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侯玉坤专利>正文

多用中耕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60598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具,即一种多用中耕机,包括悬挂架、机架、犁梁、犁柱、犁铧,其特点是:所说的机架(1)是一个长方形框架,机架(1)下面卡装多个“乙”字型犁梁(7),犁梁(7)前端安装在机架(1)前框上,后段安装在与机架(1)后框相固连的固定臂(6)下,犁梁(7)后段装有两个插套(10),每个插套(10)安装一支犁柱(3),犁柱(3)下面安装犁铧。由于机架为长方形框架,便于肥箱和犁梁的安装,提高了犁梁的刚性,把肥箱的重量转变成工作压力;犁梁采用前高后低的乙字型梁,增加了机架的地隙,避免了机架伤苗现象;前后两个犁铧分两次达到耕深,复土细碎无垡,减少土垡伤苗,保水保肥;可以在中耕的同时完成追肥作业,实现一机多用。(*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农用机具,即一种适于玉米等旱田垄作作物中耕追肥作业的 多用中耕机
技术介绍
玉米、高粱等作物,播种时种子大多播在垄沟里,而在作物苗期,要用犁在行间开 沟,向两边复土,使原来的垄沟变为垅台。这个过程,称作中耕。中耕作业还包括除草、松 土、培土三项作业。近年来,农民在中耕时,同时进行化肥追施,就是把化肥深施在作物行 间,避免挥发,增加肥效。现有的中耕追肥机在机架上有一个长方体的肥箱,肥箱下面开有 可控制流量的排肥轮,在机架的横梁上连接两到多个犁梁,犁梁下面通过犁柱装有犁铧。这 种机具主要存在以下三个问题一是每个犁梁只有一个犁铧,在开沟较深、行进较快的情况 下,耥起的土不易破碎,土垡较大。土垡会压伤禾苗,扯断作物根系,还会形成较大的缝隙, 加速化肥的挥发和水分的流失。如果开沟较浅则达不到深施化肥的要求。二是机架只有一 条横梁,肥箱装在单条横梁上,稳定性较差。三是肥箱的重量压在横梁上,横梁位于犁梁前 端,与犁铧距离较远,肥箱的重量不能很好的转化为犁铧的入土动力,利用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沟较深、复土较细、肥箱安装稳定、肥箱的重量利 用合理的多用中耕机。上述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研制一种多用中耕机,包括悬挂架、机架、犁 梁、犁柱、犁铧,其特点是所说的机架是一个长方形框架,机架下面卡装多个犁梁,犁梁呈 “乙”字型,即前段高,后段低,中间一段向后下方倾斜,犁梁前端安装在机架前框上,后段安 装在与机架后框相固连的固定臂上,犁梁后段装有两个插套,每个插套安装一支犁柱,犁柱 下面安装犁铧。所说的机架下面的犁梁有三个,犁梁通过U型螺栓装在机架上。所说的机架的上面装有肥箱,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地轮,地轮的轮轴外端装有链轮, 并通过链条与肥箱下面的排肥轮轴相联系。所说的犁铧是除草铲。所说的犁铧是培土铲。所说的犁铧是松土铲。所说的犁铧是松土施肥铲。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机架为长方形框架,便于肥箱和犁梁的安装,提高 了犁梁的刚性,把肥箱的重量转变成工作压力;犁梁采用前高后低的乙字型梁,增加了机架 的地隙,避免了中耕时的伤苗现象;前后两个犁柱的高度可调,可以分两次达到耕深,复土 细碎无垡,减少土垡伤苗,达到了化肥深施和保水保肥的目的;犁梁可以左右移动,可适合 不同垅宽的作业;装配施肥机构,更换不同的犁铧,可以在中耕的同时完成追肥作业,实现一机多用。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2是第一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主视图;图4是第二种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是除草铲主视图;图6是除草铲俯视图;图7是培土铲主视图;图8是培土铲俯视图;图9是深松施肥铲主视图。图中可见机架1,悬挂架2,犁柱3,U型螺栓4,螺栓5,固定臂6,犁梁7,前U型螺 栓8,顶丝9,插套10,除草铲11,培土铲12,深松铲13,地轮14,地轮臂15,地轮臂U型螺栓 16,链条14,肥箱15,排肥管19,深松施肥铲20。具体实施方式第一种实施例如图1、2所示,机架(1)是一个由前后左右四条边框围成的长方形 框架。其中,前框中部装有悬挂架0),也叫牵引架。悬挂架( 上端和后框之间设有斜拉 杆,机架(1)下面装有三个犁梁(7),每支犁梁都分为三段,前后两段平置且前段高后段低, 中段向后下方倾斜,犁梁整体呈“乙”字型,机架(1)前框上通过前U型螺栓(8)连接犁梁 (7)的前端,后框上通过U型螺栓固连向下延伸的固定臂(6),固定臂(6)的下段通过 螺栓(5)固定犁梁(7)的后段,这种两点固定比仅前端固定的犁梁(7)刚性显著提高。犁 梁(7)的后段前后设有两个插套(10),每个插套(10)里面各插装一支犁柱(3),犁柱(3) 下面装配犁铧。在插套(10)的侧面设有螺孔,配装顶丝(9)固定犁柱(3),并可调整犁柱 (3)的高低。这样,在作业时每个行间均有两个犁铧。一般来说,前一犁柱(3)的下端到地 面的距离比后一犁柱C3)要高一些,前犁铧破土较浅,后犁铧入土较深,前铧尖应达到耕深 的二分之一到四分之一之间,后铧尖应达到耕深极限位置。假定耕深180mm,前后两铧尖的 高差应在70-90mm之间。这样,在田间作业时,同样的耕深分为两次完成,耕起的土壤比一 次耕起的要细碎得多,可以防止大块土垡压苗,同时其密闭性能更好,保水保肥的作用会更 强,机具的行进速度也可以更快一些。由于犁梁(7)采用U型螺栓装配,可沿前框和后框左右移动,相邻犁梁(7)之间的 距离可调,犁梁(7)的数量也可以适当的变化。所说的犁铧有许多种,可以是如图3、4所示的除草铲(11),也可以如图5、6所示的 培土铲(12),还可以是如图7所示深松铲(1 。一般前后采用两种不同的犁铧,前面采用 入土较浅的除草铲(11),后面安装入土较深且带有覆土板的培土铲(13),或入土性能更深 的深松铲(13),即可分别完成除草、培土和深松等中耕作业,达到一机多用的目的。应当说明,这种机具也具有追肥功能,一般是由人或另一撒肥机具在前面撒肥,随 后被本机具翻起的土垡所覆盖。此外,本机具的犁铧入土深度可由拖拉机的牵引装置确定,也可通过安装地轮来 控制。地轮的安装方法见第二种实施例。第二种实施例如图8、9所示,这种中耕追肥机的机架⑴和犁梁(7)的固定方式 和前例一样,只是增加了追肥机构。追肥机构包括地轮(14)、传动链条(17)、肥箱(18)等。 其中,机架(1)左右各有一个地轮(14),地轮(14)装在地轮臂(15)下端,地轮臂(15)用地 轮臂U型螺栓(16)装在机架(1)前框上,地轮轴外端的链轮驱动传动链条(17)带动肥箱 (18)的排肥轮排肥,肥箱(18)装在机架(1)的长方形框架上,比装在单条横梁上更加稳定 合理,而且重量均勻的压在地轮(14)和犁铧上面,从而使肥箱(18)重量转化为有用的工作 压力,便于耕深的稳定和地轮行走的稳定,有利于化肥流量的一致。由图可见,化肥通过排 肥管(19)到达后犁铧后侧,这里的犁铧可采用深松施肥铲(20),其后面装有撒肥口,撒下 的肥料到达土壤深处并被回土覆盖,避免挥发损失。此外,肥料也可以撒在前犁铧的两侧,先后两次被回土覆盖,而且与作物距离较 近。权利要求1.一种多用中耕机,包括悬挂架、机架、犁梁、犁柱、犁铧,其特点是所说的机架(1)是 一个长方形框架,机架(1)下面卡装多个犁梁(7),犁梁(7)呈“乙”字型,即前段高,后段 低,中间一段向后下方倾斜,犁梁(7)前端安装在机架(1)前框上,后段安装在与机架(1) 后框相固连的固定臂(6)下,犁梁(7)后段装有两个插套(10),每个插套(10)安装一支犁 柱(3),犁柱(3)下面安装犁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用中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架(1)的上面装有肥箱 (18),机架(1)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地轮(14),地轮(14)的轮轴外端装有链轮,并通过链条 (17)与肥箱(18)下面的排肥轮轴相联系。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中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机架(1)下面的犁梁 (7)有三个,犁梁(7)通过U型螺栓装在机架上。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中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犁铧是除草铲(11)。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多用中耕机,其特征在于所说的犁铧是培土铲(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用中耕机,包括悬挂架、机架、犁梁、犁柱、犁铧,其特点是:所说的机架(1)是一个长方形框架,机架(1)下面卡装多个犁梁(7),犁梁(7)呈“乙”字型,即前段高,后段低,中间一段向后下方倾斜,犁梁(7)前端安装在机架(1)前框上,后段安装在与机架(1)后框相固连的固定臂(6)下,犁梁(7)后段装有两个插套(10),每个插套(10)安装一支犁柱(3),犁柱(3)下面安装犁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侯玉昆
申请(专利权)人:侯玉坤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5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