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水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8477 阅读:2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省水器结构,其包括一底座、一调节环及一上盖,底座上设有进水通道,而调节环位于该进水通道上并由上盖定位于底座中,该调节环为软质可形变材料制成,该上盖上对应调节环的位置分布有过水孔,并且该上盖与底座固定在一起。通过具有过水孔与进水孔的上盖与底座将具有弹性形变的调节环定位于上盖与底座构成的进水通道中,在无水流通过时,省水器中的调节环处于常态,对其下部底座的进水孔阻挡较少,此时对着进水孔的过水间隙较大;当出水装置打开供水开关,动态水流状态下,调节环受水压作力,其内壁的压力会增加,因而产生外扩及向下的形变,其下部底座的进水孔被阻挡的面积增加,令从底座的进水孔流出的水量减少,便实现节水限流的功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一种淋浴设备中的部件,特别是指一种适用于各种出水装置以达控制出水量的省水器结构
技术介绍
水资源缺乏是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是需要提倡的环保课题。在一些公共场所,人们为方便用水,总是将水流开得很大,实际上这样的大水流也仅有 20%左右的流水起到洗涤作用,另外80%左右的水是浪费的,因而为达节约用水的目的,需要设置强制节水的装置以实现主动的控制出水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以实现控制出水量以达节约用水目的的省水器结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一种省水器结构,其包括一底座、一调节环及一上盖,底座上设有进水通道,而调节环位于该进水通道上并由上盖定位于底座中,该调节环为软质可形变材料制成,该上盖上对应调节环的位置分布有过水孔,并且该上盖与底座固定在一起。所述底座为一柱形座体,其底面中部形成有供上盖限位的沉座,在沉座外周的底面上分布有进水孔,在底座近上部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盖配合的台阶;所述上盖为一盖体, 其中部向下延有一凸柱,该凸柱的外径小于等于上述沉座的内径,在凸柱周缘的端盖上分布有过水孔;所述调节环为一外径小于底座下部腔室内径并大于等于上盖凸柱外径的软质环体。所述底座为一柱形座体,其底面的中部向上延伸一套柱,套柱外周的底面上分布有进水孔,该套柱中心形成上小下大的阶梯通孔; 所述上盖为一软质的塞体,其上部形成外径大于套柱外径的端盖,端盖中部向下延伸有一高度与上述阶梯通孔相当的柱体, 该柱体的外径略大于上述阶梯通孔上部的内径,柱体下端形成有卡缘,该卡缘的外径小于等于阶梯通孔下部的内径,该柱体的下部形成有自下而上的沉孔,以令该卡缘具有一内缩的形变空间;所述调节环为一外径小于底座下部腔室内径并大于等于底座套柱外径的软质环体。所述底座的内壁上纵向分布有凸筋。采用上述方案后,本技术通过具有过水孔与进水孔的上盖与底座将具有弹性形变的调节环定位于上盖与底座构成的进水通道中,在无水流通过时,省水器中的调节环处于常态,该调节环外壁与底座内壁之间的间隙大于调节环内壁与支撑体(凸柱或套柱)之间的间隙,即对其下部底座的进水孔阻挡较少,此时对着进水孔的过水间隙较大;当出水装置打开供水开关,动态水流状态下,调节环受水压作力,其内壁的压力会增加,因而产生外扩及向下的形变,其下部底座的进水孔被阻挡的面积增加,随着水压的加大,调节环的形变亦会加大,则调节环对底座的进水孔阻挡面积加大,令从底座的进水孔流出的水量减少,便实现节水限流的功能。另外,上盖与底座的固定连接,即防止调节环受水压变化而从底座中脱出,又防止该省水器在运输过程中调节环的脱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立体组合图;图3A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图(无水压状态);图;3B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剖视图(有水压状态);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组合立体剖视图;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1省水器的底座立体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1省水器的上盖立体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立体组合图;图9A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剖视图(无水压状态);图9B是本技术实施例2的组合剖视图(有水压状态);图10是本技术实施例2省水器的底座立体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实施例2省水器的上盖立体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至图12所示,本技术揭示了一种省水器结构,其是固定于出水装置的入水管路中。该省水器结构包括一底座1、一调节环2及一上盖3,底座1上设有进水通道, 而调节环2位于该进水通道上并由上盖3定位于底座1中,该调节环2为软质可形变材料制成,其随着水流的压力大小而具有可形变的特点。配合图1至图6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1,其中如图5所示,该底座1为一柱形座体,其底面11的中部形成有供上盖3限位的沉座12,在沉座12外周的底面11上分布有进水孔13,在底座1近上部的内壁上形成有供上盖3配合的台阶14,在底座1的内壁上纵向分布有凸筋15 ;如图6所示,该上盖3为一盖体,其中部向下延有一凸柱31,该凸柱31的外径小于等于上述沉座12的内径,在凸柱31周缘的端盖32上分布有过水孔33 ;该调节环2为一外径小于底座1下部腔室内径并大于等于上盖3凸柱31外径的软质环体。如图2、3A、;3B、4所示,组合时,调节环2套置于上盖3的凸柱31上,将与凸柱31 一并伸置于底座1中,上盖3的端盖32周缘恰搭扣在底座1的台阶14上,此处端盖32利用超音波焊接的方式将上盖3与底座1固定在一起,当然,该端盖32除焊接之外,亦可采用其它的固定连接方式,与此同时调节环2便被定位于底座1中,并且调节环2恰处在上盖3 的过水孔33与底座1的进水孔13之间,如此便构成一省水器。本技术在无水流通过时,如图3A所示,省水器中的调节环2处于常态,该调节环2内壁与凸柱31外壁之间的间隙较小,而调节环2外壁与底座1内壁之间的间隙较大, 即对其下部底座1的进水孔13阻挡较少,此时对着进水孔13的过水间隙较大。配合图;3B所示,当出水装置打开供水开关,动态水流状态下,调节环2受水压作力,其内壁的压力会增加,因而产生外扩及向下的形变,此时该调节环2内壁与凸柱31外壁之间的间隙增加,而调节环2外壁与底座1内壁之间的间隙会减少,如此,其下部底座1的进水孔13被阻挡的面积增加,随着水压的加大,调节环2的形变亦会加大,则调节环2对底座1的进水孔13阻挡面积加大,令从底座1的进水孔13流出的水量减少,如此便实现节水限流的功能。而底座1内壁上纵向凸筋15的设置是防止调节环12的偏移,保证调节环12 形变对各进水孔13阻挡的平稳性。还有上盖3与底座1的固定连接,即防止调节环2受水压变化而从底座中脱出,又防止该省水器在运输过程中调节环2的脱落。配合图7至图11所示为本技术的实施例2,其中如图10所示,该底座1’同样为一柱形座体,其底面11’的中部向上延伸一套柱 12’,套柱12’外周的底面11’上分布有进水孔13’,该套柱12’中心形成上小下大的阶梯通孔121’,在底座1的内壁上纵向分布有凸筋15’ ;如图11所示,该上盖3’为一软质的塞体,其上部形成外径大于套柱12’外径的端盖31’,端盖31’中部向下延伸有一高度与上述阶梯通孔121’相当的柱体32’,该柱体 32’的外径略大于上述阶梯通孔121’上部的内径,柱体32’下端形成有卡缘33’,该卡缘 33’的外径小于等于阶梯通孔121’下部的内径,该柱体32’的下部形成有自下而上的沉孔 321’,以令该卡缘33’具有一内缩的形变空间;该调节环2’为一外径小于底座1’下部腔室内径并大于等于底座1’套柱12’外径的软质环体。如图8、9A、9B所示,组合时,调节环2,套置于底座1,的套柱12,上,而上盖3,的柱体32’是伸置于底座1’套柱12’的阶梯通孔121’中,并利用其具备的形变特点而嵌置配合于阶梯通孔121’中,即其卡缘33’卡扣在阶梯通孔121’的下部,与此同时上盖3’的端盖31’恰扣置在套柱12’上,其外缘将调节环2’限位于底座1’中,并且调节环2’恰处在底座1’的进水孔13’处,如此同样构成一省水器。本实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省水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底座、一调节环及一上盖,底座上设有进水通道,而调节环位于该进水通道上并由上盖定位于底座中,该调节环为软质可形变材料制成,该上盖上对应调节环的位置分布有过水孔,并且该上盖与底座固定在一起。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胜军廖冬冬戴胜潮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建霖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