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感器罩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5306 阅读:2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传感器罩体,包括受信部件和设有供信号通过的开孔的外观面板;所述受信部件为片状的平面结构,固定于外观面板内侧并覆盖前述开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采用外观面板,表面可作多种外观效果处理,且不影响受信,整机品味得到了提升,同时受信部件采用薄片状的平面结构,成型加工工艺简单,品质可以保证,成本低,由于得到外观面板的保护,因此也不会因受外力而发生凹陷变形。(*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空调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传感器罩体
技术介绍
现有的空调器,例如具有红外线感应、光线感应等功能的分体空调室内机,需对传 感器进行保护,但是同时又需要保证信号能被传感器接收。为达到这两个目的,需要在传感 器外罩设一传感器罩A(如图1所示)。现有的传感器罩一般由受信面板3和补强板2两部 分组成(如图2所示)。受信面板3作为面板,其为立体形状,横截面约呈人形状,罩设于传 感器组件1外。整个受信面板3单独成型,但由于需要保证信号的接收,因此其厚度受到限 制,不能过厚,制得成品强度和硬度较低,导致成型困难、变形量大、报废率高、成本高。而用 户进行对传感器罩进行清扫时,容易导致受信面板凹陷变形,外观不良。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传感器罩体,其既能保证信号的 有效通过,又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变形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传感器罩体,包括受信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设有供信号通过的开孔的外观面板;所述受信部件为片状的平面结构,固定于外观 面板内侧并覆盖前述开孔。所述的受信部件通过补强板固定于外观面板内侧。所述的外观面板、受信部件、补强板是通过超声波熔接的方式熔接固定在一起。本技术的采用外观面板,表面可作多种外观效果处理,且不影响受信,整机品 味得到了提升,同时受信部件采用薄片状的平面结构,成型加工工艺简单,部品品质可以保 证,成本低,由于得到外观面板的保护,因此也不会因受外力而发生凹陷变形。附图说明图1是分体式空调器室内机的外观图;图2是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是一种传感器罩体A,安装于分体式空调器的室内机上,如图1所示, 用于保护传感器。本技术的传感器罩体包括受信部件5和外观面板6。外观面板6上开设有供信号通过的开孔61,开孔61的大小和位置根据室内机的传 感器1来进行设置。外观面板6的形状可配合室内机的整体形状进行设计,由于无需考虑 厚度和信号穿透的问题,因此制备时可根据所需强度和硬度来选择材料和制品厚度,从而提高成品率,防止变形。其作为外观面,表面可作多样化处理,以达到美观的效果。受信部件5为片状的平面结构,固定于外观面板6内侧并覆盖前述开孔61,于室内 机正面通过目视可见。受信部件5的厚度应保证信号能够通过。受信部件5通过固定措施 进行固定安装,只要能稳固的覆盖于开孔61即可。本技术是一种传感器罩体还包括一补强板4,受信部件5通过补强板4固定 于外观面板6内侧。补强板4的作用是将受信部件5保持一定形状地固定在外观面板6内 侧。补强板4的形状以不阻挡信号通过开孔61为原则。较好的,所述的外观面板6、受信部 件5、补强板4是通过超声波熔接的方式熔接固定在一起。本技术安装在传感器的底座上,对传感器起到保护作用,同时对传感器的受 信不会产生影响,外观美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传感器罩体,包括受信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供信号通过的开孔的外观面板;所述受信部件为片状的平面结构,固定于外观面板内侧并覆盖前述开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传感器罩体,包括受信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有供信号通过的开孔的外 观面板;所述受信部件为片状的平面结构,固定于外观面板内侧并覆盖前述开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感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雁青梁峰张永欣陈宝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松下空调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