阀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6480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门,特别是一种适应高水头、大流量工况,运行过程中无振动、无气蚀的排放阀门,包括喷管、阀体、导轨、叶片、套筒闸、腔体、阀座、后阀体、驱动装置、阀门操作装置。该阀门由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阀轴、摇臂使套筒闸沿导轨前后移动,随着套筒闸的运动,与其固定腔体间的流通面积随之改变,进而控制流量的变化,并使阀门达到开启关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涉阀门克服了传统阀门难以避免气蚀破坏的不足,同时克服了传统阀门需要很大操纵力矩摆脱“盲板力”的不足。(*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 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适应高水头、大流量工况、运行过程中无振动、无气蚀的排放阀门,常用于水轮发电机组事故泄水阀(旁通自由排放阀)、水库大坝放空泄流阀、水库供水管道流量调节阀、自来水供水系统中各区压力调控阀。
技术介绍
在阀门的运用中,如果流体的流态发生变化,流体会产生空化、闪蒸现象,形成微小的高压蒸气泡,如果这些气泡附着在阀门或出口管道内壁破裂,会产生极高的瞬间冲击能量,对阀门和管道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气蚀现象。传统阀门难以避免气蚀破坏。另外,传统闸阀、蝶阀等阀门,阀板承受流体的压力使密封副间产生很大的摩擦力(俗称“盲板力”),启闭阀门需克服“盲板力”,所以需要很大的操纵力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第一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阀门,通过对排放水流进行导向从而实现对排放水流的消能。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阀门,包括喷管、阀体、导轨、叶片、套筒闸、腔体、 阀座、后阀体、驱动装置、阀门操作装置;所述喷管和阀体连接,该阀体与所述后阀体连接, 所述导轨装在所述喷管壁上,所述套筒间沿该导轨滑动,起开启关闭阀门作用,所述驱动装置下端嵌于所述阀体内,所述阀门操作装置分别和所述驱动装置、所述套筒间相连;还设有腔体,该腔体由所述叶片支撑,起水流导向作用,所述阀座装在所述腔体前端,使所述套筒闸关闭时能严密不漏水。本技术所涉阀门还可设有导流罩,所述套筒闸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上端,所述后阀体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下端。所述导流罩可约束阀门出口水流的流态。由于导流罩采用先进的水力设计形体,始终会有一股流体回流至导流罩及固定锥外围,形成一股环状回流,阻止了蒸汽泡的附壁趋势,使蒸气泡在环状水流中破裂,因此保护了阀门免受气蚀破坏。所述腔体为锥体状,由叶片支撑。采用固定锥形阀结构,使水压只对套筒闸产生径向压力,该压力不会使密封副间产生“盲板力”,阀门操纵力矩小,启闭调节灵活轻便。同时水压的变化对操纵力矩基本没有影响。本技术所涉阀门通过驱动机构调节控制,该驱动机构可以是手柄、手轮、电动马达、齿轮、气缸等类似部件。所述阀门操作装置包括摇臂、阀轴以及滑块。该阀门操作装置的阀轴和驱动装置相连,所述摇臂分别和所述阀轴、所述滑块相连,所述滑块与所述套筒间连接。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具体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体结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的主体结构局部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涉阀门第一种实施方式即管中型阀门,包括喷管1、阀体2、导轨3、叶片4、套筒闸6、腔体7、阀座8、后阀体9、驱动装置14、阀门操作装置15 ;所述喷管1和所述阀体2连接,所述阀体2与所述后阀体9连接,所述导轨3装在所述喷管1 壁上,所述套筒闸6沿所述导轨3滑动,起开启关闭阀门作用,所述驱动装置14下端嵌于所述阀体2内,所述阀门操作装置15 —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闸6相连,所述腔体7由所述呈放射状叶片4支撑,起水流导向作用,在喷管1密封槽内还设有密封圈5,起密封作用。所述阀座8装在所述腔体7前端,使所述套筒闸6关闭时能严密不漏水。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本技术所涉阀门还可设有导流罩,所述套筒闸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上端,所述后阀体设置在所述导流罩的下端。该导流罩10可约束阀门出口水流的流态,使阀门免受气蚀破坏。在安装导流罩10的阀门中,水经由各个喷孔喷出并相互碰撞,水柱的互相冲击会使速度能量基本消失。大大减弱了排放水流对下游管道或河道、建筑物的冲击。所述腔体7为锥体状,由叶片4支撑。采用固定锥形阀结构,使水压只对套筒闸 6产生径向压力,该压力不会使密封副间产生“盲板力”,阀门操纵力矩小,启闭调节灵活轻便。同时水压的变化对操纵力矩基本没有影响。由于腔体7的导向作用,水流排放时,会以宽广的锥形角度扩散,并分解为稀薄的喷淋状,此时水流与空气大面积摩擦而雾化,产生极好的消能效果。本技术所涉阀门通过驱动装置14调节控制,该驱动装置14可以是手柄、手轮、电动马达、齿轮、气缸等类似部件。如图2所示,所述阀门操作装置15包括摇臂12、阀轴13以及滑块11。该阀门操作装置15的阀轴13和驱动装置14相连,所述摇臂12分别和所述阀轴13、所述滑块11相连,所述滑块11与所述套筒闸6连接。阀轴13将驱动头14的操纵力矩传给摇臂12,然后由滑块11传力套筒闸6。本技术所涉盘阀的工作原理为由驱动机构带动阀轴、摇臂使套筒闸沿导轨前后移动,随着套筒间的运动,与其固定锥体间的流通面积便随之改变,进而控制流量的变化,并使阀门达到开启关闭。本技术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排放型阀门,与第一种实施方式管中型阀门的不同之处仅在于排放型阀门不设有导流罩。本技术第一种实施方式为管中型阀门,第二种实施方式为排放型阀门。管中型安装在管道中部,起截止、减压、流量控制等作用。管中型一般应加导流罩,使阀门后端管道免受气蚀破坏。排放型安装在管道未端,起泄压、持压、水位控制等作用。本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所述驱动装置带动阀轴、摇臂使套筒闸沿导轨前后移动,随着套筒闸的运动,与其固定腔体间的流通面积便随之改变,进而控制流量的变化,并使阀门达到开启关闭。 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凡依据本技术申请的权利要求书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简单、等效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阀门,包括喷管(1)、阀体(2)、导轨(3)、叶片(4)、套筒闸(6)、阀座(8)、后阀体(9)、驱动装置(14)、阀门操作装置(15);所述喷管(1)与所述阀体(2)连接,所述阀体(2)与所述后阀体(9)连接,所述导轨(3)装在所述喷管(1)的壁上,所述套筒闸(6)可沿所述导轨(3)滑动,所述驱动装置(14)下端嵌于所述阀体(2)内,所述阀门操作装置(15)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闸(6)相连,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腔体(7),所述腔体(7)由所述叶片(4)支撑,所述阀座(8)装在所述腔体(7)前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门,包括喷管(1)、阀体⑵、导轨⑶、叶片(4)、套筒间(6)、阀座(8)、后阀体 (9)、驱动装置(14)、阀门操作装置(15);所述喷管(1)与所述阀体( 连接,所述阀体( 与所述后阀体(9)连接,所述导轨 (3)装在所述喷管⑴的壁上,所述套筒闸(6)可沿所述导轨(3)滑动,所述驱动装置(14) 下端嵌于所述阀体O)内,所述阀门操作装置(1 一端与所述驱动装置(14)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套筒闸(6)相连,其特征在于还设有腔体(7),所述腔体(7)由所述叶片(4)支撑,所述阀座( 装在所述腔体(7)前端。2.依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门,其特征在于还设有导流罩(10)。3.依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阀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四波雷义军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亚美阀门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