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式地漏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77079 阅读:26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水闸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体和盖在本体上的盖板组成,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装使用中,当排放积水时,积水流经水流通道将闸门推开,使水流通道保持通畅,实现积水的快速排放;当没有水流通过时,闸门受自重作用可以将水流通道关闭,蟑螂、臭虫等无法掀开闸门向上爬,确实有效地达到防止蟑螂、臭虫等沿着下水管道爬入室内和防止臭气向上散发的目的。(*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漏,特别是一种水闸式地漏
技术介绍
地漏,是安装在地板的下水管道的管口,用于及时排放地面上的积水,避免积水滋生蚊虫,防止蟑螂、臭虫等沿下水管道爬入室内,以及防止臭气沿下水管道窜入室内,而影响卫生。现有技术中,地漏的结构大致如图4和图5所示,由埋在地板中的本体10和盖在本体10上的盖极20组成。本体10内侧形成水封槽30,盖板20的下方对应水封槽30形成扣边40,盖板20上通常形成漏水孔50,以利更快速地排放积水。使用时,借助漏水孔50和盖板20扣边40与木体10水封槽30之间的间隙,及时排放地面上的积水;并借助水封槽30 中的储水和扣边40,防止蟑螂、臭虫等沿下水管道爬入室内,并防止臭气沿下水管道窜入室内。但是,若遇天气干燥或较长时间没有使用,水封槽30中的储水干涸后,蟑螂、臭虫等仍然会沿着下水管道爬入室内,所以,现有的地漏防虫效果不甚理想,其结构仍有待于改进。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人对现有地漏的结构进行研究,开发出一种新型地漏,本案由此产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闸式地漏,以确实达到防止蟑螂、臭虫等沿着下水管道爬入室内的效果。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水间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体和盖在本体上的盖板组成,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上述本体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倾斜的上导水板,水流通道内壁具有倾斜的侧导水板,上导水板的下边缘和侧导水板的下边缘之间形成闸口,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上导水板的下方,闸门的下端受自重作用盖在侧导水板的下边缘。上述闸口呈倾斜状,使闸门受自重作用可以更紧密地盖在闸口上。上述闸门的下端具有加重条,使闸门的自重增加,可以更紧密地盖在闸口上。上述本体的上缘形成供盖板放置的第一内凸台,盖板放置在第一内凸台上,盖板上形成漏水孔。上述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直接一体成型在本体内。上述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与本体分体成型,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成型在一个内套上,内套具有顶缘和侧壁,上导水板由内套的顶缘向内倾斜延伸而成,与上导水板下缘边相对的侧壁呈弧形倾斜而构成侧导水板;在本体的上缘形成第二内凸台,内套借助其顶缘搭在第二内凸台上而安装在本体内。上述内套中,侧导水板两侧的侧壁还沿闸门开启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挡板。采用上述结构后,本技术因为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安装闸门,由闸门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安装使用中,当排放积水时,积水流经水流通道将间门推开,使水流通道保持通畅,实现积水的快速排放,同时侧挡板也防止臭气从侧面往上散发;当没有水流通过时,闸门受自重作用可以将水流通道关闭,蟑螂、臭虫等无法掀开闸门向上爬,确实有效地达到防止蟑螂、臭虫等沿着下水管道爬入室内和防止臭气往上散发的目的。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的组合侧视图(闸门关闭状)图3是本技术的组合侧视图(闸门开启状)图4是现有地漏的俯视图;图5是图」4的截面图。标号说明本体10盖板20水封槽30扣边40漏水孔50本体1上缘11第一内凸台12第二内凸台13盖板2漏水孔21闸门3加重条31转轴4内套5上导水板51侧导水板52顶缘53侧壁54侧挡板5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3所示,本技术揭示的一种水闸式地漏,主要由本体1和盖板2组成。本体1是埋在地板中。此实施例在本体1的上缘11形成第一内凸台12,供盖板2 放置,使地漏表面平整。盖板2是盖在本体1上。此实施例盖板2上形成漏水孔21,以利更快速地排放积水。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1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3,闸门3的上端借助转轴4 枢接在本体1的水流通道内。为了更好地控制闸门3的开启,本体1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倾斜的上导水板51,水流通道内壁具有倾斜的侧导水板52,上导水板51的下边缘和侧导水板52的下边缘之间形成闸口,闸门3的上端借助转轴4枢接在上导水板51的下方,闸门3 的下端受自重作用盖在侧导水板52的下边缘。为了使闸门3受自重作用可以更紧密地盖在闸口上,此实施例将闸口设计呈倾斜状,并在闸门3的下端具有加重条31,使闸门3的自重增加。上述上导水板51和侧导水板52可以直接一体成型在木体1内。也可以如此实施例所示,将上导水板51和侧导水板52与本体1分体成型,而一体成型在一个内套5上,内套5具有顶缘53和侧壁M,上导水板51由内套5的顶缘53向内倾斜延伸而成,与上导水板51下缘边相对的侧壁呈弧形倾斜而构成侧导水板52,侧导水板52两侧的侧壁还沿闸门 3开启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挡板55,此侧挡板55可以在闸门3开启的时候防止臭氧从侧面窜出。为了便于内套5的安装,此实施例在本体1的上缘形成第二内凸台13,内套5借助其顶缘53搭在第二内凸台12上而安装在本体1内。本技术安装在地板上后,排放积水时,积水经上导水板51和侧导水板52导引,通过水流通道时产生冲击力,将闸门3推开,如图3所示,使水流通道保持通畅,实现积水的快速排放。当没有水流通过时,间门3受自重作用可以将水流通道关闭,如图2所示, 蟑螂、臭虫等无法掀开闸门向上爬,确实有效地达到防止蟑螂、臭虫等沿着下水管道爬入室内以及防止臭气上窜的目的。以上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对本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定,凡与本技术的关键技术没有产生本质上的区别,对上述实施方式的推演或替换,均应被视为落入本案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水间式地漏,其特别在于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体和盖在本体上的盖板组成, 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间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的水流通道上方具有倾斜的上导水板,水流通道内壁具有倾斜的侧导水板,上导水板的下边缘和侧导水板的下边缘之间形成闸口,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上导水板的下方,闸门的下端受自重作用盖在侧导水板的下边缘。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闸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闸口呈倾斜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间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与本体分体成型,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成型在一个内套上,内套具有顶缘和侧壁,上导水板由内套的顶缘向内倾斜延伸而成,与上导水板下缘边相对的侧壁呈弧形倾斜而构成侧导水板; 在本体的上缘形成第二内凸台,内套借助其顶缘搭在第二内凸台上而安装在本体内。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闸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内套中,侧导水板两侧的侧壁还沿闸门开启的方向延伸形成侧挡板。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间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上导水板和侧导水板直接一体成型在本体内。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闸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闸门的下端具有加重条。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间式地漏,其特征在于上述本体的上缘形成供盖板放置的第一内凸台,盖板放置在第一内凸台上,盖板上形成漏水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一种水闸式地漏,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体和盖在本体上的盖板组成,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本技术安装使用中,当排放积水时,积水流经水流通道将闸门推开,使水流通道保持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水闸式地漏,其特别在于:包括埋在地板中的本体和盖在本体上的盖板组成,地漏中还安装一控制本体的水流通道开或关的闸门,闸门的上端借助转轴枢接在本体的水流通道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四南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凯立五金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