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抽芯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40419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斜抽芯机构,应用于一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的斜孔,该模具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该斜抽芯机构包括:一开闭器;一入子,设置于该公模板内,一端延伸至该模具的型腔内用于在合模时成型该产品的斜孔,另一端为一受力面,该入子上还设置有一弹性元件;一公模撑板,设置于该公模板与该下固定板之间;一铲基,位于该入子下方,其一端固定于该公模撑板上,另一端为一施力面,在合模时该铲基的施力面与该入子的受力面相接触;以及一拉杆,其下端固定于该公模撑板上,其上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公模板内,该拉杆的上端还设置有一限位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斜抽芯机构结构简单、脱模稳定且成本低。(*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斜抽芯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模具机构,特别涉及一种模具的斜抽芯机构。
技术介绍
当注塑产品,比如数码相机、PDA的外壳等,外形呈倒扣形状,产品中的斜孔中心轴线与模具中心线有倾斜角度,而且产品外观要求孔内不允许有分型线时,需要采用斜抽芯机构。现有的斜抽芯机构一般是采用大滑块或者油缸的抽芯机构来成型产品的斜孔,然而这种机构结构较复杂,成本较高且稳定性差,而且有时受到模具空间的限制而无法在模具中采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较低且稳定性高的模具斜抽芯机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斜抽芯机构,应用于一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的斜孔,该模具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该斜抽芯机构包括一开闭器,其一端固定于该母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该公模板上;一入子,设置于该公模板内,其一端延伸至该模具的型腔内用于在合模时成型该产品的斜孔,其另一端为一受力面,该入子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在开模时提供弹力使该入子退出产品的弹性元件;—公模撑板,设置于该公模板与该下固定板之间;一铲基,位于该入子的下方,其一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另一端为一施力面,在合模时该铲基的施力面与该入子的受力面相接触;以及一拉杆,其下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其主体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公模板内,该拉杆用于开模时对该公模撑板的运动进行限位。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通过增加一块公模撑板,通过该公模撑板上的铲基配合入子提供锁紧力,该入子上的弹簧提供抽芯力,在开模的瞬间该入子先脱离产品倒扣部分沿斜向抽出,然后模具继续开模顶出产品。采用这种斜抽芯机构结构简单、脱模稳定且成本低,适合于生产各类斜孔中心轴线与模具中心线有倾斜角度的产品。附图说明图1绘示本技术斜抽芯机构合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绘示本技术斜抽芯机构第一次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图3绘示本技术斜抽芯机构第二次开模状态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请参照图1,采用本技术斜抽芯机构应用于一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10的斜孔。该模具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一上固定板100、一母模板200、一公模板300、一顶出板500、一下固定板600,该斜抽芯机构包括一公模撑板400、一入子20、一铲基30、一开闭器 40以及一拉杆50,该入子20上设置有一弹性元件,本实施方式中,该弹性元件为一弹簧21, 该拉杆50上设置有一弹簧51。该入子20设置于公模板300内,其一端可延伸到该模具的型腔以成型该产品10的斜孔,另一端为一受力面,本实施方式中,该入子20的受力面为一球面。该铲基30位于该入子20的下方,其一端固定在该公模撑板400上,另一端为一施力面,本实施方式中,该施力面为一斜面,在合模时该铲基30的施力面与该入子20的受力面相接触,较佳地,该入子20垂直于该该铲基30的斜面。在另一实施例中,该入子20的受力面可为一斜面,该铲基30的施力面为一球面。该开闭器40的一端设于该母模板200上,另一端设于该公模板300上。该拉杆50的下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400上,其主体穿过该公模板300,并可在公模板300内上下活动,该拉杆50的上端具有一限位头52,用于在开模时对公模撑板400的运动起到限位作用。合模时该入子20受该铲基30的斜面的抵顶作用,成型该产品10的斜孔,此时该弹簧21被压紧,该拉杆50的弹簧51被压紧。请参照图2,第一次开模时,该公模板300向下运动,该母模板200和该公模板300 之间由于该开闭器40的作用而无法分开。该公模撑板400由于受到该拉杆50上弹簧51 的弹力作用而向下运动,该铲基30和该公模撑板400 —起向下运动,该入子20在该弹簧21 作用下向下运动退出型腔从而退出该产品10的斜孔。该公模撑板400向下运动一段距离后,该拉杆50的限位头52碰到该公模板300,因此该拉杆50拉住该公模撑板400,从而使该公模撑板400无法继续向下运动,此时该铲基30仍然抵顶该入子20的球面受力面,因此该入子20不会脱落以进行下一次成型。请参照图3,第二次开模时,该开闭器40打开,该公模板300继续向下运动,与该母模板200分开。该母模板200与该公模板300分开一段距离后,模具进入后续的产品脱模顶出过程从而顶出该产品10。本技术通过增加一块公模撑板400,通过该公模撑板400上的铲基30配合该入子20提供锁紧力,该入子20上的弹簧21提供抽芯力,在开模的瞬间入子20先脱离该产品10倒扣部分沿斜向抽出,然后继续开模顶出产品10。采用这种斜抽芯机构结构简单、脱模稳定且成本低,适合于生产各类斜孔中心轴线与模具中心线有倾斜角度的产品。需指出的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基于本技术技术方案对上述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都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斜抽芯机构,应用于一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的斜孔,该模具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该斜抽芯机构包括:一开闭器,其一端固定于该母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该公模板上;一入子,设置于该公模板内,其一端延伸至该模具的型腔内用于在合模时成型该产品的斜孔,其另一端为一受力面,该入子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在开模时提供弹力使该入子退出产品的弹性元件;一公模撑板,设置于该公模板与该下固定板之间;一铲基,位于该入子的下方,其一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另一端为一施力面,在合模时该铲基的施力面与该入子的受力面相接触;以及一拉杆,其下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其主体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公模板内,该拉杆用于开模时对该公模撑板的运动进行限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斜抽芯机构,应用于一模具,用于成型一产品的斜孔,该模具包括自上而下顺序连接的上固定板、母模板、公模板和下固定板,其特征在于,该斜抽芯机构包括一开闭器,其一端固定于该母模板上,另一端固定在该公模板上;一入子,设置于该公模板内,其一端延伸至该模具的型腔内用于在合模时成型该产品的斜孔,其另一端为一受力面,该入子上还设置有一用于在开模时提供弹力使该入子退出产品的弹性元件;一公模撑板,设置于该公模板与该下固定板之间;一铲基,位于该入子的下方,其一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另一端为一施力面,在合模时该铲基的施力面与该入子的受力面相接触;以及一拉杆,其下端固设于该公模撑板上,其主体可上下活动地设置于该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胜民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汉扬精密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