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光标专利>正文

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1606 阅读:4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的电子疾病探测仪,由电源部分、档位选择电路部分、换档触发电路部分,探测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和面板上的耳穴图及人体解剖图谱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有发光二极管分别安装于面板上解剖图谱中相应器官部位和图谱下标的文字说明上。(*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我国在借助耳部诊断疾病方面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法国医生P.Nogier于1956年提出了42个耳穴点和形如胚胎倒影的耳穴分布图。根据现代生理学原理和传统的经络理论,耳朵上的穴位可以表征经络以及脏腑的关系,可以由望耳而诊断疾病。但普通人很难根据耳朵状况判断身体脏器的病变,必须由医生来观察诊断,既不方便,也不直观。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通过电子技术,把由于内部器官病变而造成的耳穴与人手之间的阻抗变化,经过该电子疾病探测仪,转换成以红灯闪光和声音报警显示出来,使操作者和被查者直观地探知病变点和病变程度,适应广大群众的健康普查和疾病筛选的需要。附图说明图1是该新型电子疾病探测仪的正面主视图。其中1是套色的人体解剖图谱,2是耳穴图,2是握极,4是探极,5是电压表,6是档位选择开关。在人体解剖图谱上对应器官位置的小黑圆圈和图谱下的16个小黑圆圈表示发光二极管,分别对应着心、肝、脾、肺、胃、胆、关节、生殖器、肾、脑、胰、肠、膀胱、阑尾、子宫、全息胚。探测时,握极由被查者(男左、女右)握紧,探极由操作者掌握,并对被查者(男右耳,女左耳)进行耳穴探测。由于各人耳穴和手之间的阻抗不同,所以被查者先握紧握极,操作者将探极置于被查者耳屏部的听宫穴上,观察并记下电压表的读数,根据这读数选择适当的档位开关。然后,该探测仪的握极仍由被查者握紧,探极由操作者置于被查者耳朵上对应要探测器官的穴位,如正常,则正常指示灯亮,如不正常,则耳穴位与手之间阻抗就减小,疾病预报指示灯闪亮,并伴有喇叭报警。因而非常直观。本电子疾病探测仪的工作原理图见图2和图3。其中用字母表示的集成块有L1是LM324,U1是74LS00,U2是4024,U3是4514,U5、U6、U7都是2003,L38是NE556。本电子疾病检测仪由电源部分、档位选择电路部分、换档触发电路部分、探测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和面板上对应的耳穴图及人体解剖图谱部分组成。下面结合电原理图详述工作原理。在图2中,TA和TB分别接至面板上的握极和探极。开关K1~K6即档位选择开关,它们分别对应结合电阻P3~P8构成档位选择电路,以便根据不同的被查者耳穴与手掌间阻抗值的不同,调节探测仪测量的灵敏度,选用不同的档位。在图3中,触发开关K7、旁路电容C2及其集成块U2、U3构成换档触发电路,用来记录并处理触发信号,表示探测部位的转换,即探测哪个器官的疾病。发光二极管L5~L36分别安装于面板上解剖图谱中的相应器官部位和图谱下标示的文字说明上。当触发开关K7开关时,可分别激发对应的发光二极管发光,表示正在检测16种器官中的哪一种。集成块L1和U1及其外围电路组成了探测信号处理电路。L3为正常指示发光二极管,当探测时如耳穴与手掌间阻抗较大,则不能使比较器L1触发输出,这样L3会发光,表示该部无病变;当探测到疾病信号时,即耳穴与手掌间阻抗较小时,则可能发使74LS00的1脚输出报警控制信号,使L38集成块工作,推动音频集成块9300发声报警,同时L37为发光二极管,作为疾病预报指示灯发光。图3中,变压器T1,整流硅堆B1,稳压集成块7815、7805和蓄电池E构成本电子疾病探测仪的交直流两用电源。接交流电时可自行充电。平时交直流皆可使用。L4作为电源工作指示发光二极管,M1即面板上的电压表,用以指示探测结果。本电子疾病探测仪外型美观,携带方便,探测时由电子技术使声光同时显示,即灵敏又直观,诊断准确率达93%以上,有较高的推广价值。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的电子疾病探测仪,由电源部分、档位选择电路部分、换档触发电路部分,探测信号处理电路部分和面板上的耳穴图及人体解剖图谱部分组成,其特征是有发光二极管分别安装于面板上解剖图谱中相应器官部位和图谱下标的文字说明上。2.由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疾病探测仪,其特征是由开关K1~K6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光标
申请(专利权)人:陈光标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