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续自吸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60182 阅读:6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桶体主体为一可密封耐压桶,在桶体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与桶体本身分别用阀门连接。出料口可连接有泵,用于输送桶体中的料液。桶体中料液被输送出后,桶体内形成负压,打开进料口,利用桶体内外压力差可将桶体外物质吸进入桶体,并且过程可实现连续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特别适宜于输送高浓度、易结晶料液、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静置澄清后,上清液和底液的分开输送。(*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料液储存及输送容器,特别是一种连续自吸桶
技术介绍
料液采用泵输送时,若泵的进液管进入空气,液面低于泵本身时,料液将无法被泵吸入。工业上采用在泵进液管底部装底阀以解决泵启动时空运转的问题。若输送的料液溶液容易结晶析出时,最先析出晶体的地方就是底阀和液管壁,当结晶在底阀上析出时,底阀的功能将会失效。或者固液混合物静置澄清后,要求上清液和底流要分开时,工业泵也难以实现。当储液池(罐)底有沉淀需要清理时,往往需要人工清理。连续自吸桶能很好的解决以上问题。溶液采用管道输送时,通常用泵提供输送动力,当待输送液体液面低于泵体时,在泵的进料端装有底阀,用以解决停泵后无法再次启动的问题。当输送的料液容易结晶,即有固体容易从溶液中析出时,底阀就会失去其功效,泵再次启动时,料液不能吸入泵内,导致泵空运转,既容易损坏泵,还会中断正常作业。固液混合物在储液池(罐)中静置澄清分层后,若需将上清液和底流分开,用泵输送时,进液口插入太深,容易将底部固体吸入泵内,上清液变得浑浊,进液口过浅,上清液分开的不彻底,影响作业效率。固液混合物储池(罐)底部沉淀物需要清理时,靠普通离心泵无法清理彻底,池 (罐)底部或多或少有沉淀物残留,此时通常需要人工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输送易结晶料液或可彻底清洗储池(罐)底,能够有效分开输送上清液和底液的连续自吸桶。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连续自吸桶,包括桶体、进料口、阀门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底部为圆锥形或为由高向低的斜面,桶体的顶部依次设有1-5个带有阀门的进料口,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桶体的一侧设有启动泵。所述的带有第一阀门(2)的第一进料口(1)、带有第二阀门(4)的第二进料口(3)及带有第三阀门(6)的第三进料口(5)依次安装在桶体的顶部。所述的第一进料口(1)下端的进料管长度大于第三进料口(5)下端的进料管。所述的桶体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出料口,出料口处安装有输送泵或固液分离机。桶体的进料口与进料管连接处安装有水管或抽气装置或排气装置或吸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本装置后,进料管底部不须再用底阀,解决了底阀易出故障或料液容易结晶析出导致底阀失效的问题,并且能够连续作业。储液池(罐)中装有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沉淀静置分层后,若需将清液和浊液分开,桶体进料口可接一软管,通过调节进料口的插入深度达到分开上清液和底部浊液的目的,也可以设两个进料口,一个进料口插入上清液和底部浊液之间,另一个进料口插入池 (罐)底部,通过调节进料口使用顺序达到分开上清液和底部浊液的目的。3泵的出口连接固液分离设备,如压滤机,可很容易实现固液混合物的液固分离。储液池(罐)中料液须清理干净,此时可将桶体进料口用软管连接,必要时在管口接一细小吸嘴,当吸嘴在有料液积存的地方经过时,料液便被完全吸入桶体,达到彻底清理储液池(罐)的目的。本装置能连续作业,能有效解决易结晶溶液用泵输送时底阀容易失效的问题,固液混合物静置分层后,可方便将上清液和底部浊液分开输送,可有效清理储液池(罐)底部料液残留。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连续自吸桶,包括桶体、进料口、阀门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底部为圆锥形或为由高向低的斜面,桶体的顶部依次设有3个带有阀门的进料口,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8),桶体的一侧设有启动泵(7)。所述的带有第一阀门(2)的第一进料口(1)、带有第二阀门(4)的第二进料口(3)及,带有第三阀门(6)的第三进料口(5)依次安装在桶体的顶部。使用时,第一进料口(1)插入料液中,(3)可接自来水管。使用前,打开第二阀门 (4),将桶体装满自来水后关闭第二阀门(4),打开第一阀门(2),启动泵(7),此时,随着泵 (7)将桶体中料液源源不断输送出去,桶体内形成负压,在压力差的作用下,料液通过第一进料口(1)被连续吸入到桶体内并被泵输送出去。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所述的第一进料口(1)下端的进料管长度大于第三进料口(5)下端的进料管。当桶体内储存着固液混合物时,待固液混合物静置后分层,第一进料口(1)插入池底,第三进料口(5)插入池中液面以下上清液和底部浊液分层处略上。使用时,先打开第三进料口(5),将池中上清液输送完后,关闭第三进料口(5),打开第一进料口 (1),同时切换泵出料口的目的地,即可达到将上清液和底液分开输送的目的。要达到如上目的,还可将第一进料口( 1)采用软管连接,通过调整软管插入液面以下深度达到将上清液和底液分开输送的目的。要达到如上目的,还可在第一进料口( 1)处装一个三通和两个阀门,与两个阀门相连接的进料管分别插入池中液面以下上清液和底部浊液分层处略上和池底,通过调节阀门的启闭顺序和时间即可达到将上清液和底液分开输送的目的。若输送固液混合物还可以在泵的出口装固液分离设备(如压滤机)达到固液分离的目的。实施例3 当桶体的底部有料液残留时,须将池(罐)底部料液残留彻底清理,桶体的进料口与进料管连接处安装有吸嘴,当启动泵(7)启动时,由于启动泵(7)将桶体中的料液不断输送出去,在桶体内形成负压,手持软管,将吸嘴放至有料液残余的地方,通过桶体内负压产生的吸力,可将池(罐)底部料液残余彻底清理干净,避免使用人力清理。权利要求1.一种连续自吸桶,包括桶体、进料口、阀门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底部为圆锥形或为由高向低的斜面,桶体的顶部依次设有1-5个带有阀门的进料口,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8),桶体的一侧设有启动泵(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带有第一阀门(2)的第一进料口(1)、带有第二阀门(4)的第二进料口(3)及,带有第三阀门(6)的第三进料口(5) 依次安装在桶体的顶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1)下端的进料管长度大于第三进料口(5)下端的进料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连续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底部设有带阀门的出料口(8),出料口(8)处安装有输送泵或固液分离机。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桶体的进料口与进料管连接处安装有水管或抽气装置或排气装置或吸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连续自吸桶,其特征在于,桶体主体为一可密封耐压桶,在桶体上连接有一个(或多个)进料口和出料口,进料口和出料口与桶体本身分别用阀门连接。出料口可连接有泵,用于输送桶体中的料液。桶体中料液被输送出后,桶体内形成负压,打开进料口,利用桶体内外压力差可将桶体外物质吸进入桶体,并且过程可实现连续化。本技术特别适宜于输送高浓度、易结晶料液、固液混合物、固液混合物静置澄清后,上清液和底液的分开输送。文档编号B01D21/24GK201942069SQ20102068467公开日2011年8月24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8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8日专利技术者冷怀恩, 刘剑, 徐双, 曾照建 申请人: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连续自吸桶,包括桶体、进料口、阀门和出料口,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桶体底部为圆锥形或为由高向低的斜面,桶体的顶部依次设有1-5个带有阀门的进料口,底部设有带有阀门的出料口(8),桶体的一侧设有启动泵(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双刘剑冷怀恩曾照建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稀有稀土金属钨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