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605103 阅读:2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三孔插座,三孔插座具有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地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连接,所述加温装置由硅胶片、电热丝和温控器组成,所述电热丝与温控器串联且内嵌在硅胶片上,所述硅胶片与蓄电池单元的外面贴合。优点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显著增大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蓄电容量并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性能。(*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蓄电池
,特别是涉及一种骑行车辆用的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
技术介绍
蓄电池因具有绿色环保以及体积小等优点而被作为储能装置或驱动电源广泛使用。随着我国电动自行车和电动三轮车
的飞速发展,使得蓄电池的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也对蓄电池的使用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蓄电池是贮存化学能量,于必要时放出电能的一种电气化学设备,蓄电池的储存容量受温度影响。当蓄电池的温度降低,则其容量亦会因以下理由而显著减少1.电池内的电解液不易扩散,两极活性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变慢。2.电解液之阻抗增加,电瓶电压下降,蓄电池的容量会随蓄电池温度下降而减少,造成蓄电时充不满,放电时放电浅。因此,蓄电池冬季比夏季使用的时间要短,实际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蓄电池,其在冬季的蓄电容量相比常温(25°左右)下的蓄电容量要减少近30%,会严重影响电动车在冬季或其它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增大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蓄电容量和放电容量从而提高蓄电池的使用性能的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三孔插座,三孔插座具有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地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连接,所述加温装置由硅胶片、电热丝和温控器组成,所述电热丝与温控器串联且内嵌在硅胶片上,所述硅胶片与蓄电池单元的外面贴合。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的并联线路上串联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电池壳体上。所述地线端子连接在加温装置与电池组的并联线路上,且地线端子与火线端子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且仅串联控制开关。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由于本新型采用如上技术方案,即在现有的电池壳体内加设加温装置。加温装置可以在冬季或其它低温的使用条件下对电池组进行加温,使电池单元的温度保持在常温(25°左右)状态下,避免电池单元因温度过低而使其难以充电和放电,造成蓄电容量变小,提高蓄电池在低温条件下的使用性能。对经常置于室外的电动自行车所使用的蓄电池而言,可以大幅度提高蓄电池在冬季的蓄电容量,从而提升电动自行车冬季的使用性能。本加温装置中使用硅胶片作为加热介质,可以有效防止漏电或温控失灵后短路产生的高温影响电池安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新型中实施例一的电路连接的示意图;图3是本新型中实施例二的电路连接的示意图;图中1、电池组;2、电池壳体;3、加温装置;3-1、硅胶片;3-2、电热丝; 3-3、温控器;4、控制开关;5、三孔插座。具体实施方式为能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及功效,兹例举以下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实施例一请参阅图1和图2,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组1和包覆在电池组外的电池壳体2。电池壳体2上具有三孔插座5,三孔插座5具有零线端子N、火线端子 L和地线端子E。在电池壳体2内部设有加温装置3,本加温装置3由硅胶片3-1、内嵌在硅胶片3-1上的电热丝3-2和温控器3-3组成,电热丝3-2与温控器3_3串联,硅胶片3_1与电池组1的外面贴合。所述加温装置3与电池组1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5的零线端子N和火线端子L连接。蓄电池工作时,蓄电池为硅胶片3-1内的电热丝3-2提供电压,使电热丝3-2产生热量并对电池组1进行加温,以此保证蓄电池在低温的使用环境下不会减小蓄电容量。根据蓄电池的设计以及使用要求,上述电池壳体2内的电池组1可由一个或多个蓄电池单元组成,在具有多个蓄电池单元的情况下,为了保证每个蓄电池单元被均勻加温受热,可以采用多个硅胶片3-1分别对每个蓄电单元加温。上述温控器3-3的作用是为了避免电热丝3-2对电池组1持续过度加热,选用合适的温控器规格,使得温控器3-3在温度大于30°或小于20°的条件下断开,以此使电热丝3-2对电池组1进行间断加热,维持电池组1的温度在一个合适的温度段内。如图2所述,在加温装置3与电池组1的并联线路上还串联有控制开关4,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和使用环境开启(闭合控制开关)或关闭(断开控制开关)加温装置3。蓄电池放电时,控制开关4闭合,电热丝3-2、温控器3-3、控制开关4与电池组1的正负极端构成闭合回路,电池组1为加温装置3提供电源,加温装置3为电池组1加温;蓄电池充电时,控制开关4闭合,电热丝3-2、温控器3-3、控制开关4与三孔插座5的火线端L和零线端N构成闭合回路,蓄电池的充电器为加温装置3提供电源,保证蓄电池的蓄电容量。实施例二为了避免人们在关闭电动车电源之后忘记关闭控制开关4,使电池组1对加温装置3持续长时间供电,造成电池的能量浪费,在其他结构不变的条件下,电池的开关控制结构可以采用如下方式如图3所示,三孔插座5的地线端子E连接在加温装置3与电池组1 的并联线路上,且地线端子E与火线端子L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且仅串联控制开关4。上述地线端子E是与电动车的电源开关连接的,电动车的电源开关分为0、1、2三个档位,在控制开关4断开的条件下,电源开关处于0档时,电池无输出;电源开关处于1档时,电池输出给电动车的电动机;电源开关处于2档时,电池输出给电动车的电动机,同时地线端子E与火线端子L在电动车的电源开关处连接,电池组1为加温装置3供电,加温装置3为电池组1加温。上述开关控制结构中,通过电动车的电源开关来控制加温装置3与电池组1的并联线路的闭合和断开,人们在不使用电动车而关闭电源时,加温装置3与电池组1的并联线路始终是断开的,可避免能量浪费。当电池充电时,可在充电器上安装开关,开关用于在电池外侧断开或链接地线端子E与火线端子L,实现在电池充电过程中,加温装置3为电池组1加权利要求1.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三孔插座,三孔插座具有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地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连接,所述加温装置由硅胶片、电热丝和温控器组成,所述电热丝与温控器串联且内嵌在硅胶片上,所述硅胶片与蓄电池单元的外面贴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的并联线路上串联控制开关,所述控制开关安装在电池壳体上。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地线端子连接在加温装置与电池组的并联线路上,且地线端子与火线端子之间通过导线串联且仅串联控制开关。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三孔插座,三孔插座具有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地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连接,所述加温装置由硅胶片、电热丝和温控器组成,所述电热丝与温控器串联且内嵌在硅胶片上,所述硅胶片与蓄电池单元的外面贴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蓄电池的充放电加温增容结构,包括电池壳体和设置在电池壳体内部的电池组,所述电池壳体上具有三孔插座,三孔插座具有零线端子、火线端子和地线端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池壳体内部设有加温装置,所述加温装置与电池组通过导线并联后与三孔插座的零线端子和火线端子连接,所述加温装置由硅胶片、电热丝和温控器组成,所述电热丝与温控器串联且内嵌在硅胶片上,所述硅胶片与蓄电池单元的外面贴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苏咏伟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市三枪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