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147 阅读:2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其特征是含有重量比为2.2%的烯唑醇,12.8%的福美双,2125ppm~212.5ppm的赤霉素,其余为成膜剂和水。(*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Seed coating agent for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corn head smut

A control on head smut of corn seed,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containing a weight ratio of 2.2% diniconazole, 12.8% thiram, gibberellin 2125ppm ~ 212.5ppm, the other as film-forming agent and wa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特别涉及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
技术介绍
近几年来,由于东北春玉米区玉米多年重茬连作,盲目引种一些晚熟高感品种使土壤中病原菌的累积量越来越高,气候条件变化异常以及农民缺乏科学使用种衣剂的常识,致使玉米丝黑穗病发生逐年加重,给农民造成极大的损失。以2002年东北春玉米区玉米丝黑穗病大发生为例,面积近1600万亩。其中黑龙江省发病面积66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0%。主要品种为龙单19和白单31,发病率在14-70%。吉林省发病面积90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30%。一般品种发病率在7%左右,感病品种发病率在10-40%;如K508、廊育6号、四密21、四密25、陕单911、龙单13、丹2100、新铁单10、龙丰1号、龙丰2号、铁单12、农大3138等。个别高感品种的发病率在50%以上,如吉单209、掖单44、登海1号、东单60、丹638、丹639等。辽宁省发病面积50万亩,占全省玉米面积的2.3%。主要品种为沈单16和丹638,发病率在9-30%。玉米丝黑穗病发病率即等于损失率。因玉米丝黑穗病造成产量损失在15%。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最有效的方法是使用种衣剂,使用方法多为播种前种子包衣,药种比为1∶50,所使用的最有效的种衣剂为15%黑穗净种衣剂,其有效成份为烯唑醇和福美双,防治效果为96~100%,但其缺点是,遇低温易使玉米幼苗出现药害,地中茎生长受到抑制,种芽拱不出土、弯曲,在地下展开子叶,一般缺苗率在20~39%,严重者高达40~70%,甚至毁种。1999年在通辽市含烯唑醇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出现药害,缺苗率在20~70%之间,面积约1800公顷。当年4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为10.95℃。2002年4月中下旬,日平均气温为10.2℃,在吉林省榆树市和公主岭市北部地区含烯唑醇有效成分的种衣剂均出现同样药害,缺苗率在30~40%,面积2950公顷。2002年在山西省长治市因使用含烯唑醇有效成分的种衣剂也出现同样药害,面积为4280公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要解决黑穗净种衣剂存在的遇低温易使玉米幼苗出现药害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可克服上述问题的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本专利技术是由15%黑穗净种衣剂和85%赤毒素植物生长调节剂构成,所说的15%黑穗净种衣剂含有2.2%的烯唑醇和12.8%的福美双。本专利技术的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2125ppm~21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本专利技术的优选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1062.5ppm~260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本专利技术的最佳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265.6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本专利技术的作用原理是,在15%黑穗净种衣剂中,其有效成份为烯唑醇,其使玉米幼苗出现药害的原因是烯唑醇原药中的杂质受低温影响抑制了地中茎细胞的分裂,使其不能正常生长,地中茎是种子到地表茎节之间的距离,也称为根茎和中胚轴,其长度一般是种子到地表之间的距离,地中茎生长受到抑制,弯曲畸形是种芽受到药害拱不出土的主要原因,在含烯唑醇有效成份的种衣剂中加入赤霉素植物生长调节剂,可以刺激地中茎细胞的分裂和生长,降低烯唑醇药剂受低温的影响。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各实施例中的烯唑醇和福美双均取自15%黑穗净种衣剂;赤霉素取自赤霉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结晶体。实施例1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21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实施例2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106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实施例3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265.6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实施例4配比如下(重量比)烯唑醇 2.2%福美双 12.8%赤霉素 212.5ppm其余为成膜剂和水本专利技术的田间试验 一、试验用药为两个对照组、一个试验组,其中两个对照组分为对照组1、对照组2,对照组1用15%黑穗净种衣剂,对照组2为不用药剂组,试验组用实施例3所配制的种衣剂。二、试验地选在吉林省公主岭黑林子镇,多年重茬玉米。试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4月15日播种,各处理为27行区,行长10m,行距0.65m,小区面积约175.5m2;第二批4月25日播种,各处理为27行区,行长20m,行距0.65m,小区面积约351m;均为坐水播种。施肥与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出苗后调查出苗率和药害情况,秋季调查玉米丝黑穗发病率统计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表1 田间试验结果 表2 田间试验结果 表3 田间试验结果 三、试验结论根据当地气象站资料显示,4月19日-21日白天最高温度为10.4-17.1℃,夜间最低温度为0.3--3℃。4月15日播种的种子经受了低温的影响。从表3、表1中可以看出,对照组1即15%黑穗净种衣剂处理的种子缺苗率高达35.70%,其中药害占27.00%,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99.70%。试验组种衣剂处理的种子缺苗率1.30%,无药害发生,防治玉米丝黑穗病效果为85.60%。从表2中可以看出,4月25日播种的种子没有受到低温影响出齐全苗。15%黑穗净种衣剂防治效果为100%。试验组种衣剂防治效果为88.60%。上述结果表明,15%黑穗净种衣剂对玉米丝黑穗病防治效果最好高达99.70-100%。但其受低温影响药害率为27.00%,产量受到很大影响。试验组种衣剂经受住低温的考验,防治效果在85.60-88.60%之间。本专利技术对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的试验供试品种吉单209、白单31、丹638、丹639、登海1号、龙单13。试验处理试验组以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配制的种衣剂1∶50分别包衣上述6个品种。对照组上述6个品种的种子不进行种衣剂处理。试验地条件及播种方法试验在公主岭市吉林省农科院植保所试验地进行。地势平坦,质地为黑色壤土,有机质含量2.7%,pH值6.6。本试验为小区试验,6个品种,每个品种4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各处理为3行区,行长10m,行距0.67m,小区面积约20m2。人工接种0.1%菌土。施肥与田间管理按常规进行,秋季调查玉米丝黑穗发病率统计防治效果。试验结果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防治高感玉米丝黑穗病品种的试验结果 从表4中可以看出,试验组种衣剂对6个高感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防治效果很好,在89.28-100%之间。6个高感玉米丝黑穗病的品种在生产田中发病率都曾高达35-80%,但2003年人工接种条件下发病率除丹638为42.20%外,其余5个品种在16.90-27.10%之间。发病率较低。分析原因为春季干旱4月25日播种后种子一直在干土层中没有萌发,5月28日下透雨后温度适宜几天便出苗,减少了玉米丝黑穗病菌的侵染机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其特征是含有重量比为2.2%的烯唑醇,12.8%的福美双,2125ppm~212.5ppm的赤霉素,其余为成膜剂和水。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治玉米丝黑穗病的种衣剂,其特征是含有重量比为2.2%的烯唑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晋齐鸣沙洪林宋淑云李红张伟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