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14407 阅读:5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它包括布水器进水区、进水管、出水孔、过水孔、喇叭口、出水堰、截污网、变径管、出水软管和环形出水区,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布水器进水区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顶部设有喇叭口,出水区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布水器进水区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和出水堰,环形出水区中部设有截污网,环形出水区底部设有变径管和出水软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均匀流量、流速稳定、提高水解池池容利用率、安装和使用方便、出水管不宜堵塞,出水管数量可根据情况调整等优点。(*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布水装置,尤其涉及是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
技术介绍
升流式污泥床水解池是泥法水解酸化工艺的一种,由升流式厌氧污泥床发展演变而来,将运行方式改变为部分厌氧,即控制反应在水解和酸化阶段。该工艺处理城市污水具有停留时间短、无需填料和机械搅拌装置的特点。并通过悬浮污泥层的物理截留和生物降解双重作用,实现良好的除污效果,具有其他水解工艺无法比拟的优势。升流式水解生物处理池(以下简称水解池)的处理效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进出水的均勻程度。由于水解池要求进出水布水都要均勻,不能有死角区,不然水解池的反应区域会大打折扣。目前水解池进水多采用布水器,布水器分多种有脉冲布水器、点对点布水器、旋转布水器等,其中脉冲布水器应用最广。虽然水解池的布水器发展比较成熟,但是水解池的布水均勻性问题还是受到业界的关注。由于水解池停留时间较长,池容较大,必须考虑污水的进出均勻问题;如果水解池布水不均勻,则反应区域不能完全利用起来,影响处理效果。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应用将解决升流式水解池进水的均勻化问题,使升流式水解池的反应区域有效利用达到最大化,使污水处理效果达到最佳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包括布水器进水区、进水管、出水孔、过水孔、喇叭口、 出水堰、截污网、变径管、出水软管和环形出水区,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布水器进水区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顶部设有喇叭口,布水器进水区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 布水器进水区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和出水堰,环形出水区中部设有截污网,环形出水区底部设有变径管和出水软管。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有益效果(1)可将总水量均勻地分成若干流量并且均勻地分配到各个出水软管上;(2)由于进水配水的均勻性,在水解池中无布水死区、死角,提高池容利用率;(3)当某一个布水点发生阻塞时,可在布水器上直接观察并及时清理;(4)过水孔前设置截污网,能有效的拦截污水中的杂质,使出水管不易堵塞。(5)该布水装置进水管设置喇叭口,能减缓进水的水流冲击。(6)该布水装置出水软管可根据水解池的大小等实际因素调整配置数量及布水点,方便灵活。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平面图;图2是本技术的剖视3图3是本技术中过水孔的详图布置;图4是本技术中过水孔的a向详图;图中布水器进水区1、进水管2、出水孔3、过水孔4、喇叭口 5、出水堰6、截污网7、 变径管8、出水软管9、环形出水区10。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3、4所示,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包括布水器进水区1、进水管2、出水孔3、过水孔4、喇叭口 5、出水堰6、截污网7、变径管8、出水软管9和环形出水区10,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1,布水器进水区1底部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顶部设有喇叭口 5,布水器进水区1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10,布水器进水区1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4 和出水堰6,环形出水区10中部设有截污网7,环形出水区10底部设有变径管8和出水软管9。所述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包括两部分,一部分为布水器进水区1,进水区域设置在底部中央,设一进水管2,进水管出口处设一喇叭口 5,减缓水流冲击;第二部分为环形出水区10,在环形出水区10中部设置截污网7,污水的杂质可以被截留在网上,后续的出水软管9不宜堵塞,并且截留网上的杂质也能及时清理。在环形出水区10底部设置若干出水孔3和出水软管9,出水软管9直接通到水解池池底,这样就完成水解池的均勻布水。出水孔3和出水软管9的数量可根据处理水量多少而定。本技术工作过程所述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呈圆形,在布水器进水区 1的中央底部有一进水管2,进水管2出口设有一喇叭口 5,以减缓水流冲击,污水通过过水孔4后进入环形出水区10,其中过水孔4中设有出水堰6,使水流能平缓均勻的进入环形出水区10 ;污水进入环形出水区10后,先通过截污网7,截污网可以截留大部分杂质,使后续的出水软管9不会阻塞而影响污水的处理。污水通过截污网后再进入环形出水区10底部出水孔3,出水孔3接变径管8后再接出水软管9,污水就通过出水软管9均勻的进入水解池。本技术装置使其每个布水点的流量保持均勻稳定,并且出水软管9不容易发生阻塞,若发生堵塞也能及时发现和清理。大大提高水解池的池容利用率。出水孔3和出水软管9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当然,所述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也可以是多边形,出水区呈多边形排列在布水器的外围,其他构造与上相同。权利要求1. 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水器进水区(1)、进水管(2)、 出水孔(3)、过水孔(4)、喇叭口(5)、出水堰(6)、截污网(7)、变径管(8)、出水软管(9)和环形出水区(10),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1 ),布水器进水区(1)底部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顶部设有喇叭口(5),布水器进水区(1)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10),布水器进水区(1)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4)和出水堰(6),环形出水区(10)中部设有截污网(7), 环形出水区(10)底部设有变径管(8)和出水软管(9)。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它包括布水器进水区、进水管、出水孔、过水孔、喇叭口、出水堰、截污网、变径管、出水软管和环形出水区,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布水器进水区底部设有进水管,进水管顶部设有喇叭口,出水区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布水器进水区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和出水堰,环形出水区中部设有截污网,环形出水区底部设有变径管和出水软管。本技术具有均匀流量、流速稳定、提高水解池池容利用率、安装和使用方便、出水管不宜堵塞,出水管数量可根据情况调整等优点。文档编号C02F3/28GK201981055SQ20112002593公开日2011年9月21日 申请日期2011年1月26日 优先权日2011年1月26日专利技术者仝武钢, 李欲如, 梅荣武, 沈浙萍, 韦彦斐 申请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升流式水解池进水布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布水器进水区(1)、进水管(2)、出水孔(3)、过水孔(4)、喇叭口(5)、出水堰(6)、截污网(7)、变径管(8)、出水软管(9)和环形出水区(10),布水装置本体中心设有布水器进水区(1)部设有变径管(8)和出水软管(9)。,布水器进水区(1)底部设有进水管(2),进水管(2)顶部设有喇叭口(5),布水器进水区(1)外侧设有环形出水区(10),布水器进水区(1)上部侧壁设有过水孔(4)和出水堰(6),环形出水区(10)中部设有截污网(7),环形出水区(10)底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浙萍梅荣武韦彦斐李欲如仝武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省环境保护科学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