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踏式背部按摩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2535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保健用脚踏式背部按摩器,它包括基座、小车、按摩头、齿条、传动机构、转动机构;小车上安装有马达,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转动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马达带动传动机构、转动机构运转,使两个按摩头顺次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轮流按摩,按摩片采用弧形板块,则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按摩器时,即可达到人工“踩背”的效果,这种按摩方式比人工“踩背”要安全,而且不受时间限制,非常方便。(*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保健器械领域,特指一种脚踏式背部按摩器
技术介绍
时下社会上流行“踩背”等按摩休闲方式。“踩背按摩”顾名思义就是用脚踩被按摩者的身体上的某个部位或者某个穴位进行推压、揉搓等,达到以疏筋活血、理气通络、防治疾病为目的的按摩方法,“踩背按摩”被认为是一种放松享受的方式。但一些医疗机构的康复专家认为,“踩背”是对人的身体部位施力,如果施力不当就可能造成伤害;而许多服务场所的人员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也不了解服务对象的身体状况,随意进行“踩背按摩”是很危险的,人体的各个关节、部位是很复杂的,如果采用方式不当、用力出错,都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社会上的按摩器种类也很多,但绝大多数都是通过振动、捶打的方式对人体进行按摩的,对喜欢“踩背按摩”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遗憾。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并且能够达到人工“踩背”的效果的脚踏式背部按摩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它包括基座、小车、按摩头、齿条、传动机构、转动机构;小车底板上安装有马达,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转动机构,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与固定在基座上的齿条啮合;转动机构由一横轴、穿设于横轴中部的转动齿轮、设在横轴两端的偏心轮组成,偏心轮与按摩头固定,小车上还固定有导向块,其上设有一槽,按摩头末端设有一销轴,该销轴嵌于槽内。所述马达的输出端连接一蜗杆,蜗杆与传动机构的的蜗轮及转动机构的转动齿轮啮合,固定在蜗轮上的小齿轮与传动齿轮啮合。所述按摩头由按摩片、转动片连接组成,偏心轮上设有一转轴,转动片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转轴穿于其内,按摩片与转动片连接处的中点、转动片上的连接孔、销轴与转动片的连接点不在同一直线上。所述按摩片采用弧形板块。本技术通过马达带动传动机构、转动机构运转,传动机构的传动齿轮与固定在基座上的齿条啮合,从而带动小车沿齿条来回移动;转动机构带动按摩头在竖直方向上旋转,而由于导向块上的槽的限制,按摩头的运动只是某一段圆弧,只需使初始状态下的两个按摩头的顶部不在同一水平高度上,即可让两个按摩头顺次达到最高点,也就是轮流按摩,按摩片采用弧形板块,则在使用本技术按摩器时,即可达到人工“踩背”的效果,这种按摩方式比人工“踩背”要安全,而且不受时间限制,非常方便。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之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之内部结构分解图。具体实施方式见附图1、2、3,本技术包括基座1、小车2、按摩头3、齿条4、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小车2的底板23上安装有马达21,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传动机构5的传动齿轮52与固定在基座1上的齿条4啮合;转动机构6由一横轴、穿设于横轴中部的转动齿轮61、设在横轴两端的偏心轮62组成,偏心轮62与按摩头3固定,小车2上还固定有导向块22,其上设有一槽221,按摩头3末端设有一销轴33,该销轴33嵌于槽221内,该槽221为弧形槽,销轴33能在槽221内移动。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一蜗杆211,蜗杆211与传动机构的5的蜗轮51及转动机构6的转动齿轮61啮合,固定在蜗轮51上的小齿轮与传动齿轮52啮合,由于马达21的转速较大,小齿轮与半径较大的传动齿轮52啮合可以减缓小车2的移动速度。按摩头3由按摩片31、转动片32连接组成,按摩片31采用弧形板块,按摩时有一个接触过程,不会让人感到太突兀,按摩片31上面可以设置凹凸块,以达到对穴位的按摩,转动片32与按摩片31是近乎垂直连接;偏心轮62上设有一转轴621,转动片32上设有相应的连接孔,转轴621穿于其内,所以按摩头3可以随偏心轮62一起转动;按摩片31与转动片32连接处的中点、转动片32上的连接孔、销轴33与转动片32的连接点不在同一直线上,否则要实现按摩头3在某一固定的曲线槽内往复运动是非常困难的。为了使两个按摩头3能够顺次到达它们的最高点,对人体进行按摩,可以调节偏心轮62使它们的转轴621不在同一高度上,并调节按摩头3,使其转动片32末端的销轴33稳定的嵌于导向块22的槽221内。使用本技术时,马达21带动蜗杆211转动,蜗杆211分别带动传动机构5和转动机构6运转,传动机构5通过蜗轮51上的小齿轮与传动齿轮52把转速降下来,使小车2沿齿条4正常移动;转动机构6通过偏心轮62带动两个按摩头3做圆周转动,由于按摩头3转动片32末端的销轴33嵌在导向块22的弧形槽221内,所以按摩头3的运动受到限制,不再是圆周运动,而是沿与槽221相似的某段弧线内做往复运动,偏心轮62上的转轴621是穿在转动片32上的孔内的,所以不会出现卡死的现象,这样一来,两个按摩头3轮流对人体进行按摩,就像人工“踩背”一样。为了增加小车2移动时的稳定性,可以在基座1上设置导轨,小车2底板23上设有凹槽,导轨嵌在凹槽内(未示出)。本技术使用方便,按摩时较柔和,可根据不同需要调整按摩器的工作频率,能达到人工“踩背”的效果,而且比人工“踩背”安全,实用性强。当然,以上所述之实施例,只是本技术的较佳实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脚踏式背部按摩器,包括基座(1)、小车(2)、按摩头(3)、齿条(4)、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小车(2)底板(23)上安装有马达(21),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传动机构(5)的传动齿轮(52)与固定在基座(1)上的齿条(4)啮合,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6)由一横轴、穿设于横轴中部的转动齿轮(61)、设在横轴两端的偏心轮(62)组成,偏心轮(62)与按摩头(3)固定,小车(2)上还固定有导向块(22),其上设有一槽(221),按摩头(3)末端设有一销轴(33),该销轴(33)嵌于槽(221)内。

【技术特征摘要】
1.脚踏式背部按摩器,包括基座(1)、小车(2)、按摩头(3)、齿条(4)、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小车(2)底板(23)上安装有马达(21),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传动机构(5)、转动机构(6),传动机构(5)的传动齿轮(52)与固定在基座(1)上的齿条(4)啮合,其特征在于转动机构(6)由一横轴、穿设于横轴中部的转动齿轮(61)、设在横轴两端的偏心轮(62)组成,偏心轮(62)与按摩头(3)固定,小车(2)上还固定有导向块(22),其上设有一槽(221),按摩头(3)末端设有一销轴(33),该销轴(33)嵌于槽(22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踏式背部按摩器,其特征在于马达(21)的输出端连接一蜗杆(211),蜗杆(211)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奇武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东城威仪塑胶电子制品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