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表面接枝聚乳酸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其与聚酯的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其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和力学性能,生物陶瓷作为骨修复材料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这一类材料中,生物玻璃具有良好的组织相容性,无毒副作用,在体内能够引导骨组织的形成,容易与周围的组织形成良好的键合,或者通过生物降解形成新的组织,因而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到目前为止,生物玻璃作为添料来增强聚合物,全都使用采用熔融或者溶胶-凝胶法得到的尺寸为几微米到几十微米左右的粒子,这种粒子比表面积小,因而表现出较低的生物活性,而且作为增强材料容易造成无机有机之间的相分离,反而导致随着含量的增加,导致力学性能的迅速下降。如果采用纳米尺寸的材料,则将克服这些缺点,一方面,纳米材料的比表面积大,与体液进行离子交换的速度比较快,容易造成钙沉积,骨引导的速度比微米尺寸的要快;另一方面,由于分散相的纳米尺寸效应、大比表面积和强界面结合,纳米复合材料比单纯的聚合物具有更优异的性能。纳米与高分子共混复合材料熔体强度高、结晶速度快、熔体粘度低,因此改善了材料的注塑、挤出和吹塑的加工性能,同时还提高了材料的力学强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纳米生物玻璃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生物玻璃颗粒表面接枝聚乳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生物玻璃颗粒,其特征在于该纳米生物玻璃颗粒表面接枝聚乳酸。2.一种表面接枝聚乳酸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1)在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二异氰酸酯溶于有机溶剂中,使其质量浓度为1%-10%,再加入质量为二异氰酸酯质量0.1%-10%的有机锡催化剂,得到二异氰酸酯及其催化剂的有机溶剂的溶液;所述的二异氰酸酯为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的有机溶剂中为甲苯或苯;2)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纳米生物玻璃颗粒干燥除水,将纳米生物玻璃颗粒加入为其质量1到20倍的无水有机溶剂中,搅拌和超声振荡分散均匀,得到纳米生物玻璃颗粒悬浮液;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苯或甲苯;3)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步骤1)的得到二异氰酸酯及其催化剂的有机溶剂的溶液,逐滴加到装有步骤2)得到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悬浮液的反应容器中,然后在60~120℃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反应时间为3~48小时,然后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得到的含有表面接枝异氰酸酯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悬浮液静置沉降,分离上层清液,然后加入经过无水有机溶剂如甲苯或者苯,沉降取出清液洗涤;重复上述步骤5-10次,直到除去未反应的异氰酸酯,得到表面含有异氰酸酯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悬浮液。4)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质量为纳米生物玻璃颗粒质量1-10倍的1000<Mn<10000的端羟基聚乳酸溶解在无水有机溶剂中,使该端羟基聚乳酸质量浓度为1%-20%,然后将该端羟基聚乳酸的无水有机溶液加入到步骤4)得到的表面含有异氰酸酯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悬浮液中,在60~120℃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反应1~48小时,得到表面改性纳米生物玻璃的悬浮液;所述的无水有机溶剂为甲苯或者二甲苯;5)将得到的步骤5)得到的表面改性纳米生物玻璃的悬浮液,用超声仪分散到氯仿或甲苯中振荡洗涤,之后离心沉降;经过3-5次反复在有机溶剂中分散洗涤、离心沉降,把所得沉淀干燥,得到表面接枝有聚乳酸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3.表面接枝聚乳酸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和条件如下1)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干燥的的1000<Mn<10000的端基为羟基的聚乳酸溶于无水的有机溶剂中如苯或者甲苯,使端基为羟基的聚乳酸的质量浓度为1%-20%,加入二倍聚乳酸摩尔数目的偶联剂为二异氰酸酯和质量为二异氰酸酯质量0.1%-10%的有机亚锡催化剂,在60~120℃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反应3~8小时,得到异氰酸酯封端的聚乳酸溶液;所述的偶联剂二异氰酸酯,采用甲苯二异氰酸酯或六次甲基二异氰酸酯,所述的有机溶剂为苯或者甲苯,所述的有机亚锡催化剂为二月桂酸二丁烯;2)在干燥氮气或氩气保护下,将经过干燥除水后的纳米生物玻璃颗粒超声振荡分散在甲苯或者苯中形成悬浮液,所述的甲苯或者苯质量为纳米生物玻璃颗粒质量的1-20倍,然后将步骤1)得到的异氰酸酯封端的聚乳酸溶液加入到上述的悬浮液中,在60~120℃加热和搅拌的条件下反应3~48小时,得到聚乳酸改性纳米生物玻璃颗粒的悬浮溶液;3)将步骤2)得到的得到聚乳酸改性纳米生物玻璃颗粒的悬浮溶液,用超声仪分散到氯仿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学思,刘爱学,洪重奎,魏俊超,景遐斌,
申请(专利权)人:陈学思,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