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6825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由针杆、针舌、针头、针踵组成,所述针杆的长度L的范围为20.6~24.6mm,所述针舌的宽度H1的范围为0.2~0.6mm,所述针头的宽度H2的范围为0.7~1.1mm,所述针踵的宽度H3的范围为1.1~1.6mm;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达到了增加针的强度和针头的容纱量的目的,且缩短了舌针动作的时间,有效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编织成品率,降低了损耗,给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经编机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
技术介绍
舌针是经编机编织成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一般产业用织物经编机机器上, 舌针在编织过程中的动作快慢决定了该设备的工作效率,然而,普通的舌针在编织粗机号纱线较粗的产业用织物时具有容易断针、容纱量小等缺点,舌针长了,又会对机器的编织速度有影响,因此降低了机器的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了很大的损失,那么如何在保证舌针不易断裂、具有很大的容纱量且提高其工作效率呢。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针的强度增强、容纱量大的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包括针杆、针舌、针头、针踵,所述针踵固定于经编机的沉降片块上,在针踵上端连接针杆,针杆上端连接针头,所述针舌活动连接于针杆,且其头部可搭在针头的头部,所述针杆的长度L的范围为20. 6 24. 6mm,所述针舌的宽度Hl的范围为0. 2 0. 6mm,所述针头的宽度H2的范围为0. 7 1. 1mm,所述针踵的宽度H3的范围为1. 1 1. 6mm。本技术的优选方案中所述针杆的长度L为22. 6mm ;所述针舌的宽度Hl为 0. 5mm ;所述针头的宽度H2为0. 9mm ;所述针踵的宽度H3为1. 3mm。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达到了增加针的强度和针头的容纱量的目的,且缩短了舌针动作的时间,有效地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编织成品率,降低了损耗,给用户带来更大的经济效益,可大规模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图中针杆1、针舌2、针头3、针踵4。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参见附图1、附图2,本技术涉及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由针杆1、针舌2、针头3、针踵4组成;针踵4固定于经编机的沉降片块(图中未示)上,在针踵4上端连接针杆1,针杆1上端连接针头3,针舌2通过销钉活动连接于针杆1,且其头部可搭在针头3的头部,本实施例,针杆1的长度L为22. 6mm ;针舌2的宽度Hl为0. 5mm ;针头3的宽度H2为0. 9mm ;针踵4的宽度H3为1. 3mm。 本技术达到了增加针的强度和针头的容纱量的目的,且缩短了舌针动作的时间,有效提高机器的工作效率和编织成品率,降低了损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 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包括针杆(1)、针舌(2)、针头(3)、针踵(4),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4)固定于经编机的沉降片块上,在针踵(4)上端连接针杆(1),针杆(1)上端连接针头(3),所述针舌(2)活动连接于针杆(1),且其头部可搭在针头(3)的头部,所述针杆(1)的长度L的范围为20.6~24.6mm,所述针舌(2)的宽度H1的范围为0.2~0.6mm,所述针头(3)的宽度H2的范围为0.7~1.1mm,所述针踵(4)的宽度H3的范围为1.1~1.6mm。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速经编机的短动程舌针,包括针杆(1)、针舌(2)、针头(3)、针踵(4),其特征在于所述针踵(4)固定于经编机的沉降片块上,在针踵(4)上端连接针杆(1),针杆(1) 上端连接针头(3),所述针舌(2)活动连接于针杆(1),且其头部可搭在针头(3)的头部, 所述针杆(1)的长度L的范围为20. 6 24. 6mm,所述针舌(2)的宽度Hl的范围为0. 2 0. 6mm,所述针头(3)的宽度H2的范围为0. 7 1. 1mm,所述针踵(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敏其赵志初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市武进五洋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