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像形成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38676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可以除去附着在与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部件的调色剂。中间转印带(11)承载带电的调色剂图像。二次转印辊(14)被设置成与中间转印带(11)对置。电压施加部(32)对二次转印辊(14)施加偏置电压。控制部(30)对电压施加部(32)进行控制,以在除去附着在二次转印辊(14)上的调色剂时,使其对二次转印辊(14)施加偏置电压V1后施加偏置电压V2。偏置电压V1具有比从二次转印辊(14)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电压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偏置电压V2具有比从二次转印辊(14)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电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并且,具有与偏置电压V1相反的极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图像形成装置,尤其涉及由调色剂形成图像的图像形成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以往的图像形成装置,公知一种例如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下面,结合附图对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8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500的构成图。图像形成装置500具有像载体502、转印部件504以及偏压施加单元506。像载体 502静电地承载调色剂像。转印部件504与像载体502抵接,并施加转印偏压。偏压施加单元506在转印位置不存在转印材时,对转印部件504依次施加极性不同的偏置电流。并且, 偏压施加单元506施加与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相同极性的同极性电流后,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且具有同极性电流的绝对值以上的电流值的相反极性电流。从而,可以将附着在转印部件504的调色剂逆转印在像载体502上后进行清洁,并且可以防止记录纸的背面变脏。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500中,不能将附着在转印部件504的调色剂充分地除去。更详细而言,偏压施加单元506施加与构成调色剂像的调色剂为相同极性的同极性电流后,施加与调色剂相反极性且具有同极性电流的绝对值以上的电流值的相反极性电流。由此,当同极性电流的大小小时,在施加同极性电流后在转印部件504会残留调色剂。在该状态下,若施加了具有比同极性电流大的绝对值的相反极性电流,则调色剂被吸附在转印部件504,大量的调色剂会残留在转印部件504。另一方面,当同极性电流大时,由同极性电流发生放电。若在放电的作用下转印部件504近旁的空气被分解,则产生与调色剂同极性的同极性离子和与调色剂相反极性的相反极性离子。并且,在同极性电流的作用下,相反极性离子被吸附在转印部件504,并利用相反极性离子使调色剂的极性反转。然后,若施加具有比同极性电流大的绝对值的相反极性电流,极性反转的调色剂的极性通过放电而再次反转。其结果,调色剂在相反极性电流的作用下被吸附在转印部件504而残留。如上述那样,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图像形成装置500 中,难以充分除去吸附在转印部件504的调色剂。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8-27223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除去附着在与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部件的调色剂的图像形成装置。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具有像载体,其承载调色剂图像;对置部件,其被设置成与所述像载体对置;施加单元,其对所述对置部件施加偏压;控制单元,其对所述施加单元进行控制,以便在除去附着在所述对置部件的调色剂时,使该施加单元对该对置部件施加第1偏压后施加第2偏压,该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第1偏压具有比从所述像载体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偏压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所述第2偏压具有比从所述像载体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偏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并且具有所述第1偏压的相反的极性。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除去附着在与像载体对置的对置部件的调色剂。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整体构成的图。图2是表示施加在二次转印辊的偏置电压的波形的曲线图。图3是表示在进行二次转印辊的清洁时,控制部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4是表示附着在二次转印辊的调色剂的带电量与调色剂的出现频度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是表示变形例的偏置电压的波形的曲线图。图6是表示在第1变形例的动作时控制部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7表示第2变形例的动作时控制部进行的动作的流程图。图8是专利文献1所述的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图。符号说明1…图像形成装置;2…打印部;4Y、4M、4C、4K…感光鼓;5Y、5M、5C、5K...带电器; 11…中间转印带;14…二次转印棍;18…清洁装置;30…控制部;32…电压施加部;34…传感器具体实施例方式(图像形成装置的构成)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的整体构成的图。图像形成装置1是基于电子照片方式的彩色打印机,并且被构成为以所谓的串行式来合成4色(Y:黄色、M 品红、C:青色、K:黑色)的图像。该图像形成装置1具有根据由扫描仪读取到的图像数据在纸张(印刷介质)上形成图像的功能,并如图1或图3所示那样,具有打印部2、供纸部15、定时辊对19、定影装置20、排纸盘21、控制部30、电压施加部 32以及传感器(检测单元)34。控制部30对图像形成装置1整体的动作进行控制,并通过CPU得以实现。供纸部 15起到将纸张一张一张地供给的作用,其包括纸盘16及供纸辊17。在纸盘16中层叠放置有多张打印前状态的纸张P。供纸辊17将被放置在纸盘16的纸一张一张地取出。定时辊对19 一边调整时间一边搬送纸张P,以在打印部2中使调色剂图像被二次转印到纸张P上。打印部2将图像形成在从供纸部15供给来的纸张P上,并且其包括成像部 22(22Y、22M、22C、22K)、转印部8 (8Y、8M、8C、8K)、中间转印带(像载体)11、驱动辊12、从动辊13、二次转印辊(对置部件、转印部件)14以及清洁装置18。此外,成像部22Q2Y、22M、 22C、22K)包括感光鼓4 0¥、411、4(、41()、带电器5(5¥、511、5(、阢)、曝光装置6(6¥、611、6(、 610、显影装置7(7¥、7厘、7(、710、清洁器9(9¥、91、9(、91()以及消除装置 10 (ΙΟΥ、10M、10C、 10K)。带电器15使感光鼓4的周面带电。曝光装置6通过控制部30的控制照射激光。 由此,在感光鼓4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即,带电器5及曝光装置6发挥在感光鼓4的周面形成静电潜像的静电潜像形成单元的作用。如图1所示,显影装置7 (7Y、7M、7C、7K)具有显影辊72 (72Y、72M、72C、72K)、供给辊 74(74Y、74M、74C、74K)、搅拌辊 76 (76Y、76M、76C、76K)以及收容部 78 (78Y、78M、78C、78K)。 在图1中,为了防止图面变得繁杂,仅对显影装置7Y的显影辊72、供给辊74Y、搅拌辊76Y 以及收容部78Y标记符号。收容部78构成显影装置7的主体,收容调色剂,并且收纳显影辊72、供给辊74以及搅拌辊76。搅拌辊76搅拌收容部78内的调色剂并使其带负电。供给辊74将带负电的调色剂供应给显影辊72。显影辊72对感光鼓4赋予调色剂。具体而言,对显影辊72施加用于在感光鼓4与显影辊72间形成显影电场的负的显影偏置电压。调色剂由于带负电,所以受显影电场的影响,从显影辊72向感光鼓4移动。并且,在感光鼓4上由于形成了静电潜像,所以调色剂基于静电潜像附着于感光鼓4。由此,基于静电潜像的调色剂图像被显影在感光鼓4。中间转印带11被架设在驱动辊12与从动辊13间,并一次转印有在感光鼓4上被显影的调色剂图像。转印部8被配置成与中间转印带11的内周面对置,通过被施加一次转印电压,而发挥将形成在感光鼓4的调色剂图像一次转印到中间转印带11的作用。清洁器 9发挥将一次转印后残留在感光鼓4的周面的调色剂回收的作用。消除装置10将感光鼓4 的周面的电荷除去。驱动辊12借助中间转印带驱动部(未在图1中记载)被旋转,从而使中间转印带11向箭头α方向驱动。由此,中间转印带11将调色剂图像搬送到二次转印辊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像载体,其承载调色剂图像;对置部件,其被设置成与所述像载体对置;施加单元,其对所述对置部件施加偏压;控制单元,其对所述施加单元进行控制,以在除去附着在所述对置部件的调色剂时,使所述施加单元对所述对置部件施加第1偏压后施加第2偏压,所述第1偏压具有比从所述像载体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偏压的绝对值大的绝对值,所述第2偏压具有比从所述像载体向空气中放电产生的偏压的绝对值小的绝对值,并且,具有与所述第1偏压相反的极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涩谷晓野口英俊原和义
申请(专利权)人: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