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772602 阅读:1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四通换向阀、风冷换热器、冷媒单向控制装置、储液器、空调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的进口端相连接,热回收器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相连接,四通换向阀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与风冷换热器、空调换热器一端、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相连接,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单向控制装置与储液器相连接,储液器与空调换热器的一端相连接,其中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入口之间连接有带单向控制装置的冷媒旁路通道;通过在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之间设置冷媒的快速旁路通道,实现空调系统在低温启动初始阶段在空调压缩机低压侧保持额定压力,避免系统故障。(*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特别涉及一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带全热回收的冷、暖空调系统主要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四通换向 阀、风冷换热器、冷媒单向阀、储液器、空调换热器、气液分离器等,通常热回收器与生活用 水相连接而形成生活用水热回收器;空调系统制冷工作时,压缩机将冷媒压缩后的冷媒经 热回收器冷凝换热后经四通换向阀选通,流至风冷换热器再次冷凝后经冷媒单向阀后进入 储液器,冷媒自储液器经节流,再流经空调换热器后进入气液分离器,分离后的气体冷媒进 入压缩机后再次压缩完成循环;空调制热工作过程通过四通换向阀选通为与制冷相反的路 径而完成循环;此系统的缺点在于空调换热器冷媒进、出的两端(低、高压端)工作时必 须保持一定的压力,而在冬季机组刚开机时,热回收器内的热回收用水的温度往往很低,冷 媒被热回收器中的水深度冷凝后无法快速流至空调换热器的低压端,使得一定时间内压缩 机低压侧的压力无法达到额定值而进入低压保护状态,造成系统故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通过在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之间 设置冷媒的快速旁路通道,实现空调系统在低温启动初始阶段在空调压缩机低压侧保持额 定压力,避免系统故障。本技术的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四通换向阀、风冷 换热器、冷媒单向控制装置、储液器、空调热交换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与热 回收器的进口端相连接,热回收器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相连接,四通换向阀的其余 三个端口分别与风冷换热器、空调换热器一端、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相连接,风冷换热器的 另一端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制冷单向通过)及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制冷时关闭)与储液 器相连接,储液器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制热单向通过)及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制热时关 闭)与空调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接,其中,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入口之间连接有带单向 控制装置的冷媒旁路通道。优选地,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入口之间连接的冷媒旁路通道中的单向控制装置 由开关电磁阀和单向阀串接构成。优选地,风冷换热器与储液器之间的连接通道中的单向控制装置为第一单向阀 (自风冷换热器至储液器单向通过);与第一单向阀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为第一节流装置。优选地,储液器与空调换热器之间的连接通道中的单向控制装置为第二单向阀 (自空调换热器至储液器单向通过);与第二单向阀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为第二节流装置。优选地,第一、第二单向阀的并联部分中分别还串接有第一干燥过滤器和第二干 燥过滤器,以吸收冷媒中的水分。优选地,热回收器是与水体相连接的水热回收器。优选地,空调换热器通过水体换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热回收器出口与储 液器之间设置冷媒的快速旁路通道,实现空调系统在低温启动初始阶段在空调压缩机低压 侧保持额定压力,避免系统故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工作原理图。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1-压缩机,2-热回收器,3-四通换向阀,4-风冷换热器,5-第一干燥过滤器, 51-第二干燥过滤器,6-第一单向阀,61-第二单向阀,7-第一节流装置,71-第二节流装置, 8-储液器,9-空调换热器,10-气液分离器,101-旁路管道,102-电磁阀,103-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 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1、与生活用水相连 接的热回收器2 (该热回收器2用于通过进入其中的生活用水将来自压缩机1的冷媒(或 称为制冷剂)进行冷凝)、四通换向阀3 (用于对冷媒路径进行选通)、风冷换热器4 (用于 对冷媒进一步冷凝)、冷媒单向控制装置、储液器8 (用于对冷媒进行缓冲储存,从而保证进 入空调换热器的冷媒具有适当的量)、空调换热器9、气液分离器10 (形成气态冷媒,并使该 气态冷媒回流至压缩机1从而完成工作循环)。进一步如图1所示,压缩机1的冷媒出口端与热回收器2的进口端相连接,热回收 器2进入的生活用水对冷媒进行冷凝换热,热回收器2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3的一端相连 接,四通换向阀3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与风冷换热器4、空调换热器9的一端、气液分离器 10的进口端相连接。空调系统制冷、制热时通过四通换向阀3切换冷媒的循环通道,风冷 换热器4的另一端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制冷单向通过)及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制冷时关 闭)与储液器8相连接,储液器8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制热单向通过)及并联的通道控制 装置(制热时关闭)与空调换热器9的另一端相连接。上述各装置之间的连接关系形成的制冷、制热通路的工作原理如下制冷时,冷媒 经压缩机1压缩进入热回收器2进行冷凝换热;然后经四通换向阀3选通后从图1中的左 上端口进入风冷换热器4 ;风冷换热器4将流经的冷媒再次冷凝;冷媒顺序通过第一干燥过 滤器5 (干燥过滤器的作用是吸收冷媒中的水分)和作为单向控制装置的第一单向阀6单 向进入储液器8,此时与第一干燥过滤器5和第一单向阀6并联的作为通道控制装置的第一 节流装置7处于关闭状态,储液器8可缓冲储存一定量的冷媒,从储液器8流出的冷媒经第 二节流装置71流入空调换热器9,在空调换热器中换热后(此时空调换热器进水为热水、出 水为冷水),冷媒从四通换向阀3的左下端口进入并从左中端口流出进入气液分离器10,冷 媒经气液分离后,气态冷媒进入压缩机完成制冷的工作循环。制热时,冷媒经压缩机1压缩 进入热回收器2进行冷凝换热;然后经四通换向阀3选通后进入左下端口并流入空调换热 器9进行换热(此时空调换热器进水为冷水、出水为热水,出水口连接外部设备进行制热);从空调换热器流出的冷媒顺序经第二干燥过滤器51和作为单向控制装置的第二单向阀61 进入储液器8 (此时与第二干燥过滤器51和第二单向阀61并联的反向控制的第二电磁阀 71处于关闭状态),进而通过作为通道控制装置的第一节流装置7流入风冷换热器4 ;从风 冷换热器4流出的冷媒经四通换向阀3选通后从图中左上端口进入后并从左中端口流出进 入气液分离器10 ;经气液分离后的气态冷媒返回压缩机完成制热的工作循环。本技术在上述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旁通管路,即在热回收器2出口 与储液器8入口之间连接有带单向控制装置的冷媒旁路管道101,旁路管道101中的单向控 制装置由开关电磁阀102和单向阀103串接构成。冬季温度较低时,在开机的初始阶段,进 入热回收器2的生活用水温度较低,因此冷媒无法快速流至空调换热器的低压端(即在开 机初始阶段,冷媒无需流经四通换向阀3、风冷换热器4以及第一单向阀等设备而直接进入 储液器8),当开机后一段时间后(例如3分钟),热回收器2的水温达到额定值,或者空调 换热器两端的压力能够保持在一定值时,可控制旁通管道101上的电磁阀102关闭,冷媒仍 可按照前述正常的流程循环。本技术的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通过在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之间设置冷 媒的快速旁路通道,实现空调系统在低温启动初始阶段在压缩机低压侧保持额定压力,避 免系统故障。以上公开的仅为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但是,本技术并非局限于此,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带全热回收的空调系统,包括压缩机、热回收器、四通换向阀、风冷换热器、冷媒单向控制装置、储液器、空调换热器、气液分离器,压缩机的冷媒出口端与热回收器的进口端相连接,热回收器出口端与四通换向阀的一端相连接,四通换向阀的其余三个端口分别与风冷换热器、空调换热器一端、气液分离器的进口端相连接,风冷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及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与储液器相连接,储液器通过单向控制装置及并联的通道控制装置与空调换热器的另一端相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回收器出口与储液器入口之间连接有带单向控制装置的冷媒旁路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越增邓军琦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惠康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