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43246 阅读:1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泄流管;过滤管为一直管,其上管口为进水口,其下管口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泄流管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上,与所述过滤管相密封连通,另一端口为泄流管口;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不易产生堵塞,清洗方便,造价低,应用范围广。(*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雨水过滤装置
技术介绍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约为世界人均水平的1/4,加上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尤为突出。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未来水资源的供需矛盾将更加尖锐。许多城市的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影响其经济能否持续发展的瓶颈。 为了缓解水资源危机,开发、利用雨水资源已成为许多国家和地区解决水危机的重要途径, 受到普遍关注。在美国、日本、德国、印度等国家和我国台湾的不少城市,都已开始将屋顶、 平台雨水收集起来,用于冲洗厕所、草坪绿化、建设人工景观等。雨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 在城市水循环系统和流域水环境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收集到的未过滤的雨水中含有树枝、树叶和各种杂物,如果直接利用,会产生环境污染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滤除雨水中的杂物,才能更好地利用。现有的雨水过滤装置存在以下缺点1、过滤设备结构过于复杂、制造成本高,不利于广泛推广应用。2、过滤粗糙,需另外动力支持。3、不方便维护清理,容易导致树叶或者树枝等杂物长期卡住在过滤管中,进而造成雨水过滤收集的效率变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改进现有技术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 过滤效果好、清洗方便、应用范围广的雨水过滤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泄流管;所述过滤管为一直管,其上管口为进水口,其下管口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泄流管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上,并与所述过滤管相密封连通,另一端口为泄流管口 ;所述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内所设过滤网处的管体直径大于所述过滤管进水口的管体直径。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管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匹配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为圆形的弧状凹面体,且凸面向上的安装在所述过滤管内。进一步的,所述泄流管为“1 ”形管,其包括水平管体和竖直管体,所述水平管体的长度小于竖直管体的长度。进一步的,所述竖直管体上设有阀门。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网至少包括一层过滤网。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雨水从过滤管的进水口进入过滤管,流经过滤网过滤后,从过滤管的出水口流出,雨水中的杂物被留置在过滤网上。因所述过滤网在过滤管中的位置低于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位置,所以在过滤网的上边可形成一定厚度的水层,在最大限度的对于水进行过滤的同时,也可将雨水中的漂浮物冲进泄流管,该水层在进管雨水的冲击作用下也会产生扰动水流,将过滤出的颗粒状杂物冲入泄流管排出。当过滤网上的杂物太多影响过滤效果时,可取出过滤网,清除杂物后再次利用。所述泄流管的竖直管体的长度较长,是为了能储存一定量的杂物,当杂物太多时,可打开泄流管的竖直管体上的阀门,清除杂物以利于泄流。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积极有益的效果1、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造价低,可根据所过滤雨水流量的大小,制作不同管径的过滤装置。2、泄流管包括水平管体和竖直管体,竖直管体的部分较长,可滞流后期雨水过滤中的杂物。3、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使得雨水在流经此处时,形成一定厚度的水面,最大限度地对雨水进行过滤,可将漂浮物冲进泄流管;且在雨水的重力作用下,会产生扰动水流,可将过过滤网滤出的颗粒状杂物带入泄流管排出。4、具有过滤效果好、不易产生堵塞、清洗方便、应用范围广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1和泄流管2 ;过滤管1为一直管,其上管口 11为进水口,其下管口 12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1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3 ;过滤管1 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4,过滤网3可拆卸地匹配安装在所述固定座4上;所述过滤网为一层圆形的弧状凹面体,其凸面向上地安装在所述过滤管内。所述泄流管2为一角形管,其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1上,且与所述过滤管1相密封连通,另一端为泄流口 ;所述泄流管2与过滤管1相连通的管口 21位置在所述过滤管1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3的上边。所述角形泄流管2为“η ”形管,其包括水平管体22和竖直管体23,所述水平管体 22的长度小于竖直管体23的长度。所述泄流管2的竖直管体上设有阀门5。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过滤管内所设过滤网处的管体直径大于所述过滤管进水口的管体直径。综上所述,本技术所述的实施方式仅提供一种最佳的实施方式,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技术特点已揭示如上,然而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士仍可能基于本技术所揭示的内容而作各种不背离本专利技术创作精神的替换及修饰;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的
技术实现思路
,故凡依本技术的形状、构造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权利要求1.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泄流管;所述过滤管为一直管,其上管口为进水口,其下管口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泄流管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上,并与所述过滤管相密封连通,另一端口为泄流管口 ;所述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内所设过滤网处的管体直径大于所述过滤管进水口的管体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壁上设有固定座,所述过滤网可拆卸地匹配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为圆形的弧状凹面体,且凸面向上的安装在所述过滤管内。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泄流管为 “1 ”形管,其包括水平管体和竖直管体,所述水平管体的长度小于竖直管体的长度。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直管体上设有阀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至少包括一层过滤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雨水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泄流管;过滤管为一直管,其上管口为进水口,其下管口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泄流管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上,与所述过滤管相密封连通,另一端口为泄流管口;泄流管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本技术结构简单,过滤效果好、不易产生堵塞,清洗方便,造价低,应用范围广。文档编号B01D29/00GK201978574SQ20112007852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3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3日专利技术者仵峰, 宰松梅, 温季, 郭冬冬, 韩启彪 申请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与过滤管相连通的管口高度高于所述过滤管管体内所设的过滤网高度。1.一种雨水过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管和泄流管;所述过滤管为一直管,其上管口为进水口,其下管口为出水口,且该过滤管管体内设置有过滤网;所述泄流管一端口固装在过滤管上,并与所述过滤管相密封连通,另一端口为泄流管口;所述泄流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宰松梅温季郭冬冬仵峰韩启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