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盛荣专利>正文

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6623949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在水厂取水口处加设发电机。具体说,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水闸3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水闸52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所述第二支路也直接通至水池或经第三阀门/水闸52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口管路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电系统适用于水、气、油的输送管网中,将发电系统并联在管网主流管道上,发电机能够利用流体的能量发电,即使发电机出了故障也不影响流体的正常生产和使用,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来水管网的改造,更具体地说,涉及水厂取源水管网的改造。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下,人们是用管网来远距离输送水到达水厂取水口处,到达水厂取水口处的水携带有能量,而这些能量都没有被利用起来被直接浪费掉。以大连沙河口区自来水厂为例,为了解决城市用水的水源问题,自来水厂一般都需要从至少百公里以外的河流或者水库取水,中间还需要加压站才能送到水厂来,这样全程管网的最高点和自来水厂的取水口就存在落差,我们知道,有落差的水是有能量的,以大连市沙河口水厂为例,每天需用水40万吨,那么每秒流量就是4. 6立方米,净落差取35米,那么每天就有3万度电的能量流失,每年就是上千万度电的流失。由此可见,仅大连地区一个水厂可再利用的水能量就相当可观,全国累计可利用的能量那就无法估量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本专利技术的发电系统能够应用于水、气、油等一系列流体物质的输送管网中,应用流体物质到达水厂取水口处时所携带的能量进行发电。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在水厂取水口处加设发电机,通过该发电机满足用电需求。具体的管网系统改进在于,本专利技术供水管网发电系统中,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或水闸)3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或水间)52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所述第二支路也直接通至所述水池或经第三阀门 (或水闸)51后连接到第一支路的出水口。其中,所述发电机为水轮发电机。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另一优选方式为,在水厂取水口处的管路上设置二通换向阀;其中由所述二通换向阀实现的第一个通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而第二个通路上设置发电机后直接通至水池或者通过一个阀门连通至第一个通路的出水口。其中,水厂的供水过程为,在水源地取水后,经管路或沟渠将水送至水厂滤池中用于后续静置、过滤等步骤实现日常供水。而本专利技术所说的水厂取水口处的改造是指水厂所在地水在进入水池之前那一段管路或水渠管网的改造。之所以改造此处的管网,原因在于, 此处供水已至尽头,进入水池后供水蕴藏的能量已无作用。如果在其他供水输送环节设置发电机,由于供水仍需大距离流动,此时或者需要势能差或还是需要耗能加压,因此就更达不到节能的目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最大的改进就在于“水厂取水口处”的选则。而本专利技术界定的“取水口处”是指水厂离水池(或过滤池)较近的源供水管线上,根据具体情况,可以是距离水池几十米的位置也可以是距离上百米的位置,这取决于供水能量的情况。本专利技术的发电系统并联在水厂取水口处入口处,在发电机正常工作过程中,将水厂取水口处入口处管网主流管道双通阀门关闭,发电机两端的阀门打开,使流体流过发电机,利用流体中的落差催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流出发电机的流体继续流入水厂取水口处进行正常的生产和使用。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发电系统适用于水、气、油的输送管网中,将发电系统并联在管网主流管道上,发电机能够利用流体的能量发电,即使发电机出了故障也不影响流体的正常生产和使用,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综上,本专利技术选择自来水厂取水口处的优点如下 1、水流动到终端,蕴藏的能量在现有技术不再利用,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忽略了此处能量的利用。而本专利技术加以利用,达到能源利用的目的。2、水厂取水口处水流蕴藏的能量远远大于普通水流出口处,因此存在利用价值。3、全世界范围内水厂众多,全部实施本专利技术的技术,累计起来的经济效益相当显 -frh- 者O 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供水管网发电系统第一种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供水管网发电系统第二种实施例的原理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水源地1与水厂取水口处2之间安装有多个加压站4。水源地1、加压站4和水厂取水口处2之间均通过管网或沟渠连接,在水厂取水口处2处的管道上安装有双通阀门3,阀门3两端并联一个管网支路; 所述支路上安装有发电系统;所述发电系统包括一个发电机6,所述发电机6的两端分别安装有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 ;其中,所述发电机6与第一阀门51和第二阀门52串联在管网支路中。优选方式下,所述发电机6为水轮发电机。如图2所示,第二种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水闸3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水闸52 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其中,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第二支路也直接通至所述水池。最优方式下,第二支路的末段加设一个阀门,其作用在于,当需要维修、更换发电机时, 可以截断支路,防止水倒灌,影响发电机的维修和更换。而上述所提及的阀门和水闸分别用于管路传输供水和沟渠供水两种方式。此外,本专利技术等同变换的方式还有在水厂取水口处的管路上设置二通换向阀,其中第一个通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第二个通路上设置发电机直接通至水池或者通过一个阀门连通至第一个通路的出水口。当第二个通路直接通至水池时,最优方式下,在第二个通路末段加设一个阀门,主要用于发电机的维修和更换,达到截断第二通路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发电系统并联在水厂取水口处,在发电机正常工作过程中,将水厂取水口处管网主流管道双通阀门关闭,发电机两端的阀门打开,使流体流过发电机,利用流体中的落差催动发电机转动,从而产生电能,流出发电机的流体继续流入水厂取水口处进行正常的生产和使用。当发电机需要维修、更换或其他情况下,只要打开第一支路中的阀门或水闸,关闭第二支路上的阀门或水闸,在发电机无水状态下,即可实现所需的维修或更换工作。4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的发电系统适用于水、气、油的输送管网中,将发电系统并联在管网主流管道上,发电机能够利用流体的能量发电,即使发电机出了故障也不影响流体的正常生产和使用,真正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水间( 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水闸(52)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所述第二支路也直接通至所述水池或经第三阀门 /水闸(5 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电机(6)为水轮发电机。3.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厂取水口处的管路上设置二通换向阀;其中由所述二通换向阀实现的第一个通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而第二个通路上设置发电机后直接通至水池或者通过一个阀门连通至第一个通路的出水口。专利摘要本技术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在水厂取水口处加设发电机。具体说,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水闸3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水闸52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所述第二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流体能量再利用的供水管网发电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水厂取水口处包括一路设置有第一阀门/水闸(3)的第一支路,以及与所述第一支路并联顺水流方向依次设置第二阀门/水闸(52)和发电机(6)的第二支路;所述第一支路直接通至水厂的水池;所述第二支路也直接通至所述水池或经第三阀门/水闸(52)后连接到所述第一支路的出水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盛荣
申请(专利权)人:孙盛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