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净水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6449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滤芯;其中壳体包括过滤部与位于该过滤部上方与该过滤部连通的盛水部,且过滤部底部具有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滤芯放置于过滤部的底部,滤芯的中心轴线与排水口的轴线对齐,且滤芯的外周壁与过滤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盛水部中的水进入过滤部,由滤芯的周壁进入滤芯,并通过过滤部的排水口排出。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净水器,盛水部中的水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很便利地进入过滤部,并且充分发挥了滤芯的过滤性能,保证了滤芯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净水器,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饮用水的净水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净水器一般包括用于盛水的容器、外壳和设置于该外壳内部的过滤部。容器内部的水经过滤部过滤净化后由出水口排出,从而获得所需要的净化水。具体来说,当水流经过过滤部时,过滤部中的滤芯对水进行过滤净化,以去除水中的各种杂质与气味,以获得需要的净化水。在现有技术中,作为滤芯的过滤材料没有特别的限定,但是,对于去除残留氯气和霉菌臭味、三卤甲烷等有机化合物、以及溶解性金属、降低硬度等目的, 则使用吸附材料较佳。此外,也可以使用过滤膜和吸附材料的组合作为滤芯使用,以进一步去除水中包含微生物及细菌的微粒状体。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布No. 2514505)公开了一种净水器,其中使用了吸附材料制成的筒状滤芯对所经过的水进行过滤。具体来说,在对比文件1所揭示的净水器中, 筒状滤芯水平地设置于筒状外壳内,该外壳的左右两侧具有两端盖,在两端盖中的一侧端盖上设置有进水口,且在两端盖的另一侧端盖上设置有出水口。水流经过一侧端盖上的进水口进入外壳内壁与筒状滤芯外壁之间的间隙,经过滤芯过滤后进入滤芯中央的净水通道,然后经过位于另一侧端盖上的出水口排出。进一步,在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公开公布 No. 2002-301311)中也公开了一种净水器,其中,由吸附材料制成的筒状滤芯竖直地放置于外壳中,在外壳的下端盖靠近外周缘的位置设置有进水口,且在该下端盖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水口。水流经过进水口进入壳体内壁与筒状滤芯的外壁之间的间隙,经过滤芯过滤后进入滤芯中央的净水通道,然后通过位于下端盖中心位置的出水口排出。专利文献1 日本专利公布No. 2514505专利文献2 日本专利公开公布No. 2002-301311但是,在上述结构的净水器中,净水器的外壳(尤其是外壳端盖)的结构复杂,且需要将各个部件(例如外壳、外壳端盖和滤芯)分开形成后装配在一起,导致装配过程较复杂且工作量较大。另外,在上述结构的净水器中,需要设置其他的装置(例如水泵)将水泵入外壳的进水口,增加了附加设备,提高了净水器的成本与体积。进一步,为了更好地发挥滤芯的过滤性能,需要随时控制外壳内的水位位置,增大了净水器的使用与控制难度。进一步,上述结构的净水器,在装配过程中很难保证各个部件(例如外壳、外壳端盖和滤芯)之间的对中性。当滤芯的净水通道与出水口和进水口之间的对中性较差(偏心)时,不能很好地发挥该滤芯的过滤性能,导致滤芯过快失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考虑到上述缺陷而做出的。本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净水器,该净水器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证滤芯与壳体和出水口之间的对中性,从而充分地发挥滤芯的过滤性能,并且该净水器的装配简单、使用便利。根据本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滤芯;其中壳体包括过滤部与位于该过滤部上方与该过滤部连通的盛水部,且所述过滤部底部具有排水口 ;滤芯放置于所述过滤部的底部,所述滤芯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排水口的轴线对齐,且所述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过滤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盛水部中的水进入所述过滤部,由所述滤芯的周壁进入滤芯,并通过所述过滤部的排水口排出。通过使用具有上述结构的净水器,盛水部中的水能够通过自身重力很便利地进入过滤部,从而省去了类如水泵的其他设备。并且,通过使用上述结构,充分发挥了滤芯的过滤性能,保证了滤芯的使用寿命。较优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净水器中,滤芯具有围绕该滤芯的中心轴线设置的净水通道,当滤芯放置于过滤部的底部时,该净水通道与所述过滤部的排水口对中,且所述间隙各处均等。较优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净水器中,滤芯包括滤材与设置于所述滤材端部的端盖,所述端盖设置有围绕着滤芯的中心轴线设置的管状凸台;当所述滤芯放置于所述过滤部的底部时,所述管状凸台插入所述过滤部的排水口,并且所述管状凸台的外周壁与所述过滤部的排水口的内周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圈,用于液体密封。通过这样的结构,能够以简单的结构保证滤芯与排水口之间的对中性,从而保证了水流的顺畅与滤芯的使用寿命。较优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净水器中,盛水部呈径向尺寸大于过滤部的喇叭口外形,且该盛水部的容积大于过滤部的容积。通过这样的结构,以简单的结构保证了水能够顺畅地流动,且保证了净水器的过滤性能。较优地,在本技术提供的净水器中,过滤部呈圆柱外形,且滤芯也呈圆柱外形。较优地,在本技术所提供的净水器中,滤芯由活性炭通过粘合剂固化形成。以下根据本技术所揭露的目的、功效,以及结构组态,列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净水器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描述的净水器可以应用于家用饮水机,工业用净水器等中。为了方便说明本技术的结构组态,以及使用状态,以下的实施例将以作为家用饮水机的净水器为基础进行说明。下面将参照后附的说明书附图介绍根据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如附图1所示,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1和设置于该壳体1内部的滤芯21。壳体1包括过滤部12与位于该过滤部12上方且与该过滤部12连通的盛水部11。过滤部12底部具有排水口 23。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的底部。滤芯 21的中心轴线与排水口 23的轴线对齐。滤芯21的外周壁与过滤部12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22。在该净水器处于使用状态时,盛水部11中的水进入过滤部12,由滤芯21的周壁进入滤芯21,并通过过滤部23的排水口排出。更具体地,根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净水器中,过滤部12与盛水部11沿着竖直方向排列,且盛水部11位于过滤部12的上方。过滤部12的底部的中心位置设置有排水口 23,且吸附材料制成的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的底部。当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 的底部时,滤芯21的外周壁与过滤部12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22。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滤芯21形成为具有圆筒状外形,且过滤部12也呈圆筒状外形,过滤部12的内径尺寸大于滤芯21的外径尺寸。当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的底部时,该滤芯21的中心轴线与过滤部12的中心轴线重合对齐,从而该滤芯21的中心轴线与过滤部12的底部中心位置的排水口 23的轴线重合对齐,且滤芯21的外周壁与过滤部12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22, 且该间隙22沿滤芯21的外周壁的一周各处均等。更进一步,在本实施例中,滤芯21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上端盖31和下端盖32。其中,上端盖31覆盖滤芯21的全部上端面,以保证水不能从该滤芯21的上端面进入滤芯;滤芯21的下端盖32覆盖滤芯21的下端面,且在该下端盖32的中心位置形成有出水孔25。当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时,可以使得该下端盖3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到过滤部12底部,以使得该滤芯21相对于过滤部12定位,从而位于下端盖32的中心位置的出水孔25的中心轴线与排水口 23的中心轴线重合对齐,即该出水孔25与排水口 23对中,以确保过滤后的水能够顺利地排出。更进一步,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滤芯21的中心围绕着该滤芯21的中心轴线形成有净水通道24,当滤芯21放置于过滤部12的底部时,该净水通道24、出水孔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净水器,包括:中空的壳体和设置于该壳体内部的滤芯;其中所述壳体包括过滤部与位于该过滤部上方与该过滤部连通的盛水部,且所述过滤部底部具有排水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滤芯放置于所述过滤部的底部,所述滤芯的中心轴线与所述排水口的轴线对齐,且所述滤芯的外周壁与所述过滤部的内周壁之间形成有间隙;所述盛水部中的水进入所述过滤部,由所述滤芯的周壁进入滤芯,并通过所述过滤部的排水口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竹田初美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丽阳可菱水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