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609901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课题在于,提供可以在设有电梯的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而振动时,确保电梯内的乘客的安全,并且将电梯井道设备的损伤抑制在最小限度的电梯控制装置。作为解决手段,电梯控制装置具有检测长周期地震的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具有根据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的多个检测级别来控制电梯的管制运转的功能。还具有在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以上的级别时向外部进行通知的通知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梯控制装置。具体地讲,涉及在设有电梯的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而振动时,用于确保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并且将电梯井道设备的损伤抑制在最小限度的电梯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在以往的发生地震时的电梯控制装置中,以确保地震时的安全为目的,设置检测初期微动的P波地震探测器或检测主要振动的S波地震探测器,在所述地震探测器工作时, 使电梯停靠在最近楼层,在通过S波地震探测器检测到震级较大的地震时使电梯紧急停止,实施与检测级别对应的地震时管制运转。并且提出了以下方案,在这种地震时管制运转中,为了确保乘客的安全,能够迅速检测所述地震探测器不能检测的检测级别的地震,能够可靠地执行所述地震时管制运转 (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此外还提出了以下方案,在建筑物由于强风而振动时,为了防止绳索和轿厢接触井道内设备而破损,根据建筑物的位移量和持续时间,使得离开绳索和轿厢有可能接触井道内设备的楼层,限制该楼层的服务,从而尽可能地持续正常运转(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昭60-67379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昭60-61483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3M890号公报在以往的地震时管制运转中使用的地震探测器不能检测周期较长的地震(以下称为长周期地震),所以有可能产生在持续正常运转中导致绳索和缆线类摇动而损坏电梯的井道内设备的情况。并且,在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记载的方案中,即使能够检测长周期地震,但由于地震时管制运转的动作自身与以往相同,所以在停止中和行进中停靠于最近楼层时,该停靠楼层未必是相对长周期地震而言安全的楼层,由于绳索和电缆类与建筑物的振动共振, 有可能产生损坏电梯的井道内设备的情况。并且,像专利文献3中记载的那样,对绳索和线缆类与建筑物的振动共振的楼层限制服务,并持续正常运转时,由于地盘结构和建筑物结构,使得振动被放大,不能应对建筑物的共振以及有可能对建筑物和电梯井道内设备产生损害的长周期地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及电梯控制方法,其在设有电梯的建筑物由于长周期地震而振动时,确保电梯内乘客的安全,并且将电梯井道设备的损伤抑制在最小限度。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用于防止电梯的绳索和缆线与建筑物的摇动共振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接触,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其检测第1检测级别和大于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第2检测级别;以及控制盘,其在由所述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情况下,在外部设备上实施表示已检测到长周期地震的显示,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之后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级别的情况下,转移到管制运转。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转移到所述管制运转之后,当在行进方向上不存在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使电梯停靠在最近楼层,当在行进方向上存在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使电梯向预先设定的非共振楼层直行运转。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的电梯控制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电梯停靠在所述最近楼层之后,当乘客在预定时间内离开了电梯的情况下,降低电梯的速度,同时向预先设定的非共振楼层行进。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方法用于防止电梯的绳索和缆线与建筑物的摇动共振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接触,该电梯控制方法包括长周期地震检测步骤,在该步骤中,检测第 1检测级别和大于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第2检测级别;以及控制步骤,在由所述长周期地震检测步骤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情况下,在外部设备上实施表示已检测到长周期地震的显示,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之后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级别的情况下,转移到管制运转。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电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进入所述管制运转之后,当在行进方向上不存在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使电梯停靠在最近楼层,当在行进方向上存在非共振楼层的情况下,使电梯向预先设定的非共振楼层直行运转。此外,本专利技术的的电梯控制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电梯停靠在所述最近楼层之后,当乘客在预定时间内离开了电梯的情况下,降低电梯的速度,同时向预先设定的非共振楼层行进。根据本专利技术,可以检测以往的地震探测器不能检测到的长周期地震,使乘客更安全地避难。并且,可以降低由于长周期地震造成的建筑物的振动使得绳索和缆线类共振而冲击电梯的井道内设备致使其受损的可能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层站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内设备的立体图。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长周期地震管制运转的流程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使用图1 图4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整体结构的结构图。在图1中,4在电梯用井道1内移动的电梯轿厢2构成为通过主绳索4与对重3连接,通过使卷绕着该主绳索4的卷扬机5旋转,电梯轿厢2和对重3以吊瓶形式升降。6-1 6-6分别表示从1 层到6层的各个层站,电梯控制盘7控制卷扬机5的旋转,使电梯停靠在相应楼层。并且,电梯轿厢2和电梯控制盘7通过控制缆线8相连接,实施轿厢2内的各个装置的控制。并且,在井道1的顶部设有检测长周期地震的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在检测到长周期地震时,电梯控制盘7进行控制使电梯行进到预先设定的楼层并停止于此,以防止主绳索4、控制缆线8等与建筑物的振动进行共振并接触设在井道1的设备(未图示)而使其损坏。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具有第1检测级别(LVl)和大于第1检测级别的第2检测级别(LM)。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的第1检测级别(LVl)例如在单侧振幅超过5mm的建筑物的摇动持续1分钟时动作。并且,第2检测级别(LM)例如在单侧振幅超过IOmm的建筑物的摇动持续1分钟时动作。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层站设备的立体图。在图2中, 6表示电梯的各个层站,10表示分别设在各个层站6的层站操作盘;11表示设在层站操作盘10上的层站呼梯按钮装置,12表示设在层站操作盘10上的层站显示装置,13表示电梯的层站门。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轿厢内设备的立体图。在图3 中,2表示电梯轿厢,14表示设在轿厢2内的轿厢操作盘,15表示设在轿厢操作盘14上的轿厢呼梯按钮装置,16表示设在轿厢操作盘14上的轿厢显示装置,17表示电梯的轿厢门。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1的电梯控制装置的长周期地震管制运转的流程图。在图4中,在步骤S2中,在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未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LVl) 的期间内,在步骤Sl中正在执行正常运转的电梯继续步骤Sl的正常运转。在步骤S2中,当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LVl)时,在步骤S3 中,使层站显示装置12、轿厢显示装置16、监视盘(未图示)等外部设备执行已检测到长周期地震的显示(显示灯的亮灯等)。由此,具有在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LVl)以上的级别时,在转入管制运转之前向外部发出警报的通知功能。接着,在步骤S4中,判断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9是否处于未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 (LVl)的状态,在未检测到第1检测级别(LVl)时,在步骤S5中,使层站显示装置12、轿厢显示装置16、监视盘(未图示)等的显示灯在规定时间后(例如10分钟后)灭灯,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梯控制装置,其用于防止电梯的绳索和缆线与建筑物的摇动共振而与设置在井道内的设备接触,该电梯控制装置具有: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其检测第1检测级别和大于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第2检测级别;以及控制盘,其在由所述长周期地震检测装置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的情况下,在外部设备上实施表示已检测到长周期地震的显示,在检测到所述第1检测级别之后检测到所述第2检测级别的情况下,转移到管制运转。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利一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