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55737 阅读:2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频压缩机(1)的工作回路中分低压区(12)、高压区(11),变频压缩机(1)一端与低压区(12)管路的总出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区(11)管路总出口相连;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内部,电子膨胀阀(6)的两端分别连接低压区(12)管路和高压区(11)管路的另一个出口;温度控制器(8)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温差发电装置内部的高压区(11),其控制线路与变频压缩机(1)相连;温差发电模块(2)紧贴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所有模块的接线端子经过串并联后经总线连接到逆变器(7)的直流母线上。该装置的效率得到有效会的提高;即实现吸收自然界中蕴含的能量进行发电。(*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本技术涉及发电装置,具体地讲,涉及一种温差发电装置。 我们现今所使用的能源,有些直接来自太阳,如太阳能板;有些是太阳能转化的 能源,像水能、风能、生物能,有些是早期由太阳能转化来的一直储存在地球上的能源,像煤 炭、石油这样的化石燃料。为了方便使用,人们把这些能源转换为电能,如果我们把火电厂看作一个黑盒子 的话,那么输入的是煤,亦即热量,输出的是电能。热量能使实体物质产生温差,那么如果能 够开发出一种装置使实体物质如空气产生温差,来提取能量进行发电,也就实现利用周围 环境物质中的能量来实现装置的自发电。该空气源温差发电装置需要两种技术的支撑热泵技术和温差发电技术。热泵技术空气源热水器就是个典型的热泵,它基于逆卡诺循环原理,将工作介 质通过压缩膨胀释放的相变循环,吸收周围环境空气中的热量并压缩升温后转移到被加 热侧,它消耗的电能仅仅是压缩机用来搬运空气能源所用的能量,因此热效率(COP)高达 380% -800%, COP理论值高达1000% ;也就是说每付出IkWh的电量作为催化剂就能产生 等效于3-8kWh的热量,这其中IkWh来于电力,另外2-6kWh来源于空气。能量守恒公式为空间2获得能量=空间1失去能量+为转移能量所付出的电能温差发电技术人们根据赛贝克效应制造了温差发电器件,它具有寿命长、无须维 护、无污染、无振动等特点;随着半导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温差发电器件取得相当的进步,但 转换效率还有待提高。热电转换效率主要由热电优值(ZT)来决定,ZT = S2T0 /K(S是材料的热电动势率 即赛贝克系数,T为绝对温度,σ为电导率,K为热导率)。因此,提高ZT值一直是研究热 电材料的主要工作,目前美国Hi-ZTechnology公司温差电器件ZT接近3,2年后预计会提 高到ZT = 4,温差发电效率达20% ;如果使用新型的量子阱材料,效率还有望达到35%。 随着新材料和工艺的提高,温差发电器件的热电转换效率会不断的提高,改技术方案的发 电效率和实用价值也会不断提高。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利用现有技术的改进和优化组合,提供一种热泵型温差发 电装置,以实现把空气(或其它物质,如海水)中的热能转化为电能并输出,并且随着热泵 和温差发电效率的提高,该装置的效率得到有效会的提高;即实现吸收自然界中蕴含的能 量进行发电。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其中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变频压 缩机、温差发电模块、耐压散热管路、热水容器、电子膨胀阀、逆变器和温度控制器;所述变 频压缩机的工作回路中分低压区、高压区,变频压缩机一端与低压区管路的总出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区管路总出口相连;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内部,电子膨胀阀的两端分别连接低压 区管路和高压区管路的另一个出口 ;所述温度控制器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温差发电装置内 部的高压区,其控制线路与变频压缩机相连;所述温差发电模块紧贴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 间,所述变频压缩机、温差发电模块、耐压散热管路、热水容器、电子膨胀阀、逆变器和温度 控制器的接线端子经过串并联后经总线连接到逆变器的直流母线上。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外壳, 吸热外壳与热水容器间设有保温材料、导热材料和温差发电模块,所述导热材料设在温差 发电模块的外层,保温材料散布导热材料的外围。操作时,开始启动阶段,接通外部电源后,变频压缩机启动,将低压蒸发区内部的 低压工质气体(氨或氟里昂)压缩成高压饱和气体,送入高压区管路内,在压缩的同时,工 质气体的温度会升高,通过管路把热传给容器内的水,使水温不断提高,而工质被压缩成液 体,该液体经电子膨胀阀节流降温后再次流入低压蒸发区,由于压力骤降,液态工质立即变 成气态工质,在蒸发过程中不断经低压管路外壳吸收空气中的热量,如此反复循环工作,空 气中的热能被不断“泵”送到水中,使保温水箱里的水温逐渐升高,最后达到95°C以上,此时 高压区和低压区温度差达到70°C以上,而该温差梯度场使温差发电模块不断发出电能。保温材料和导热材料保证了热泵产生的热能只能通过温差发电模块从热端传到 冷端,温差发电模块在冷端和热端之间,并有导热材料加强其导热效率;冷热端之间空隙 以及热端水箱都有保温材料填充以达到绝热的目的,热端内部加装温度传感器,用以控制 变频压缩机(变频节能)的启停,实现投入功率最小化。由于热泵的作用使得冷热端温差加大,温差加大后提高温差发电的输出功率,形 成了温差正循环。图示仅为该种装置的一种类型,其中热泵的热源可以有很多种,如地热 源、海水等。当前在实验室中,热泵的最高的热效率(COP)值能达到8. 0,我们这里保守的取值 为7. 0 ;系统中未转化为电能的热量又传导到冷端,形成温差能量正循环,所以此时热泵的 COP值应更高。温差发电模块的效率取保守的16%,那么我们整个系统的效率η = 7.0*16%= 112%> 100%上式说明我们的系统实现能能量自我维持并有盈余,也就实现了把空气中的热能 转化为电能并输出,并且随着热泵和温差发电效率的提高,该装置的效率会有很大的提高。本技术提出了一种通过对热泵技术和温差发电技术的结合,实现自持发电的 新模式,为新能源的利用发展提供了创新性的发展方向。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的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具有以下优点1、该专利装置发电不需要石化能源,将改变我们的用能观念,将会有很大的后续 经济效益,如改用海水温差,地热源等提高发电效率。2、该电源装置适应性强,不像风电、太阳能等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且该装置的容 量规模可大可小,方便实用。3、该电源装置也是另外一种分布式电源,可以孤岛运行,也可以并网,不但适应偏 远山区的电力需求,更可以作为居民家中的夏季的降温、发电一举多得的设备使用。4、将不断发展的热泵技术和温差发电技术相结合,利用一定的组合方式从外界吸 收能量来实现自持发电。[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变频压缩机;2、温差发电模块;3、吸热外壳;4、耐压散热管路;5、热水容 器;6、电子膨胀阀;7、逆变器;8、温度控制器;9、保温材料;10、导热材料;11、高压区;12、 低压区。以下通过附图说明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 置做进一步更详细的说明。本实施例的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如图1所示它主要是由变频压缩机1、温差发 电模块2、耐压散热管路4、热水容器5、电子膨胀阀6、逆变器7和IC温度控制器8组成;变 频压缩机1的工作回路中分低压区12、高压区11,变频压缩机1 一端与低压区12管路的总 出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区11管路总出口相连;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内部,电子膨胀阀6的两 端分别连接低压区12管路和高压区11管路的另一个出口 ;温度控制器8的温度传感器安 装在温差发电装置内部的高压区11,其控制线路与变频压缩机1相连;温差发电模块2紧 贴于高压区11和低压区12之间,变频压缩机1、温差发电模块2、耐压散热管路4、热水容器 5、电子膨胀阀6、逆变器7和温度控制器8的接线端子经过串并联后经总线连接到逆变器7 的直流母线上。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吸热外壳3,吸热外壳3与热水容器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热泵型温差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差发电装置包括变频压缩机(1)、温差发电模块(2)、耐压散热管路(4)、热水容器(5)、电子膨胀阀(6)、逆变器(7)和温度控制器(8);所述变频压缩机(1)的工作回路中分低压区、高压区,变频压缩机(1)一端与低压区管路的总出口相连,另一端与高压区管路总出口相连;在温差发电装置的内部,电子膨胀阀(6)的两端分别连接低压区管路和高压区管路的另一个出口;所述温度控制器(8)的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温差发电装置内部的高压区,其控制线路与变频压缩机(1)相连;所述温差发电模块(2)紧贴于高压区和低压区之间,所述变频压缩机(1)、温差发电模块(2)、耐压散热管路(4)、热水容器(5)、电子膨胀阀(6)、逆变器(7)和温度控制器(8)的接线端子经过串并联后经总线连接到逆变器(7)的直流母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祺鹏王金宇王金丽杨红磊宋晓辉王军亮秦加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