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西杰专利>正文

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703803 阅读:2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该胃肠伴侣是由治胃复方和治肠复方组成,其中所述的治胃复方是由麦门冬、石斛、山楂、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2~4:2~4:2~4:2~4:3~5:3~5:3~5:2~4:2~4:2~4:2~4:1~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治肠复方是由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按2~4:2~4:2~4:2~4:3~5:3~5:3~5:1~2:1~2:1~2:1~2:1~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胃肠伴侣对胃肠道有特殊的亲和力,具有高效、速效、长效的治疗特点,对各种胃肠疾病的治疗有效率达到90%以上,治愈率60%以上。并且复发率低,即使复发,其症状也较以前明显减轻,服药后可迅速取效。服用本方有效剂量小,携带、服用方便,无毒副作用,保持了中药的原汁原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
技术介绍
200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范围内调查发现,全球每年死于胃肠疾病的人数在 1 O O O万以上,中国有4/5的人患有胃肠病,居世界首位。由于急性胃肠病治疗方法不 当,而转变成慢性胃肠病。长期的慢性疾病又因为有害菌分泌大量的毒素,而导致胃肠道 内腐败物质增多而引起胃肠粘膜糜烂、溃疡,甚至穿孔,更可怕的是容易引起癌症。所以胃 肠疾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直接影响人类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已引起世界医学家的重 视,但目前缺乏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及特效药物。中医理论认为脾胃是人体五脏六腑气机升降的枢纽,也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和 赖以生存的“水谷之海”。历来有“脾胃为后天之本”的说法,脾胃居中土,是脏腑的中心,脾 胃有病极易影响其他脏腑。因此《脾胃论》说“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治脾胃即可以安 五脏”。脾胃病是中医临证常见病、多发病,又会引发其它疾病,这是由脾与胃的生理病理特 点所决定的。在五行中,脾属土,而土位居中央,四方兼顾,土能生长以滋养万物。脾与胃, 一脏一腑,一升一降,一阴一阳,互为表里,脾与胃共同参与饮食的消化吸收。《黄帝内经》认 为“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 刺禁论》曰“脾为之使,胃为之市”。脾运化水 谷精微充养一身谓之使,胃受纳腐熟水谷五味谓之市,为水谷之海,脾胃属中焦,脾主升清, 胃主和降,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气血生化之源,脾胃之为病,则升降失常,生化乏源,精、气、 神失充,脏腑失养,百病始生,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胃与脾通过经脉络属而构成表里关系。胃主接收食物,脾主运化食物。食物进入 胃以后,由胃进行磨化腐熟,初步消化食物,将其变成食糜,然后由脾进行消化、吸收,化生 为精微营养物质。要很好地完成这一程序,必须脾与胃的正常生理功能相互协调。脾为阴 土,喜燥恶湿;胃为阳土,喜润恶燥;脾的运化有赖于胃阳的动力,胃的受纳有赖于脾阴的 资助,而且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两者相辅相成,才能完成纳运过程。在病理上,脾恶湿故多 湿证,胃恶燥故多燥证,容易出现升降失调,寒热失常,易虚易实等证,脾(肠)胃病的治疗虽 易起效,但难巩固,更易复发,这是治疗上的难点。因此,如何提高药物疗效,增强胃肠功能, 必须根据胃肠道的生理病理特点,合理给药,才能彻底治疗胃肠疾病,提高全民族体质。而 总结古今对脾胃病治疗,往往忽视了脾胃这种生理相依,病理互传的协同作用,致使脾胃病 的治疗越分越开,治脾(肠)不治胃,治胃不理脾,治疗效果不佳,复发率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研究表明脾胃病多由脏腑生理功能虚衰,每因饮食、情志、寒湿等更伤脾胃,或因 脾胃素有气虚运化无力等,以致饮食积滞,湿浊困脾,形成本虚标实或虚中夹实之证。其虚 在脾为本,其实在胃为标。与仲景“虚则太阳,实则阳明”之论相符。脾胃同居中焦,为后天之本。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脾升则健,胃降则和。脾胃升降有度,纳化有常,共同完成饮食 的受纳、消化、吸收、运化功能,是气血生化之源,亦是元气之本。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可出现 脾失健运,胃失和降的病理变化。因而临床治疗上恢复脾胃纳化与升降之能是其关键,针对 脾胃病的特点,必须根据胃肠道的生理病理特点,以辨证为主,证病结合,合理给药,才能彻 底治疗胃肠疾病。本专利技术正是从胃肠的整体性、协调性、互补性、以及平衡性出发,用药注重 以益气健脾、和胃降浊、补脾养胃、通补结合,寒热并用、辛甘苦合用、升降同行,燥湿相济, 以平为度,胃肠同治、胃肠同调,并且运用“治、修、护、养”四位一体疗法,彻底清除胃肠道有 害物质,修复保护胃肠黏膜,全面改善恢复提高胃肠功能,从而提高人体体质,从根本上解 决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困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其特征在于是由治胃复方和治肠 复方组成,其中所述的治胃复方是由麦门冬、石斛、山楂、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 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2 4 :2 4 :2 4 :2 4 :3 5 :3 5 :3 5 :2 4:2 4 :2 4 :2 4 :1 3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治肠复方是由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 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按2 4 :2 4 :2 4 :2 4 :3 5 :3 5:3 5 :1 2 :1 2 :1 2 :1 2 :1 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本专利技术将上述原料在低温下干燥,研粉后制成65 100目不同的微粒,混合成缓 释微粒胃肠伴侣,此过程要保证胃肠伴侣中至少要有3种不同粒度的微粒存在,然后通过 久蒸(干蒸2小时左右)久晒(或烘干),减轻毒副作用,增强胃肠亲和能力,用钴60消毒后备 用,在临床中针对不同的胃肠疾病,胃病患者以每人每次口服胃药4g、伴侣2g (小儿酌减); 肠病患者每次口服肠药4g、伴侣2g (小儿酌减);每日3次,饭后调成粥样或在奶锅中加热 成药粥服用(煮法即先用旺火煮至滚开,再改用小火将粥汤慢慢收至浓稠),使药物能迅速 持久的发挥止痛、制酸、消炎、修复等作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特点 1、治疗特点从胃肠的生理病理出发,益气健脾、和胃降浊、补脾养胃、通补结合,寒热并用、辛甘苦 合用、升降同行,燥湿相济,以平为度,胃肠同治、胃肠同调,并且运用“治、修、护、养”四位一 体疗法。彻底清除胃肠道有害物质,修复保护胃肠黏膜,全面改善恢复提高胃肠功能,从而 提高人体体质,从根本上解决胃肠道炎症反复发作的困扰。1.1脾健则升,胃降则和脾胃气虚证临床颇多见,其特点是病久且虚。脾气亏虚而不散精气,则血行无力,久病 入络成瘀。临床多见于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肝炎、早期肝 硬化等疾病。部分患者做内镜检查,可见胃肠粘膜的病理变化,溃疡或炎症变化也就是瘀血 的病理基础之一。《难经》中说“不能治其虚,安向其余。”虚是本,在脾;瘀在胃肠,是标。李 东垣更明确指出“甘温以补其中而升其阳。”临床实践和现代药理研究都足以证实,使用甘 温益气的药物,能恢复脾胃生化气血运化水谷之功能,能增强细胞活性,增强免疫功能,改 善胃肠运动,促进药物吸收,改善全身情况。本方用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等甘温益气、健脾 为主药;佐以半夏、山楂、白芍、枳壳等消积和胃化瘀之品为辅药。不但能收到补脾而不滞, 消积和胃而不伤正之功,而且也与“脾健则升,胃降则和”的理论十分合拍。验之临床,其效卓著。1.2升降并调,升降相依脾胃乃一身气机之枢纽,脾健胃和,纳化有常,升降有序,共同完成生化气血运化水谷, 输布精微于全身。若脾胃功能失常,则升降之机紊乱,清阳之气不能输布,水谷精微无以化 纳,浊邪上泛,中气下陷,气血逆乱,清窍失常,上可达巅顶,头目眩晕,胸痞腹胀,泛恶呃逆。 下可见飧泄、便秘、腹满、气坠、脱肛、子宫脱垂等症。对此清气在下,浊气在上,清处居浊, 浊处隐清之候,无论升与降哪一方失常,都会影响胃肠功能的恢复,因此旋覆花和代赭石合 用,升降并调,寓升于降,寓降于升,刚柔相济,不可偏颇。1.3健脾益胃,刚柔相济叶天士说“太阴脾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叶天 士的这个观点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保护、提高胃肠功能的中药缓释微粒胃肠伴侣,其特征在于是由治胃复方和治肠复方组成,其中所述的治胃复方是由麦门冬、石斛、山楂、 蜥蜴、神曲、珍珠、生牡蛎、半枝莲、龙胆草、三七、穿山甲和代赭石按2~4:2~4:2~4:2~4:3~5:3~5:3~5:2~4:2~4:2~4:2~4:1~3 的重量比混合而成,治肠复方是由党参、黄芪、白术、元胡、山药、乌梅、半夏、枳壳、砂仁、旋覆花、白芍和佛手按2~4:2~4:2~4:2~4:3~5:3~5:3~5:1~2:1~2:1~2:1~2:1~2的重量比混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西杰杨利侠
申请(专利权)人:朱西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