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伏太阳能电池
,涉及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太阳能电池的应用是解决下一代能源危机的主要途径之一。太阳能是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可再生、清洁能源,最有潜力成为世界的主流能源,其开发和利用已得到人们广泛地关注。太阳能电池主要利用光生伏特效应把光能转化为电能,2000年以来,太阳能电池产业保持着快速增长的发展趋势,到2010底,全球太阳能电池装机容量已近20GW,这些电池包括晶硅太阳能电池、硅基薄膜太阳能电池、砷化镓太阳能电池、铜铟硒太阳能电池、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等。现行的太阳能电池对太阳光谱中较短波长的太阳光具有较好地吸收,然而普遍存在对长波长太阳光,尤其是近红外太阳光吸收作用不强的问题,根据太阳光光谱能量分布,波长在600纳米以上的长波段的太阳光占到整个太阳光谱总能量的30%,如果太阳能电池对长波长入射光能有效地进行吸收,这将极大地提高太阳能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进而大幅降低太阳能电池的成本,并提升太阳能电池在长波长辐射环境下的工作性能。金属纳米颗粒是近年来纳米光子学研究领域中开发的新型纳米光电材料,金属 ...
【技术保护点】
(10);在透明玻璃(1)与透明导电薄膜(3)之间设有金属纳米颗粒层(2);染料敏化剂(5)位于氧化还原电解质(6)的上表面。1.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电池为层状结构,自上至下顺序为透明玻璃(1)、第一透明导电薄膜(3)、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4)、氧化还原电解质(6)、纳米铂层(7)、第二透明导电薄膜(8)、砷化镓光伏层(9)、背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该太阳能电池为层状结构,自上至下顺序为透明玻璃(1)、第一透明导电薄膜(3)、纳米多孔氧化物薄膜G)、氧化还原电解质(6)、纳米钼层(7)、第二透明导电薄膜(8)、砷化镓光伏层(9)、背电极(10);在透明玻璃(1)与透明导电薄膜(3)之间设有金属纳米颗粒层O);染料敏化剂(5)位于氧化还原电解质(6)的上表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金属纳米颗粒层(2)的基本单元形状包括球形、椭球形、纳米棒、纳米碟、纳米三角板,尺寸范围为数纳米到数百纳米;金属纳米颗粒层( 共振谐振峰在600-1000纳米的近红外波段。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光谱吸收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第一透明导电薄膜(3)、第二透明导电薄膜⑶的材料包括氧化铟锡(ITO)、掺氟氧化锡(FTO),厚度为数纳米到几十纳米。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宽光谱吸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彤,朱圣清,张晓阳,娄朝刚,
申请(专利权)人:东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