筒轴 22位于滚筒12的封闭端,滚筒轴22穿过转鼓箱1与电机轮6连接,滚筒12的开口端位于圆轮8上,圆轮8固定在转鼓箱1上。圆轮8是转轴结构,可以转动。滚筒12的筒身采用网孔17的结构,滚筒12上装有一条以上滤片固定条16。滚筒12的内部设有污水槽10,污水槽10的一端固定在滚筒轴22上,污水槽10与排污管11连接,排污管11固定在滚筒12 与转鼓箱1上。污水槽10的形状为U型。滚筒12的上方设有喷水管14,喷水管14的一端连接固定在转鼓箱1上的管架21,喷水管14的另一端连通固定在转鼓箱1上的支架进水管 9,支架进水管9是与穿过转鼓箱1上的进水管19连通的。喷水管14上装有一个以上喷水嘴15。转鼓箱1的一端是进水口 13,且与滚筒12的开口端对应,转鼓箱1的另一端是出水口 7。转鼓箱1通过活页23与检查盖2连接,检查盖2上安装有手柄3。电机架20是固定在转鼓箱1上的,电机4是固定在电机架20上,电机4通过皮带 5与电机轮6连接。电机外罩18是锁扣在电机架20上的,以保护电机。如何将上述的转鼓过滤器应用在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是技术人员要考虑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鱼苗养殖池、站管、氨氮池、生物育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风机管道、鼓风机、紫外线装置、散气管、网孔盖、分气阀杆、曝气管、气提管、进水池、三通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鱼苗养殖池的底部出水口装有网孔盖和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从鱼苗养殖池底部接出至池壁位置处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上装有第一阀门,第二排水管的末端与站管连接,第三排水管上装有第二阀门,第三排水管的末端连接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进水口,养殖用转鼓过滤器架放在进水池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出水口处于进水池上方,进水池内设有紫外线装置,进水池的底部与氨氮池的底部是相通的,氨氮池内设有生物育床,生物育床的下方安装有一根以上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与分气阀杆连接,鼓风机通过风机管道分别与鱼苗养殖池内的散气管、氨氮池内的分气阀杆和第三排水管上的气提管连接,在风机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气阀,在气提管上安装有第二气阀。优选地,所述鱼苗养殖池与氨氮池通过过水网孔片连通。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将转鼓过滤器替换沙滤缸,养殖水体透明度明显好转,养殖水体中溶解氧也有所增加,对降解氨氮、亚硝酸盐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同时也避免了使用沙滤缸时繁杂的操作和较严重的水体流失,节省了人工,节约了养殖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现有技术中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是现有技术中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侧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现有技术中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左端结构示意图;图4是现有技术中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右端结构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中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俯视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侧面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6、图7所示本技术包括鱼苗养殖池1、站管2、氨氮池4、生物育床5、养殖用转鼓过滤器701、风机管道9、鼓风机10、紫外线装置11、散气管12、网孔盖13、分气阀杆14、曝气管15、气提管16、进水池17、水网孔片18、三通管19、第一阀门31、第二阀门32、 第一排水管61、第二排水管62、第三排水管63、第一气阀81和第二气阀82,鱼苗养殖池1的底部出水口装有网孔盖13和第一排水管61,第一排水管61从鱼苗养殖池1底部接出至池壁位置处装有三通管19,三通管19的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62,三通管19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63。第二排水管62上装有第一阀门31,第二排水管62的末端与站管2连接。第三排水管63上装有第二阀门32,第三排水管63的末端连接养殖用转鼓过滤器701的进水口。养殖用转鼓过滤器701架放在进水池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701的出水口处于进水池上方,进水池17内设有紫外线装置11 ;进水池17的底部与氨氮池4的底部是相通的。氨氮池4内设有生物育床5 ;在氨氮池4的底部,也就是生物育床5的下方安装有一根以上曝气管15。曝气管15的一端封闭,曝气管15的另一端与分气阀杆14连接。鱼苗养殖池1与氨氮池4通过过水网孔片18连通。鼓风机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工厂化鱼苗养殖系统,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鱼苗养殖池、站管、氨氮池、生物育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风机管道、鼓风机、紫外线装置、散气管、网孔盖、分气阀杆、曝气管、气提管、进水池、三通管、第一阀门、第二阀门、第一排水管、第二排水管、第三排水管、第一气阀和第二气阀,鱼苗养殖池的底部出水口装有网孔盖和第一排水管,第一排水管从鱼苗养殖池底部接出至池壁位置处装有三通管,三通管的一端连接第二排水管,三通管的另一端连接第三排水管,第二排水管上装有第一阀门,第二排水管的末端与站管连接,第三排水管上装有第二阀门,第三排水管的末端连接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进水口,养殖用转鼓过滤器架放在进水池上,养殖用转鼓过滤器的出水口处于进水池上方,进水池内设有紫外线装置,进水池的底部与氨氮池的底部是相通的,氨氮池内设有生物育床,生物育床的下方安装有一根以上曝气管,曝气管的一端与分气阀杆连接,鼓风机通过风机管道分别与鱼苗养殖池内的散气管、氨氮池内的分气阀杆和第三排水管上的气提管连接,在风机管道上安装有第一气阀,在气提管上安装有第二气阀。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劲红闫炳乾洪华辉蔡劲伟彭鹏刘幸玮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秦皇山渔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