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肥料施用技术,具体说是利用目前节水农业中的微灌系统对大田作物施用二氧化碳气体肥料,所述微灌系统至少包含管道系统的支管和毛管,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在支管处接口并入,打开容器的阀门,使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支管管道进入毛管并从毛管出水口排出施放到植物冠层中,施放时间为2~3小时/天,施放量为300~400升/亩/天。经试验证明,在滴灌棉花、酱用番茄、小麦等作物上施用,可提高作物产量8%~13%,提早成熟期3~5天。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微灌系统作输送通道向大田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作气源,简便可行,施放均匀,用量容易控制,安全可靠,价格便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创造涉及一种肥料施用技术,具体地说是一种在大田中施用二氧化碳肥料 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节水农业中的微灌系统对大田施用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的方法。
技术介绍
植物体中干物质的45%为碳,其来源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每合成Ig干物质需消 耗1. 6g 二氧化碳。植物生长光合作用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范围为IOOOppm左右,在不高 于饱和浓度时,光合作用速率与二氧化碳浓度呈正相关关系。近年虽然二氧化碳气体排放持续增加,但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也只增加到 350ppm左右,很难达到植物生长的最适宜的二氧化碳浓度。在农业发达国家,二氧化碳施肥已在设施农业中广泛应用,常用的二氧化碳施肥 浓度在800 1200ppm,增产幅度在30% 40%。由于设施农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给 二氧化碳施用带来可操作性和可控制性,各种二氧化碳气体肥料生产及施用方法已趋于完口 ο而大田农业是一个开放的空间,二氧化碳如何在大田中施用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 解决,例如如何例使二氧化碳定时定量施放,施放后怎样均勻地分布、何时施放并使作物能 较好吸收都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因此,一种在大田施用二氧化碳肥料,以增加植物冠层二氧化碳浓度、促进植物光 合作用、提高产量和品质的方法,特别是利用现有的微灌系统进行二氧化碳肥料施用的方 法就被提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大田施用二氧化碳肥料以达到增加植物冠层二氧化 碳浓度、促进植物光合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方法,特别是一种利用现有的微灌系统 施用二氧化碳肥料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要点是利用目前节水农业中的微灌系统的对大田施用二氧化碳气体。本专利技术的具体方法如下所述的微灌系统为节水农业灌溉中的滴灌或微灌系统, 该微灌系统至少包含管道系统的支管和毛管,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在支管处接口并 入,打开容器的阀门,使二氧化碳气体通过支管管道进入毛管并从毛管出水口排出施放到 植物冠层中,施放时间为2 3小时/天,施放量为300 400升/亩/天。上述的施用最好在作物生长发育盛期进行,并选择晴天日光照射最强的时间段, 所选择时间段最好为当地时间10 15点之间。作为改进,上述的的施放最好采取分段进行在施放的前20 40分钟内,每亩的 施放量控制在4 5升/分钟,其后则减小施放的速度,每亩的施放量控制在小于4升/分 钟,优选为1 1. 5升/分钟,总施放量在320 375升/亩/天。经试验证明,在滴灌棉花、酱用番茄、小麦等作物上施用,可提高作物产量8% 13%,提早成熟期3 5天。本专利技术利用微灌系统作输送通道向大田施放二氧化碳气体作气源,简便可行,施 放均勻,用量容易控制,安全可靠,价格便宜。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施放系统布置示意图。图中所示1为支管,2为毛管,3为容器,4为阀门,5为干管。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 参照附图,为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施放系统布置示意图。具体实施目标作物为棉花生产目标产量(籽棉)300kg/亩;滴灌田间管网模式为 干管5+支管1+毛管2,种植模式行距X株距=(30+60) cmX9cm ;一管两行。二氧化碳气体施入在棉花生长高峰期,即棉花生长的蕾期 铃期期间,利用微灌 系统不进行灌溉时,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通过管道连接于支管2上,并且将施用范 围之内的支管2两端进行阻隔,在新疆地区晴天的情况下,北京时间每天上午12点(新疆当 地时间为10点)打开阀门4进行施放,到下午15点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 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在4 5升/分钟,后150分钟控制在1 1. 5升/分钟,总施放量 在320 375升。可提高棉花冠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200 300ppm,预期可使棉花增产10 13%。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2点30分,到下午15点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20分钟控制在 5升/分钟,后130分钟控制在1. 5升/分钟。实施例3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2点,到下午14点30分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40分钟控制在 5升/分钟,后110分钟控制在1. 2升/分钟。实施例4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1点30分,到下午14点30分结束。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在4. 5升/分钟, 后150分钟控制在1升/分钟。实施例5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2点30分,到下午15点30分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 控制在4升/分钟,后150分钟控制在1升/分钟。实施例6 与实施例1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1点30分,到下午15点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在 4升/分钟,后180分钟控制在1升/分钟。实施例7 具体实施目标作物为小麦生产目标产量500kg/亩;滴灌田间管网模 式干管+支管+毛管;种植模式15cm等行距,12行一畦铺2个毛管。二氧化碳气体的施入在小麦生长的拔节 灌浆初期,利用微灌系统中不进行灌 溉时,在支管管道并入接口,将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容器连接上,在(新疆)每天(晴天)上午 12点打开阀门进行施放到下午15点。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在4 5升/分钟,后150分钟控制在1 1. 5升/分钟,总施放量在320 375升。可提高小麦冠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200 300ppm,预期可使小麦增产8 10%。实施例8 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2点10分,到下午15点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20分钟控制在 5升/分钟,后150分钟控制在1. 5升/分钟。实施例9 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上 午12点,到下午14点40分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40分钟控制在 5升/分钟,后120分钟控制在1. 2升/分钟。实施例10 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 上午11点30分,到下午14点30分结束。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在4升/分钟, 后150分钟控制在1.2升/分钟。实施例11 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 上午12点20分,到下午14点40分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40分 钟控制在5升/分钟,后100分钟控制在1. 5升/分钟。实施例12 与实施例7相比,本实施例的不同在于所述开始时间为北京时间每天 上午12点,到下午15点30分结束。压力控制在4 7kPa,每亩的施放量在前30分钟控制 在4. 2升/分钟,后180分钟控制在1. 1升/分钟。实施例13 具体实施目标作物为番茄生产目标产量6000kg/亩;滴灌田间管网 模式干管+支管+毛管;种植模式行距配置40+90m,株距35-40cm,亩保苗2700-2900株,一管两行。二氧化碳气体施入在番茄生长开花 果实膨大期,利用微灌系统中不进行灌溉 的支管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利用农田微灌系统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节水农业中的微灌系统的对大田施用二氧化碳气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飞虎,陈云,高志建,李晓兰,谢宗铭,刘瑜,何帅,刘长勇,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农垦科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