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1928 阅读:3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包括EMC抗干扰电路、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MCU控制电路,所述EMC抗干扰电路连接在外部电源与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用以处理电磁干扰信号,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获得高功率因数的直流信号后经由MCU控制电路产生交流信号点亮无极灯,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异常保护电路,用于当电路中出现大电流时保护镇流器不被损坏。(*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照明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在爱迪生1879年专利技术碳丝白炽灯之后,照明技术便进入一个崭新的时代。回顾20世纪的照明史,商钨灯、荧光灯、高压汞灯、金商灯、紧凑荧光灯等新光源层出不穷。然而,为21世纪“绿色照明”领域一枝独秀的高频无极灯,以其高光效、高显色性、寿命长、无光闪、节能环保、防震、极少维护的特点,走进我们的日常生活。无极灯是采用荧光灯气体放电和电磁感应两个原理结合的一种新型光源。现有的无极灯主要由镇流器、耦合器和涂有三基色荧光粉的灯泡三部分组成,其工作原理是在输入一定范围的电源电压后,镇流器产生电能送给耦合器(灯泡中心部位的感应线圈),使灯泡内的气体雪崩电离形成等离子体,等离子体受激原子返回基态时自发辐射出2Mnm的紫外线,灯泡内壁的荧光粉受紫外线激发而发出可见光。可见,无极灯相对于常规电光源利用电能通过灯丝进入灯泡转换为光能,无极灯没有灯丝或电极,不会因为灯丝或电极材料的化学性质而受到限制,从而从根本上降低了光衰,提高了发光效率和寿命。而且无极灯可以在瞬间启动,达到全部光输出,不会因为多次开关后产生光衰退现象,所以寿命可达数万小时。然而,也由于无极灯没有灯丝,工作于电磁耦合感应方式,起辉电压高,所以无极灯电子镇流器设计难度大,现有的无极灯镇流器,大多都是采用节能灯控制芯片,频率固定,异常保护功能差,使镇流器损坏率很高。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进的无极灯电子镇流器来克服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该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采用MCU为主控芯片,并采用AD采集控制作为异常保护电路,精确度高,能够使镇流器寿命大大提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包括EMC抗干扰电路、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MCU控制电路,所述EMC抗干扰电路连接在外部电源与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用以处理电磁干扰信号,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获得高功率因数的直流信号后经由MCU控制电路产生交流信号点亮无极灯,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异常保护电路,用于当电路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镇流器不被损坏。较佳地,所述EMC抗干扰电路包括依序并联至交流电压输入端的第一差模电容、 第二差模电容和泄放电阻,分别耦接至所述第一与第二差模电容之间、第二差模电容与泄放电阻之间的共模电感和差模电感,及连接在所述差模电感的两输出端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一和第二共模电容。较佳地,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包括整流电路和电流提升电路,所述整流电路由四个整流二极管和一个滤波电容组成,用于将所述EMC抗干扰电路输出的交流市电转换成脉动直流;所述电流提升电路由功率因数控制芯片、场效应管、升压电感、整流二极管、 储能平波电容及反馈环路组成,用于将所述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的电压提高后发送给所述MCU控制电路。较佳地,所述MCU控制电路由MCU主控芯片和外围电路组成,由所述MCU主控芯片输出的脉冲信号经信号放大器放大后经变压器输出推动半桥电路,从而将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的直流信号转化成高频交流信号;所述高频交流信号经由谐振电路后点亮无极灯。较佳地,所述异常保护电路为AD采集电路。较佳地,所述AD采集电路由电感、整流二极管和限流电阻组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由所述电感输出的信号经所述整流二极管转化成直流脉冲信号经所述限流电阻后送回所述MCU主控芯片,使所述MCU主控芯片输出低电平,从而使半桥电路截止,进而使谐振电路停止工作。较佳地,所述异常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二 AD采集电路,所述第二 AD采集电路由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耦合电容、限流电阻和整流二极管组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信号由所述第一谐振电容、第二谐振电容的中间点经耦合电容耦合,并经限流电阻限流及整流二极管整流后送回所述MCU主控芯片,使所述MCU主控芯片输出低电平,从而使半桥电路截止,进而使谐振电路停止工作。较佳地,所述异常保护电路还包括第三AD采集电路,所述第三AD采集电路由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组成,当出现异常情况时,由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输出的直流信号经所述第一分压电阻和第二分压电阻分压后送回所述MCU主控芯片,使所述MCU 主控芯片输出低电平,从而使半桥电路截止,进而使谐振电路停止工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采用MCU为主控芯片,并采用AD采集电路作为异常保护电路,用于当电路中出现大电流时保护镇流器不被损坏,精确度高。且本技术还采用多路AD采集电路同时保护,能够更快速有效地检测到电路中的异常情况,从而使镇流器的寿命大大提高。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技术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原理框图。图2为图1所示镇流器的EMC抗干扰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图3为图1所示镇流器的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的电路原理图。 图4为图1所示镇流器的MCU控制电路的电路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如上所述,本技术提供了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该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采用MCU为主控芯片,并采用AD采集控制作为异常保护电路,精确度高,能够使镇流器寿命大大提高。图1至图4展示了本技术的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一个实施例。首先请参考图1,为本技术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原理框图。所述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 100包括EMC抗干扰电路101、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02及MCU控制电路103,所述EMC抗干扰电路101连接在外部电源(图未示)与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02之间,用以处理电磁干扰信号;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102与所述MCU控制电路103连接,用于获得高功率因数的直流信号后经由MCU控制电路103产生交流信号点亮无极灯,所述MCU控制电路 103包括异常保护电路,用于当电路中出现大电流时保护镇流器不被损坏。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的部分工作原理。首先参考图2, 图2为图1所示镇流器的EMC抗干扰电路的电路原理图。所述EMC抗干扰电路101包括依序并联至交流电压输入端的第一差模电容Cl、第二差模电容C2和泄放电阻R1,分别耦接至所述第一差模电容Cl与第二差模电容C2之间、第二差模电容C2与泄放电阻Rl之间的共模电感Ll和差模电感L2,及连接在所述差模电感L2的两输出端与地线之间所述第一共模电容C3和第二共模电容C4。电源接通后,电源信号进入所述EMC抗干扰电路101进行滤波, 电源信号经过所述差模滤波电路和共模滤波电路两个过程进行处理,其产生的差模信号干扰和共模信号干扰能够有效的消除,且更有效地减少电路对市电的的传导干扰。所述泄放电阻Rl连接在所述第一共模电容C3和第二共模电容C4的两端,作用是给所述第一共模电容C3和第二共模电容C4放电,以防测试和调试人员在作业时被电击的事件发生。较佳地, 所述EMC抗干扰电路101还包括一个防雷管和保险丝(图未示),所述防雷管经保险丝耦接至所述共模电感Ll与交流电压输入端的L线和N线之间,用来吸收尖峰脉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低频无极灯电子镇流器,包括EMC抗干扰电路、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及MCU控制电路,所述EMC抗干扰电路连接在外部电源与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之间,用以处理电磁干扰信号,所述PFC功率因数校正电路与所述MCU控制电路连接,用于获得高功率因数的直流信号后经由MCU控制电路产生交流信号点亮无极灯,其特征在于:所述MCU控制电路包括异常保护电路,用于当电路中出现异常情况时保护镇流器不被损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盛平振曹智多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泰卓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