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6239 阅读:3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属于障碍物设施领域。组合式网障包括设有动力源及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的主障架、一对主障架第一、第二升降机构和与主网障驱动机构连接的各一个主网障,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各包括第一外套管、第一内套管、第一作用缸、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外套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座上,第一、第二固定座与主障架固定,第一内套管位于第一外套管的第一外套管腔内,第一作用缸铰接于第一外套管腔内,一对主网障的右端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枢置腔,枢置腔与第一外套管枢轴连接,坡度补偿机构包括回转座和回转套,回转座与回转套连接。优点:将主网障制作到足以抵抗外力挤推的稳重程度,减轻作业强度,体现布障封控的快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障碍物设施
,具体涉及一种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
技术介绍
申请人:在上面提及的网障的概念并不是指人们常见的用于对普通的道路如城市 道路和高速公路进行隔离的道路隔离栏,而是指具有特定用途和特殊目的的隔阻设施,例 如应对由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聚众闹事区域、重特大事故现场暂时隔离的区域和群发性事 件导致的对机关、学校和军事禁区等有可能造成影响或后果的区域的隔离,甚至作为军事 目的针对要塞的隔离,藉以形成屏障。组合式网障通常由主障架以及与主障架连接的主网障构成,主网障连接在主障架 的两侧,在使用状态下犹如翅膀般地从主障架展出,反之亦然。在对并不限于由上述列举的 场所进行布障封控时,从主障架上展出的主网障与地坪的接触程度越高,则主网障的稳定 性便越好,否则既会影响封控效果,又会损及主网障,乃至损及主障架。中国专利技术专利授权公告号CN100408758C提供的布障车,由挂车箱体充任主障架, 由折叠式围栏充任主网障,在折叠式围栏的底部配有高度调节与锁定机构(说明书第5页 第2段)。当布障封控现场的地坪存在坑洼或坡度时,可通过对高度调节与锁定机构的操作 予适应,但是,由于对高度调节与锁定机构的操作均由手工完成,因此,劳动强度较大,并且 操作过程长。特别是,如果为了保障主网障具有足够的坚固性,那么将主网障的结构往往设 计得较为沉重,藉以避免布障封控后被外力挤推而移位乃至倒伏,而对沉重的主网障的平 整性操作却十分困难,甚至非人力所及,所为,除非借助于起重工具如液压千斤顶等将主网 障暂时抬离地坪,待手工调整完毕后撤除起重工具,而如此布障封控作业与应急状态下的 速即要求不相适应。鉴上,如何在既确保主网障的坚固稳定性与主网障同地坪之间的平整度调节的快 捷性并且无需借助人为调整之间找到合理的平衡点的问题长期以来既困扰于公安武警部 门,又困扰于组合式网障的制造厂商。众所周知,道路通常存在中间高而两侧低的坡度关 系,因此由于坡度的存在难以使主网障的底部与地面贴合。为此,本申请人进行了积极而有 益的探索,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下面将要介绍的技术方案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提供一种有助于使主网障适应地面的坡度变化而藉以保障主 网障与地面的贴合效果以体现稳定性,并且无需通过人为的手动调节而藉以减轻操作强度 提高布障封控速度为反恐、平暴和处理突发性事件赢取宝贵的时间的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 偿机构。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这样来完成的,一种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所述的组合式 网障包括配设有一动力源及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的主障架、彼此对应地设在主障架的左端 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的左端升降的并且与动力源液压油路连接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彼此对应地设在主障架的右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的右端升降的并且同样与动力源液 压油路连接的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和配置在主障架两侧的与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机 构枢轴连接的并且还与所述主网障驱动机构连接的各一个主网障,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二 升降机构各包括第一外套管、第一内套管、第一作用缸、第一固定座和第二固定座,第一外 套管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上,并且在探出第一固定座的端部设有一枢套,下端固定在 第二固定座上,第一、第二固定座均与所述的主障架固定,第一内套管位于第一外套管的第 一外套管腔内,并且与第一外套管腔滑动配合,第一作用缸通过第一销轴铰接于第一外套 管腔内,该第一作用缸的第一活塞柱与第二内套管连接,所述的一对主网障的右端并且朝 向所述第一外套管的一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枢置腔,该枢置腔与所述第一外套管枢轴连 接,并且与所述枢套相配合,所述的坡度补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网障上的各一 个回转座和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的各第一外套管上的回转套,回转座与 回转套枢轴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座在所述主网障上的位置对应于所 述枢置腔的下方,并且与所述的回转套相对应。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回转座的形状呈U形,回转座的基部 与所述主网障固定,而回转座的一对彼此对应的壁体上各开设有一轴销孔,在各轴销孔上 配设有一轴销;所述的回转套上并且对应于所述轴销孔的部位开设有销孔,所述的轴销依 次插入轴销孔和销孔内。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第一外套管上还配设有第一、第二铜 座和压盖,第二铜座座落于所述的第二固定座上,而第一铜座对应于第二铜座的上方,压盖 与第一外套管固定,并且与第一铜座的上端面接触,所述的回转套转动地支承于第一、第二 铜座之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再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障架的左端以卧置状态设置有一第 二作用缸和一与第二作用缸的设置方向相反的同样为卧置的并且对应于第二作用缸下方 的第三作用缸,所述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设置在主障架的右端,并且该对主障架驱动机 构的作用方向相反,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中的其中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与 所述的第二作用缸连接,而另一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与所述的第三作用缸连接,所述的一 对主网障中的其中一个主网障与所述的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中的其中一个主网障驱动机 构铰接,而一对主网障中的另一个主网障与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中的另一个主网障驱动机 构连接,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各包括第四作用缸、驱动臂、推杆和驱动臂座,第四作用缸固 定在所述的主障架上,并且位于主障架的下部,该第四作用缸的作用缸活塞柱与驱动臂的 中部枢轴连接,驱动臂的一端与驱动臂座枢轴连接,另一端与推杆的一端枢轴连接,而推杆 的另一端与所述的主网障朝向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的一端铰接,驱动臂座固定在主障架上在本专利技术的还有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障架的左端固设有一具有上横梁 容腔的上横梁和固设有一具有下横梁容腔的下横梁,所述的第二作用缸位于上横梁容腔 内,该第二作用缸的第一作用缸柱朝向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中的其中一个主障 架第一升降机构,所述的第三作用缸位于下横梁容腔内,该第三作用缸的第二作用缸柱朝 向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中的另一个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并且在主障架左端的两侧下部各固设有一主网障前托臂,而在右端的两侧下部各固设有一主网障后托臂,所述 的主网障支承在主网障前托臂和主网障后托臂上。在本专利技术的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二外套 管、第二内套管、第五作用缸和活动梁,第二内套管与第二外套管的第二外套管腔滑动配 合,第五作用缸的缸体通过第二销轴铰接于第二外套管腔内,该第五作用缸的第二活塞柱 与第二内套管连接,活动梁的一端与第二外套管固定,另一端探入所述的上横梁容腔内,并 且与所述的第一作用缸柱连接。在本专利技术的进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障上并且在对应于枢置腔的下 方固设有一推杆铰接座,该推杆铰接座与所述的主网障驱动机构铰接,在主网障的左端并 且位于底部各设有一用于导引主网障相对于主障架展开或收拢的主网障导引装置,所述的 主网障导引装置包括作用缸安装座、第六作用缸、导引轮座和导引轮,作用缸安装座固定在 所述主网障的底部的居中部位,第六作用缸通过作用缸销轴铰设于作用缸安装座上,第六 作用缸的缸柱与导引轮座连接,导引轮枢轴设置在导引轮座上。在本专利技术的又更而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所述的主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式网障的坡度补偿机构,所述的组合式网障包括配设有一动力源(11)及一对主网障驱动机构(14)的主障架(1)、彼此对应地设在主障架(1)的左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1)的左端升降的并且与动力源(11)液压油路连接的一对主障架第一升降机构(2)、彼此对应地设在主障架(1)的右端两侧的用于使主障架(1)的右端升降的并且同样与动力源(11)液压油路连接的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和配置在主障架(1)两侧的与所述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枢轴连接的并且还与所述主网障驱动机构(14)连接的各一个主网障(4),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各包括第一外套管(31)、第一内套管(32)、第一作用缸(33)、第一固定座(34)和第二固定座(35),第一外套管(31)的上端固定在第一固定座(34)上,并且在探出第一固定座(34)的端部设有一枢套(312),下端固定在第二固定座(35)上,第一、第二固定座(34、35)均与所述的主障架(1)固定,第一内套管(32)位于第一外套管(31)的第一外套管腔(311)内,并且与第一外套管腔(311)滑动配合,第一作用缸(33)通过第一销轴(332)铰接于第一外套管腔(311)内,该第一作用缸(33)的第一活塞柱(331)与第二内套管(32)连接,所述的一对主网障(4)的右端并且朝向所述第一外套管(31)的一侧的上部各构成有一枢置腔(41),该枢置腔(41)与所述第一外套管(31)枢轴连接,并且与所述枢套(312)相配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坡度补偿机构包括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网障(4)上的各一个回转座(45)和设置在所述的一对主障架第二升降机构(3)的各第一外套管(31)上的回转套(313),回转座(45)与回转套(313)枢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建龙刘懋功张淳何兴华刘谷云钱鹏金晓海姜楠钱鹏王传妹邵春华唐燕
申请(专利权)人:常熟华东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