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郑英斌专利>正文

温针灸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723 阅读:4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温针灸器由灸器、针管和手柄组成,其特征在于,针管位于灸器的中心,此温针器融针、灸、药于一体,克服了传统灸法中的灸温不易掌握,易发重烧伤、烫伤患者皮肤的缺陷,此种温针灸器可方便的完成恒温灸,补泻灸、药物灸等,且施灸操作方便、安全、节约针具及艾绒,是我国医学尤其是中医的发扬光大。(*该技术在200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中医针灸时的温针灸器。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针灸兼而并用往往有事半功倍之效果,但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常常是针多灸少,用针不用灸,究其原因是常规的灸法存在着火候不易掌握,火温不均匀,易发生烧伤、烫伤等缺陷。我国专利88215955.0公开了一种熏灸器,它由炉体和保护罩组成,炉体底部有灸孔,此熏灸器虽然克服了传统灸法的易烧伤的缺陷,但其无法完成温针和与针法相结合治疗。且灸孔单一,不能大面积灸疗。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温针灸器,此器具能融针、灸、药于一体,并使灸法随心所欲,克服传统灸法的缺陷。为完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的技术方案是在一可存放艾绒、药物的灸器中部,有一可穿插针具的针管,灸器上有灸孔和灸室。此温针灸器使灸药避免和皮扶直接接触发生烫伤,灸温易控制,可完成恒温灸,补写灸,按压灸等各种灸法,并融针灸药于一体,是传统医学的发扬光大。以下结合实施例附图对该温针灸器作详细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温针灸器的结构纵部图。图2是温针灸器的府视图。图3是温针灸器的附件垫片。图示说明1、器壁;2、隔板;3、灸孔;4、针管;5、气孔;6、灸室;7、手柄;8、垫片。参见附图,温针灸器由灸器和针管,手柄组成,灸器的器壁1为一薄筒状,器壁中部有一隔板2,隔板上有若干灸孔3,隔板中部固定有一可穿插针具的针管4,隔板中心有孔与针管相通,使针具通过针管可穿过整个灸器。隔板将灸器分为上下两个部分,上部分可存放艾绒或药物;为了助燃,上部器壁有若干气孔5。隔板下为灸室6,其下部器壁宜采用导热性能差的材料,如石棉或有机玻璃等,用以保护皮肤。此温针灸器的操作方法如下温针灸器的规格可有大中小多种型号,可按需要选用。大型灸器直径可以在7-8cm高3-4cm,可放艾绒5g左右,多用于脱症及痼冷之疾,如灸关元,神阙穴等;中型直径4-5cm,高2.5-3cm,可放艾绒3g左右,多用于躯干部,如灸命门,中脘穴等;小型直径2.5-3.5cm,高2-3cm,可放艾绒1.5-2g左右,多用于头部及四肢,如灸百会,足三里等,三种型号均可根据用量连续添加艾绒。使用时,在灸器中放艾绒,并使其燃烧,将灸室置于所选穴位之处,施针时必须将针具穿过针管方可。根据需要可先灸后针、或先针后灸,或针灸药同时进行。针体及所施部位的温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宜,如感觉烫烧较剧时可以加放附件垫片,如图3所示,垫片可以用厚纸片或其它材料制作,其上有灸孔和楔状缺口,用以过针。待温度稍有降低时去掉垫片,以保持较长时间的恒温灸。用温针灸器还可以较好的施行中医补写法治疗,补法是在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待艾绒燃尽再去掉灸器写法是在温度热到极点时从速取走灸器,使其骤然降温。该温针灸器施灸时操作简便,安全,并节约针具和艾绒,是传统中医的发扬光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温针灸器,其特征在于由含有灸孔和灸室的灸器,手柄及位于灸器中心可穿插针具的针管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温针灸器,其特征在于由含有灸孔和灸室的灸器,手柄及位于灸器中心可穿插针具的针管组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针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灸器由筒状器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英斌
申请(专利权)人:郑英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