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集尘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27002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其能够在维持高集尘率的同时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而实现刷的长寿命。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通过悬垂于成对的环状链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为环状而进行环绕,具有在规定位置对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其中,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移动电极的电集尘装置,特别是涉及具有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悬挂在壳体内的多个放电极以及环绕并配置在所述放电极附近的多片集尘极板的电集尘直O
技术介绍
这种电集尘装置,已知的有作为用于除掉例如火力发电厂的锅炉排放气体或各种炼钢用高炉排放气体中的灰尘的电集尘装置,下面,根据图6至图9对专利文献1公开的简要结构进行说明。在图6中,移动电极式电集尘装置10由壳体12、位于该壳体下部的漏斗13、配置在壳体12内的多个金属制放电架(放电极)14及多个金属制移动电极15构成,从入口 16 进入壳体12内的排放气体17利用电集尘原理进行除尘,并被从出口 18排出。由移动电极 15捕获的灰尘(尘埃)掉落到漏斗13内,通过未图示的机构将其从排出口 20取出。图7是图6的A-A箭头方向剖面图,如图6所示,多个放电极14通过从绝缘体22 垂下的悬挂架M而以隔开规定间隔的方式悬挂在壳体12内。并且,配置有每隔一个该放电架14环绕的多个移动电极15。图8是表示移动电极15结构的立体图,一对环状链30、30架设在上部的驱动轮沈与下部的滚轮观之间,多片集尘极板32在其移动方向的纵向长度的中间部33的位置被卡止在这一对环状链30、30上而悬垂,板面沿气体流动方向(粗箭头方向)配置,整体形成为环状。驱动轮26的驱动轴34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而旋转,该驱动轴34的旋转被传递至与驱动轮沈啮合的一对环状链30、30,从而使形成所述环状的多片集尘极板32每隔一个所述放电架14环绕移动。图9是移动电极15下部的配置图,在环状链30上悬垂下降的集尘极板32在下部滚轮观位置呈U形折返而转为上升。在夹隔该上升之后的集尘极板32的位置上,按每个移动电极15的各列配置有一对旋转刷36、38(以下,将这一对旋转刷统称为刷机构,并用标记40表示)。刷36、38是将金属制的刷毛植设旋转轴而形成的,刷36顺时针旋转,刷38逆时针旋转,从而将附着在集尘极板32表面的灰尘向下方刷落。通过刷机构40被除掉附着在表面的灰尘的集尘极板32依次上升,在放电架14在某一放电区域利用电集尘原理而将排放气体中的灰尘捕获到其表面后,再次下降。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使用固定式刷的电集尘机。在该技术中,将固定式刷利用自重或重锤压接在集尘电极的金属网上,从而将灰尘刷落。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1-246286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3-6M86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中,由于刷机构由旋转刷构成,对附着在集尘极板32表面的灰尘进行动态刷落,因此,在灰尘的刷落量大的同时,刷的磨损量也增大。如果刷的磨损量增大,则灰尘刷落量减少,集尘极板的灰尘捕获率降低,从而导致集尘效率变差。此外,更换刷机构需要费用和时间。可见,灰尘浓度越高刷的磨损量越大,这是由于灰尘浓度越高,集尘极板的灰尘捕获量(厚度)增加,从而使刷与灰尘之间的摩擦增大。在专利文献2中,由于是植设的固定式刷,因此结构简单,但由于刷机构对灰尘进行静态刷落,所以与上述旋转刷相比,由于减小了与灰尘的摩擦,虽然刷的磨损量减小,但相反,灰尘的刷落量也随之减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其利用上述旋转刷与固定刷的特性,在维持高集尘率的同时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从而实现刷的长寿命化。为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 ;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旋转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固定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旋转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为解决所述课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 ;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刷机构包括第一刷,其对被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较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第二刷,其对被配置在灰尘浓度较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其中,所述第一刷由磨损量比所述第二刷少的刷构成。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上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所述第二刷配置成对被配置在含尘气流的下游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利用独立的驱动系统进行环绕。此外,根据所述记载的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由所述第一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与由所述第二刷进行刷扫的移动电极以不同的速度进行环绕。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针对移动电极的固定刷和旋转刷的适当排列,能够将刷的磨损量抑制在最低限度,从而能够长时间维持高的集尘率。附图说明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立体图。图2(a)、(b)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刷机构的详图。图3是刷机构的排列、运转时间及集尘率的关系图。图4是各种刷的运转时间与集尘率的关系图。图5是各种刷的灰尘浓度与刷磨损量的关系图。图6是表示电集尘装置的通常结构的侧剖面图。图7是图6的箭头A-A方向视图。图8是表示移动电极的通常结构的立体图。图9是表示移动电极的通常的下部的配置图。标记说明1-灰尘浓度高的区域、区域1、气体流路的上游侧区域;2-灰尘浓度低的区域、区域2、气体流路的下游侧区域;3a-刷机构、固定刷、第一刷;3b_刷机构、旋转刷、第二刷;4a-对区域1的移动电极进行环绕驱动的驱动系统;4b-对区域2的移动电极进行环绕驱动的驱动系统;5a、釙-驱动机构;12-壳体;Ha、14b-放电极;15a、15b-移动电极;16-气体入口 ;18-气体出口;30-环状链;32a、32b-集尘极板。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是将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的一部分切除后的立体图。对于与
技术介绍
中说明的图6至图8所示的部分附加相同标记的部件表示相同的构成部件。在图1中,从入口 16导入壳体12内的排放气体(含尘气体)17利用电集尘原理被除尘,并从出口 18被排出。由移动电极捕获的灰尘(尘埃)掉落到漏斗13内,并通过未图示的机构取出。如标记15a、1 所示,沿含尘气体在壳体12内的流动方向配置有两组移动电极。其中,根据集尘能力也可以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集尘装置,具有:壳体,其使含尘气体从气体的入口流向出口;多个放电极,其悬挂在所述壳体内的成为集尘区域的气体流路中;以及移动电极,其由利用成对的环状链悬挂的多片集尘极板形成环状而进行环绕,其具有在规定位置对所述环绕的集尘极板的面进行刷扫的刷机构;所述电集尘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刷机构包括:固定刷,其对配置在所述壳体内的集尘区域中的灰尘浓度高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以及旋转刷,其对配置在灰尘浓度低的区域的移动电极的集尘极板进行刷扫。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织田启吾安藤寻树白丸信彦早津昌树望月美彦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日立工业设备技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