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芯光纤的自组装式光动力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85416 阅读:1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是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自组装式光动力钻。包括前端经加工后的多芯光纤形成的光镊和微转子,前端经加工后的多芯光纤形成的光镊在溶液中自动俘获微转子后构成光动力钻;所述微转子结构包括球体、旋转轴、由多个翼构成的“类风车”转子结构和锥体尖端,球体位于旋转轴顶端,由多个翼构成的“类风车”转子结构位于旋转轴中部,锥体尖端位于旋转轴底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微转子球体一旦被俘获可自行组装为光动力钻,操作方便,结构简单,易控制,并且光动力钻尺寸为微米级,转速受外界操控,可以广泛应用到微生物打孔中如细胞壁钻孔。因此,为微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的是一种光动力钻,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自组装式光动力钻
技术介绍
光致旋转是实现微机械马达的有效手段,随着科技的发展,以及工艺加工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光致旋转的应用前景将日益广泛,光致旋转的方法不仅可以应用到微全分析系统中充当搅拌器,还可以应用到微泵中,也可以用来研究旋转马达蛋白、流体的微观性质、细胞膜剪切力、微钻等,因此,该技术的深入研究为微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提供了一种强有力的工具。1936年,R. A. Beth在实验上让一束圆偏振光通过细丝悬挂的半波片,首次利用光束中光子的角动量实现了物体的旋转(Beth R A. Mechanical detection and measurement of the angualarmomentum of light. Phys. Rev. , 1936, 50 :115_125)。自此以来人们一直在不停的探索着实现光致旋转的方法。自从1986年Askin等人提出了 “光镊”实现了对粒子的三维空间控制(Ashkin, J. M. Dziedzic, J. E. Bjorkholm, S. Chu. Observ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多芯光纤的自组装式光动力钻,其特征是:包括前端经加工后的多芯光纤形成的光镊和微转子,前端经加工后的多芯光纤形成的光镊在溶液中自动俘获微转子后构成光动力钻;所述微转子结构包括球体、旋转轴、由多个翼构成的“类风车”转子结构和锥体尖端,球体位于旋转轴顶端,由多个翼构成的“类风车”转子结构位于旋转轴中部,锥体尖端位于旋转轴底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苑立波毕思思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工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