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排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6633 阅读:2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软排线结构,其包括软性排线以及绝缘胶带,其中软性排线包括一本体,本体上设有一弯折部、一重迭部以及一夹角部。绝缘胶带环绕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设置,藉以维持固定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之间的相对位置。(*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软排线结构,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制程简单可方便折迭固定以及自动化生产的软排线结构。
技术介绍
按,软性排线(Flexible Flat Cable,FFC)为一种讯号传输用组件,本身具有可任意挠曲、高讯号传输能力等优点,因此被广泛的应用在许多电子产品中,该软性排线是与电连接器搭配使用,以将讯号由一端传递至另外一端,达到讯号传递的目的。在现今电连接器中具有超高速、低功耗及低电磁辐射特性,是为使用在液晶显示器内的低电压差分信号接收器(LVDS ;Low Voltage DifferentialSignaling),该种电连接器即是以软性排线作为传输接口,以将讯号稳定传输。一般来说,软性排线的本体是呈长条形结构,其在设置于电子产品中时,需要配合产品内部空间的设计以及绕过其它电子零组件,故本体必须要有一些折迭固定的结构设计,以使软性排线的长条形本体可以做一些弯折与折迭的构造,如此软性排线的本体才可以顺利地组装于电子产品内部。现今一般的作法是在本体的预定折迭处事先贴设一双面胶带,之后将本体折迭后使本体的上下两侧折迭部固定于双面胶带上,如此即可完成软性排线的本体的折迭固定结构。然而,此种折迭固定的方式对于折迭处的阻抗电性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而且双面胶带的固定方式无法利用自动化大量生产,因此无法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提供的软排线结构,其是利用绝缘胶带将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以环绕的方式固定,且重迭部内是有空隙层,如此可避免影响到重迭部的阻抗电性。此外,利用绝缘胶带以环绕的方式固定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可以达到制程简化以及可自动化生产的目的,如此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包括一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弯折部、一重迭部以及一夹角部;以及一绝缘胶带,环绕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设置,藉以维持固定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之间的相对位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绝缘胶带是为麦拉胶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更包括一金属遮蔽层,形成于该软性排线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重迭部位于该弯折部以及该夹角部之间。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重迭部是包括至少一上排线部与一下排线部,该上排线部与该下排线部是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上下两侧。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弯折部的长度是大于该本体的宽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夹角部的角度是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重迭部中是设有至少一空隙层。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弯折部与该夹角部是位于该本体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再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其中该夹角部是相对于该弯折部的中间部位设置,该绝缘胶带设于邻近于该弯折部与该重迭部的中间部位上。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软排线结构可以有效解决传统的软性排线利用双面胶带的折迭固定方式对于折迭处的阻抗电性所产生的不良的影响以及无法自动化大量生产的问题。利用绝缘胶带以环绕的方式固定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可以达到制程简化与可自动化生产的目的,如此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软排线结构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图1的软排线结构在另一方向的立体示意图。图3是图1的软排线结构沿AA线段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图3的软排线结构沿AA线段的部份放大示意图。图5是图1的软性排线的立体示意图。以上各图当中的附图标记的含义是1软排线结构2软性排线20本体22弯折部24重迭部242上排线部244下排线部26夹角部28空隙层3绝缘胶带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5,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软排线结构1,其包括一软性排线2以及一绝缘胶带3,其中软性排线2包括一本体20,该本体20上设有一弯折部22、一重迭部 24以及一夹角部26,绝缘胶带3是环绕弯折部22、重迭部24以及夹角部26设置,藉以维持固定弯折部22、重迭部24以及夹角部26之间的相对位置。在本实施例中,重迭部M是位于弯折部22以及夹角部沈之间,其中重迭部M是由一上排线部242与一下排线部244所组成的单层重迭结构,且上排线部242与下排线部 244是分别连接于弯折部22的上下两侧,然不限于此,重迭部M亦可是由复数层上排线部 242与下排线部244所组成的多层重迭结构。另外,在重迭部M中还设有一空隙层观,此空隙层观是位于上排线部242与下排线部244之间,此空隙层观即是空气层,其具有防止上排线部242影响到下排线部244的阻抗电性稳定性的作用。弯折部22与夹角部沈是位于本体20的左右两侧相对设置,夹角部沈是相对于弯折部22的中间部位设置,绝缘胶带3 贴设于邻近于弯折部22与重迭部M的中间部位上,如此以将绝缘胶带3稳定地环绕弯折部22、重迭部M以及夹角部沈设置。在本实施例中,绝缘胶带3是为麦拉(MYLAR)胶带,另外还可形成金属遮蔽层(未绘示)于软性排线2上,此金属遮蔽层一般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铝箔与介电层的组合体,其可以达到防止电磁波干扰(EMI)的目的。在本实施例中,弯折部22的长度L是大于本体20的宽度W,且夹角部沈的角度θ的数值范围是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综上所述,本技术的软排线结构其是利用绝缘胶带将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以环绕的方式固定,且重迭部内是有空隙层,如此可避免影响到重迭部的阻抗电性。此外,利用绝缘胶带以环绕的方式固定软性排线的弯折部、重迭部以及夹角部, 可以达到制程简化与可自动化生产的目的,如此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上述详细说明为针对本技术一种较佳的可行实施例说明而已,但是该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申请专利范围,凡其它未脱离本技术所揭示的技艺精神下所完成的均等变化与修饰变更,均应包含于本技术所涵盖的专利范围中。权利要求1.一种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弯折部、一重迭部以及一夹角部;以及一绝缘胶带,环绕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设置,藉以维持固定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之间的相对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绝缘胶带是为麦拉胶带。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金属遮蔽层,形成于该软性排线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重迭部位于该弯折部以及该夹角部之间。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重迭部是包括至少一上排线部与一下排线部,该上排线部与该下排线部是分别连接于该弯折部上下两侧。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弯折部的长度是大于该本体的宽度。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夹角部的角度是大于0度且小于 180 度。8.如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任一项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该重迭部中是设有至少一空隙层。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排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软性排线,其中该软性排线包括一本体,该本体上设有一弯折部、一重迭部以及一夹角部;以及一绝缘胶带,环绕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设置,藉以维持固定该弯折部、该重迭部以及该夹角部之间的相对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武钏魏欣怡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