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高压常温气体分离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56020 阅读:2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包括进气管、气体干燥装置、气流量控制阀、三通、气体冷热分离器和温度调节器,进气管与气体干燥装置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再与气流量控制阀连接后、接在三通的一个接口处,温度调节器热和气体冷热分离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制冷技术中,制冷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易移动、消耗过多的能源、无法保证使用时人体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缺陷。(*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
,与空调、电冰箱和空调衣等转换器有关。
技术介绍
现在生产及生活中的制冷设备以及相关的制冷技术都依靠压缩制冷剂排至冷凝后产生冷气和排出热气。现有的这种制冷技术虽然制冷温度低、制冷效果好,但是这种制冷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而且,使用时需要不断添加冷凝剂等消耗材料,耗电大,导致在使用中耗费大量的能源,且设备重量及体积大,一旦组装使用后,需要移动该制冷设备非常的不方便。现有移动性强的制冷设备在移动时一般靠携带一定数量的冰块来制冷,在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添加冰块以达到持续制冷的目的,另外,现有的空调衣存在着进入衣服内冷气的流量不可控制、进入衣服内的气体过于潮湿的缺陷,会影响到人体的舒适程度,甚至会造成人体的伤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现有制冷技术中,制冷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易移动、消耗过多的能源、无法保证使用时人体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包括进气管、气体干燥装置、气流量控制阀、三通、气体冷热分离器和温度调节器,进气管与气体干燥装置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再与气流量控制阀连接后、接在三通的一个接口处,温度调节器热和气体冷热分离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处。所述气体冷热分离器再通过另一个三通连接两根软管。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方便移动、能源消耗低,工作原理是外部空压机或者储气罐提供的高压常温气体经过进气管进入气体干燥装置,经过干燥的高压常温气体再通过气流量控制阀和三通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气流量控制阀通过改变通道的横截面积的大小来调整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的高压常温的气流量的大小,当高压气体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时,由气体冷热分离器的高速旋转形成涡流,分离出冷热两种气体,集中在涡流内部的冷气体顺着气体冷热分离器的出气端流出到达终端,达到制冷的效果,产生的热气体经过三通内的通孔流到温度调节器,顺着温度调节器的尾端流出,达到制热的效果。温度调节器是通过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来改变三通内的气压从而改变输出的冷气与热气的温度。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因为增加了气体干燥装置和气流量控制阀,气体干燥装置可将高压常温气体干燥,避免使用时产生很大的湿气对使用者身体的危害性,保证使用的舒适性及安全性,气流量控制阀可方便使用者根据实际使用需求,调节产生气体的气流量,增加了产品的使用场所。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示意图;图2是气体干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气流量控制阀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气体冷热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温度调节器的正视图;图6是温度调节器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进气管1、气体干燥装置2、气流量控制阀 3、三通4、气体冷热分离器5和温度调节器6。进气管1与气体干燥装置2连接,将空压机或储气罐中的高压常温气体接入本技术的转换器中。气体干燥装置2再与气流量控制阀3连接后、接在三通4的一个接口处,对空压机或储气罐中接入的高压常温气体进行干燥,避免进入人体的冷气带有大量的湿度,可避免湿度过大的冷气造成人体使用时的不舒服甚至伤害到使用者的身体。气流量控制阀3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及舒适的程度来调节进入到本技术转换器中的气流量,当关闭气流量控制阀3时,没有外部的高压常温气体进入,此时转换器停止工作,无法提供冷热气体。三通4使用尼龙材料,连接经过处理过后的高压常温气体和气体冷热分离器5以及温度调节器6。气体冷热分离器5连接在三通4的另一个接口处。气体冷热分离器5是一种能够把压缩气体分离成冷热两股气流的设备,具有结构简单,工况稳定等优点,具体结构有很多,如中国专利ZL88101100.2《离心涡管气体分离器》,ZL89200962《涡流管制冷器》, ZL89212392《新型气旋式冷热分离器》等。当高压常温气体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5后,产生涡流,根据涡流原理、产生冷气与热气两种气体。此实施例气体冷热分离器5再通过另一个三通4连接两根软管7,以便将冷气送达到终端,达到更好的制冷效果。温度调节器6连接在三通4的第三个接口处,通过温度调节器6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可以调节本技术产生冷气与热气的温度。本技术使用时,将外部空压机或者储气罐提供的高压常温气体经过进气管1 送入气体干燥装置2,经过干燥的高压常温气体再通过气流量控制阀3和三通4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5,气流量控制阀6调整进入气体冷热分离器5的气流量,高压气体通过气体冷热分离器5的高速旋转分离出冷热两种气体,冷气体顺着气体冷热分离器5的出气端流出,达到制冷的效果,热气体经过三通4顺着温度调节器6的尾端流出,达到制热的效果。以上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其实施范围的限定,在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基于本案的设计要点,对其具体实施形态作出的种种变化,但均应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气体干燥装置、气流量控制阀、三通、气体冷热分离器和温度调节器,进气管与气体干燥装置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再与气流量控制阀连接后、接在三通的一个接口处,温度调节器热和气体冷热分离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气体冷热分离器再通过另一个三通连接两根软管。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包括进气管、气体干燥装置、气流量控制阀、三通、气体冷热分离器和温度调节器,进气管与气体干燥装置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再与气流量控制阀连接后、接在三通的一个接口处,温度调节器热和气体冷热分离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处。本技术解决了现有制冷技术中,制冷设备结构复杂、生产成本高、不易移动、消耗过多的能源、无法保证使用时人体的舒适性及安全性等缺陷。文档编号B01D53/24GK201930692SQ20102067812公开日2011年8月17日 申请日期2010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0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于恒 申请人:厦门绿冠制冷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将高压常温气体转换成冷热的干燥气体的转换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气管、气体干燥装置、气流量控制阀、三通、气体冷热分离器和温度调节器,进气管与气体干燥装置连接,气体干燥装置再与气流量控制阀连接后、接在三通的一个接口处,温度调节器热和气体冷热分离器分别连接在三通的另外两个接口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恒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绿冠制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