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71458 阅读:18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它包括固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顶部上且与腔室贯通的筒体和位于筒体上方的顶盖,筒体和顶盖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通风道。竖向安装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的顶部,腔室内的热气很容易从通风装置出去,因此风机只有在箱体外壳内产生大量的热气才运行工作,相比现有技术的时刻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耗能就低了。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筒体上方设有顶盖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杂质等物掉进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通风设备技术领域。(*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排气设备,具体讲是涉及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
技术介绍
如图1所示示意图,现有技术中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可理解为在地面03挖出一个 坑,坑内表面用水泥固定,坑里放有变压器02,变压器02上方设有一腔室01,腔室01内安 装有一些控制变压器的设备),变压器02在运行过程中会产生热量,为了更有效的保证变 电站内的设备正常工作和使用寿命,需要将变电站内的热量排出去。在腔室01上设有通风 装置04(它包括在墙壁上凿出通风孔041,还包括位于通风孔041内侧的风机004)。风机 042在腔室01内,主要是将腔室01内的热气从通风口孔041排出去。但是以上结构存在不足之处由于通风孔是设置在腔室的墙壁(也就是侧面)上, 热气上升到腔室内最高处,由于通风装置的通风孔是横向设置,不容易自动的从通风孔出 去,此时需要风机不停地运转,将热气排出去。消耗大量的电能的同时,风机也很容易损坏。 此外,如果将通风装置(通风孔)直接安装在腔室顶部,雨水杂质等物会从通风孔进入到腔 室里,影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耗能低、通风效果好的地埋式预装 变电站的通风装置。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它包括固 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外顶壁上且与腔室贯通的筒体和位于筒体上方的顶盖,筒体和 顶盖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通风道。作为优选,所述的筒体呈圆柱形,便于生产安装。作为优选,所述的顶盖呈圆锥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于雨水流下。作为改进,所述的顶盖的最大直径远大于筒体的直径,保证在实际使用中,比如下 雨天,雨水不会溅到筒体通孔里。作为改进,它还包括位于筒体下方且在腔室内的风机,在腔室内产生大量热量的 时候用于加速热量排出。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是竖向安装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的顶 部,腔室内的热气很容易从通风装置出去,因此风机只有在箱体外壳内产生大量的热气才 运行工作,相比现有技术的时刻转动,本技术耗能就低了。此外,本技术的筒体上 方设有顶盖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杂质等物掉进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内。所述的筒体呈圆柱形,便于生产安装。所述的顶盖呈圆锥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于雨水流下。所述的顶盖的最大直径远大于筒体的直径,保证在实际使用中,比如下雨天,雨水 不会溅到筒体通孔里。本技术它还包括位于筒体下方且在腔室内的风机,在腔室内产生大量热量的 时候用于加速热量排出。所述的筒体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便于腔室内的热气从筒体出去。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通风装置与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安装结合图。图2为本技术通风装置与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安装结合图。图3为本技术立体结构示意图。图中01.腔室,02.变压器,03.地面,04.通风装置,041.通风孔,042.风机;1.腔室,2.变压器,3.地面,4.通风装置,41.筒体,42.顶盖,43.连接杆,44.通 风道,45.风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但并不因此而限定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参照图2、图3所示,图2为本技术安装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结合图。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如图3所示,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 装置,它包括固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1顶部上且与腔室1贯通的筒体41和位于筒体 41上方的顶盖42,筒体41和顶盖42通过连接杆43连接形成通风道44。以上所说的筒体 41与腔室1贯通是指腔室1内的热气能从铜体41出去。所述的筒体41呈圆柱形,便于生产安装。所述的顶盖42呈圆锥形,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便于雨水流下。所述的顶盖42的最大直径远大于筒体41的直径,保证在实际使用中,比如下雨 天,雨水不会溅到筒体通孔里。这里讲的顶盖42的最大直径远大于筒体41的直径,一般 就是顶盖42最大直径是筒体41直径的3倍。它还包括位于筒体41下方且在腔室1内的风机45,在腔室1内产生大量热量的时 候用于加速热量排出。所述的筒体41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便于腔室1内的热气从筒体41出去,当然, 风机并未堵住筒体41的通气口,如图2所示。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1的顶部贯穿着筒体41,筒 体41和顶盖42均设置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外,也就是暴露在大气中,从筒体41通孔出来 的热气到达通风道44,就会被风吹散到大气中,如图3所示。当腔体1内的热气太多的时 候,自然通气散热无法达到规定效果时,风机45会转动工作。权利要求1.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 腔室(1)顶部上且与腔室(1)贯通的筒体Gl)和位于筒体Gl)上方的顶盖(42),筒体 (41)和顶盖0 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通风道0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筒体(41)呈圆柱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42)呈圆锥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顶盖 (42)的最大直径远大于筒体Gl)的直径。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位于 筒体Gl)下方且在腔室(1)内的风机G5)。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或5所述的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筒体Gl)设有上下贯通的通孔。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它包括固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顶部上且与腔室贯通的筒体和位于筒体上方的顶盖,筒体和顶盖通过连接杆连接形成通风道。竖向安装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的顶部,腔室内的热气很容易从通风装置出去,因此风机只有在箱体外壳内产生大量的热气才运行工作,相比现有技术的时刻转动,本技术耗能就低了。此外,本技术的筒体上方设有顶盖主要是为了防止雨水杂质等物掉进地埋式预装变电站内。本技术属于通风设备
文档编号H02B1/56GK201868756SQ201020554438公开日2011年6月15日 申请日期2010年9月30日 优先权日2010年9月30日专利技术者周玉明, 赵均华 申请人: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地埋式预装变电站的通风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固定在地埋式预装变电站腔室(1)顶部上且与腔室(1)贯通的筒体(41)和位于筒体(41)上方的顶盖(42),筒体(41)和顶盖(42)通过连接杆(43)连接形成通风道(4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玉明赵均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奥克斯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