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3399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该冠脉支架由多个金属主体构件、连接杆构成,该金属主体构件为圆弧段与蛇形段相连而成的规则蛇形环,相邻金属主体构件由连接杆连接并形成筒壁环形支架,在蛇形段上开有多个微孔,其中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上均涂敷有外层药物缓释涂层,在金属主体构件的蛇形段的微孔内填充有内层药物缓释涂层。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通过多聚物涂层的缓释作用,可以保证不同药物按其特定的药物释放速率释放,从而保证药物可以根据发病机理的不同,采用不同的释放顺序和不同的持续作用时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学材料领域的冠脉支架,尤其是一种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 冠脉支架。
技术介绍
经皮球囊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是近年来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 手段,冠状动脉支架术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治疗和预防冠脉狭窄及 再狭窄最为快捷有效的方法。通常的金属支架在植入人体后,由于金属表面 直接与血管壁及血液接触刺激了人体对异物的排异功能,致使血管内膜组织 增生及平滑肌细胞增生而形成再狭窄。近年来,出现了通过在冠脉支架上涂 敷防止平滑肌细胞增生的药物来防止再狭窄,由于涂敷在支架表面上的药物 种类单一,其作用具有局限性;而且涂敷的药量也非常有限,使药物作用于 管壁的时间较短,因此不能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这就需要在现有支架的金 属表面覆盖率保持不变的前提下提高支架的药物携带量和增加药物种类,以 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和增加更广泛的药物治疗,从而提高治疗效果,是 一个迫 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药物缓释涂S微孔冠脉支架, 其双药物缓释涂层是应用创新型钴铬合金或不锈钢微孔支架作为平台携带两 种药物,通过多聚物载体控制药物的缓释时间,使两种药物先后释放,从而 达到抑制血管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效果。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该微孔冠脉支架由多个金属主体构 件、连接杆构成,该金属主体构件为圆弧段与蛇形段相连而成的规则蛇形环, 相邻金属主体构件由连接杆连接并形成筒壁环形支架,在蛇形段上开有多个 微孔,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上均涂敷有外层药物缓释涂层, 在金属主体构件的蛇形段的微孔内填充有内层药物缓释涂层。而且,所述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及内层药物缓释涂层内均混合有多聚物载 体,该多聚物载体与药物涂层的重量比例为3: 1~10: 1。而且,所述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为雷帕霉素或紫杉醇之一,其内层药物缓 释涂层为吡美莫司或丙酸氯倍或酯二醇的其中之一;或者外层药物缓释涂层为 吡美莫司或丙酸氯倍或酯二醇的其中之一,其内层药物缓释涂层为雷帕霉素或紫杉醇之一。而且,所述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采用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或空气喷涂或直 接涂敷工艺制备在冠脉支架表面。而且,所述的多聚物载体为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聚甲基丙烯酸正 丁酯(PBMA)。而且,所述的多聚物载体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及聚甲基丙烯酸正 丁酯(PBMA)的摩尔比率n (d卜LA) /n(GA)均为90/10 50/50,分子量均 为5000 40000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和优点是1. 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通过多聚物涂层的缓释作用,可以保证不 同药物按其特定的药物释放速率释放,从而保证药物可以根据发病机理的不 同,采用不同的释放顺序和不同的持续作用时间。2. 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采用具有阻滞作用的多聚物载体,可使药 物呈现稳定释放,可以维持稳定的血药有效浓度,达到抑制血管的再狭窄和 血栓形成的作用。3. 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所携带药物种类增加,可以根据药物的不同机理,达到抑制平滑肌增值、降低血栓形成、促进愈合和改善内皮功能的 作用。4. 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的药物涂敷可以放置在支架表面以及微孔 内,这种设计可以大大提高药物释放速率和方向性的控制。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冠脉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蛇形段放大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实施例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定 性的,不能根据以下实施例来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该冠脉支架(参见图1)山多个金属主体 构件1、连接杆2构成,该金属主体构件为圆弧段3与蛇形段4相连而成的规 则蛇形环,相邻金属主体构件由连接杆连接并形成筒壁环形支架,在其蛇形 段上开有多个微孔5,本实施例中每一个蛇形段上制有三个微孔,该微孔的数 量根据需要来定。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上均涂敷有外层药物缓释涂/2 6, 在金属主体构件的蛇形段的微孔内填充有内层药物缓释涂层7。该双药物缓释涂层是应用创新型钴铬合金或不锈钢微孔支架作为平台携 带两种药物,该外层药物缓释涂层采用采用超声波雾化喷涂或空气喷涂或直 接涂敷工艺制备在冠脉支架表面。该多聚物载体为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及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 (PBMA),其摩尔比率n (dl —LA) /n(GA)均为90/10 50/50,分子量均为 5000 400000。 实施例l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雷帕霉素(也 可采用紫杉醇,二者作用原理基本相同,本实施例以及下面的实施例均以雷帕 霉素为例)。内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丙酸氯倍,外层药物缓释涂层采用超 声波雾化喷涂工艺制在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表面上,内层药物缓释涂层 填充在蛇形段上的多个微孔内,所采用的多聚物载体聚乳酸一羟基乙酸 (PLGA)的摩尔比率n (dl—LA) /n(GA)为80/20,分子量为200000,多聚 物载体与雷帕霉素和丙酸氯倍的重量比例为7: 1。上述的雷帕霉素与丙酸氯倍可以互换。实施例2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雷帕霉素,内 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吡美莫司,外层药物缓释涂层采用直接涂敷工艺制 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表面上,内层药物缓释涂层填充在蛇形段上的多个 微孔内,采用的多聚物载体为聚甲基丙烯酸正丁酯(PBMA),其摩尔比率n (dl—LA) /n(GA)均为90/10 50/50,分子量均为5000 400000。该多聚物载 体与雷帕霉素和吡美莫司的重量比例为3: 1。上述的雷帕霉素和吡美莫司可以互换。实施例3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雷帕霉素,内 层药物缓释涂层药物采用酯二醇,外层药物缓释涂层采用空气喷雾工艺制在 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表面上,内层药物缓释涂层填充在蛇形段上的多个 微孔内,所采用的多聚物载体聚乳酸一羟基乙酸(PLGA)的摩尔比率n (dl —LA) /n(GA)为50/50,分子量为400000,多聚物载体与雷帕霉素和酯二醇 的重量比例为10: 1。上述的雷帕霉素和酯二醇可以互换。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原理该冠脉支架双药物缓释涂层是应用创新型钴铬合金 或不锈钢微孔支架作为平台携带两种药物,通过多聚物载体控制药物的缓释 时间,使两种药物先后释放,从而达到抑制支架内再狭窄和血栓形成的技术。按照冠脉支架植入后再狭窄和血栓形成顺序的发病机理,涂敷于支架表 面的能够抑制复杂的再狭窄过程的一类药物首先释放,当药物缓慢释放使血 药浓度达到一定程度时,放置在微孔储存槽内的药物再次释放,从而达到抑 制血管内再狭窄和预防血栓形成及溶栓后血栓的再次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该微孔冠脉支架由多个金属主体构件、连接杆构成,该金属主体构件为圆弧段与蛇形段相连而成的规则蛇形环,相邻金属主体构件由连接杆连接并形成筒壁环形支架,在蛇形段上开有多个微孔,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上均涂敷有外层药物缓释涂层,在金属主体构件的蛇形段的微孔内填充有内层药物缓释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该微孔冠脉支架由多个金属主体构件、连接杆构成,该金属主体构件为圆弧段与蛇形段相连而成的规则蛇形环,相邻金属主体构件由连接杆连接并形成筒壁环形支架,在蛇形段上开有多个微孔,其特征在于在金属主体构件及连接杆上均涂敷有外层药物缓释涂层,在金属主体构件的蛇形段的微孔内填充有内层药物缓释涂层。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及内层药物缓释涂层内均混合有多聚物载体,该多聚 物载体与药物涂层的重量比例为3: 1 10: 1。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药物缓释涂层微孔冠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外层药物缓释涂层为雷帕霉素或紫杉醇之一,其内层药物缓释涂层为吡美 莫司或丙酸氯倍或酯二醇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伊卫曲刚余少炀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凯迪亚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