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质联用检测贝肉中腹泻性贝毒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6613363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针对现有液质联用技术检测DSP存在样品前处理复杂、工作量大、成本高、耗时多的问题。研究了贝样中DSP的快速提取流程,应用液质联用技术中的UPLC/Q-TOFMS检测,并将其用于市售海产贝类的实际检测,以期为有毒赤潮研究和食品安全检验提供高效、准确的检测技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质谱联用技术,具体来说,涉及液质联用技术(UPLC-MQ检测贝肉中腹泻性贝毒。
技术介绍
在世界很多国家都爆发过有害的赤潮,海洋贝类可在体内富集赤潮藻毒素并通过食物链对人和动物产生危害。广泛调查显示,中国双壳贝类已经受到了赤潮藻毒素的污染,其中腹泻性贝毒(DSP)存在比较普遍。DSP是由有毒赤潮藻类鳍藻属Dinophysis和原甲藻属ftOrocentrum中部分藻种产生的一类脂溶性天然化合物,其主要成分为软海绵酸 (okadaic acid, OA)及鳍藻毒素DTXl。0A、DTX1是肿瘤促进因子,具有遗传毒性,可导致DNA 加合物的形成。如果贝肝脏内OA和DTXl的含量分别超过2 μ g/g和1. 8 μ g/g,就不宜食用。欧盟对OA、DTXl采用的食品安全限量标准分别是20μ g/100g、16y g/100g贝类鲜肉。 因此,建立快速、准确的DSP检测技术对食品安全和赤潮监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常用的DSP检测方法有小鼠生物法、ELISA、免疫金标、HPLC法等。生物法和免疫法不稳定,常伴有假阳性、假阴性结果。0A、DTX1没有紫外吸收,单纯HPLC检测样品需经繁琐的衍生过程,检测时间长,误差大。液-质联用技术可确证分析藻类和贝类中的各种生物毒素,但对样品前处理要求高,前处理繁琐且耗时长是液质联用检测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液质联用技术检测DSP中的OA和 DTXl是样品前处理复杂、耗时长的缺陷,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 Q-T0FMS)快速检测OA和DTX1,并将其用于市售海产贝类的检测,以期为有毒赤潮研究和食品安全检验提供快捷、高效的检测技术。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液质联用快速检测贝肉中腹泻性贝毒的方法, 包括如下步骤(1)贝类样品的制备将贝样勻浆,加入75-85%甲醇水溶液,混勻振荡后,4°C离心,上清液加入正己烷萃取后,合并甲醇相,加入含乙酸的水,用三氯甲烷重复萃取,最后通入N2蒸干去掉有机相;残渣用甲醇再溶解定容,高速离心或过滤膜,待UPLC/MS检测;(2)UPLC/Q-T0FMS分析ESI_模式,选择离子化后的0A、DTX1的分子离子_作为前体离子进行TOFMS扫描、测定;①色谱条件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 Acquity BEH色谱柱2. ImmX 100mm,1. 7μπι ;流动相Α相为含甲酸的水,B相为含甲酸的乙腈;梯度洗脱采用A B从Omin的85 15到25min的1 99 ;、流速0. 2 0. 5mL/min ;柱温35 40°C;进样量20yL;②质谱条件离子源ESI_电离源,喷雾电压2 2. 6kV,雾化气流量500 800L/h,去溶剂温度300 350°C,离子源温度100 150°C,碰撞能量3 4eV ;扫描时间0. 3s,扫描间隔时间0. 02s,扫描范围m/z 50-1500 ;选取亮氨酸脑啡呔用于外标校正。(3)0A和DTXl标准曲线的制作,求出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显示0A和DTXl 的标准曲线分别为 y = 0. 2504x-0. 978,R2 = 0. 999 ;y = 0. 2417χ_0· 557,R2 = 0. 998,其中,χ为峰面积,y为浓度,根据标准曲线以确定被检查贝类中OA和DTXl的含量。为了使实验数据更加精确,所述的步骤还包括回收率实验。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贝类样品的制备中,将贝样勻浆,加入75-85%甲醇水溶液,漩涡混勻l_3min,超声振荡l-;3min,5000r/min,4°C离心5min ;上清液加入正己烷,漩涡混勻,静置分层弃去上层正己烷,合并甲醇相,加入含0. 2 %乙酸的水,用三氯甲烷重复提取,合并下层的三氯甲烷相,用旋转蒸发仪通入N2蒸干去掉有机相;残渣用甲醇再溶解定容,高速离心10000r/min,lOmin,待UPLC/MS检测。优选地,所述的步骤(1)中,残渣用甲醇再溶解后定容,过滤膜;待UPLC/MS检测。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应用范围广。赤潮爆发季节贝类中的腹泻性贝毒(DSP)的存在比较普遍,不论是保障食品安全还是赤潮监测都需要针对DSP的快速、准确的检测方法。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应用价值。2、液-质联用可准确分析藻类、贝类中的生物毒素,及时有效地监测毒素的污染情况。应用UPLC/Q-TOFMS检测DSP中的OA和DTXl有如下优势与传统的HPLC相比,UPLC 的速度、灵敏度要高数倍。Q-TOF MS兼具高灵敏度、高分辨率的特点,可以在极低的浓度下作全谱扫描、提供精确质量,能对微量腹泻性贝毒OA、DTXl进行鉴别和测定。3、样本预处理快,相对于传统的液质联用检测,单个样本预处理时间节省0. 5-lh。 经比较选择贝肉样,提取流程经简化,再比消化腺样本节省提取时间约lh。4、仪器自动进样,适于大批量生物样品的筛查。5、UPLC/Q-TOFMS可以对样本中的其它未知毒素进行鉴定。具体实施例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阐述。在液质联用快速检测贝肉中腹泻性贝毒的应用中,首先根据实施示例中样本快速前处理流程提取DSP,研究UPLC/Q-T0FMS对DSP粗体液的分析检测效果;针对贝肌肉样和消化腺样,再研究比较碱水解处理对染毒文蛤消化腺样本和肌肉样本中OA和DTXl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UPLC/Q-T0FMS能检测分析快速提取样本中的DSP,碱水解后染毒文蛤消化腺中OA和DTXl的含量相对于水解前剧烈增加,肌肉中毒素含量略有增加。鉴于水解过程耗时长(约Ih/样本),为简化预处理,决定选择肌肉样本,不经水解,可实现贝样的快速前处理。实施例1.称取2g已勻浆人工投喂染毒的文蛤肌肉样品于IOml离心管中,加入3mL 80% 甲醇水溶液。漩涡混勻lmin,超声振荡lmin,4°C离心(5000r/min,5min)。上清液移入另一干净离心管,残渣再按上述方法提取一次。合并上清液,加入5mL正己烷,漩涡混勻,静置分层弃去上层正己烷,重复一次,合并甲醇相,加入Iml水(含0. 2 %乙酸),用6ml三氯甲烷重复提取两次,合并下层的三氯甲烷相,用旋转蒸发仪通入队蒸干去掉有机相,残渣用HPLC 级甲醇再溶解,并定容至Iml (相当与2g肌肉/ml)。高速离心(lOOOOr/min,IOmin)或过 0. 22 μ m滤膜,待UPLC/MS检测。2. UPLC/Q-T0FMS分析电喷雾负离子模式,选择离子化后的OA、DTXl的分子离子-作为前体离子进行TOFMS扫描、测定。色谱条件UPLC Acquity BEH色谱柱 (2. ImmXlOOmm, 1. 7 μ m);流动相A相为含0. 1 %甲酸的水,B相为含0. 1 %甲酸的乙腈;流速0. 4mL/min ; 采用A B从Omin(85 15)到25min(l 99)的梯度程序洗脱;柱温40°C,自动进样量 20 μ L0质谱条件超高效液相色谱仪UPLC Acquity BEH, ESI电离源,负离子方式检测时喷雾电压为2. 6kV,雾化气流量700L/h,去溶剂温度350°C,离子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液质联用快速检测贝肉中腹泻性贝毒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贝类样品的制备:将贝样匀浆,加入75-85%甲醇水溶液,混匀振荡后,4℃离心,上清液加入正己烷萃取后,合并甲醇相,加入含乙酸的水,用三氯甲烷重复萃取,最后通入N2蒸干去掉有机相;残渣用甲醇再溶解定容,高速离心或过滤膜,待UPLC/MS检测;(2)UPLC/Q-TOFMS分析:ESI-模式,选择离子化后的OA、DTX1的分子离子[M-H]-作为前体离子进行T0FMS扫描、测定;(3)OA和DTX1标准曲线的制作,求出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结果显示:OA和DTX1的标准曲线分别为y=0.2504x-0.978,R2=0.999;y=0.2417x-0.557,R2=0.998,其中,x为峰面积,y为浓度,根据标准曲线以确定被检查贝类中OA和DTX1的含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饶涛何培民唐晨汪卿贾睿胡乐琴冯子慧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洋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