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科伯专利>正文

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656895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所述的按摩装置包含有揉搓机构与捏拿机构,所述的揉搓机构是枢设有二组具上、下按摩滚轮的上、下摆动板,其主要是在于所述的捏拿机构以马达与皮带轮组驱动一捏拿轴,所述的捏拿轴的两端是分别枢设一曲柄连杆组,各曲柄连杆组的连杆则分别枢接在具下按摩滚轮的下摆动板;如此,可易于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位,而便利调整各上、下按摩滚轮的间距,以获致不同揉搓、捏拿的按摩位置与力道,达到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与按摩舒适性的使用效益。(*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提供一种可易于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 位,而便利调整各上、下按摩滚轮的间距,以获致不同揉搓、捏拿的按摩位置与 力道,而更加提升使用便利性与按摩舒适性的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
技术介绍
在现今,腰酸背痛已成为一种文明病,许多运动器材与按摩机即应运而生,请参阅图l、图2,是申请人申请并经核准的中国台湾专利第94107217号按摩 机的按摩装置专利案,所述的按摩装置包含有揉搓机构1与捏拿机构2,所述 的揉搓机构1是以马达11驱动一揉搓轴12旋转,所述的揉搓轴12的两端是枢设 有向外偏心的揉搓轴套13,并在各揉搓轴套13的外部装设有摆臂14,各摆臂14 分别枢接一组上、下摆动板15、 16,上、下摆动板15、 16各装设一上按摩滚轮 17与下按摩滚轮18,而捏拿机构2是在摆臂14与下摆动板16上分别设有作动片 21、 22,并在二作动片21、 22间设有一气压袋23,所述的气压袋23是由一充气 器24控制充气或泄气,另在二作动片21、 22的顶面间设有一弹簧25,用来辅助 作动片22复位;在执行揉搓按摩时,可控制马达ll驱动揉搓轴12旋转,所述的 揉搓轴12即以揉搓轴套13带动摆臂14与上、下摆动板15、 16作动,而可使上、 下按摩滚轮17、 18顺畅作一间隔变化,以对人体背部进行尤如揉搓身体的揉搓动 作,达到揉搓按摩的使用效益,请参阅图2,在进行捏拿按摩时,可令上按摩滚 轮17先跨放置在人体的肩部,并控制充气器24将气体注入在气压袋23,使气压 袋23膨胀而顶推两侧的作动片21、 22,由于作动片21是固定,另一作动片22 即受气压袋23的顶推,而以枢轴为旋转中心作向下摆动,并拉伸弹簧25,使下 摆动板16另一端的下按摩滚轮18向上摆动,俾以及上按摩滚轮17作一配合,而 捏拿肩部的肌肉,当释放气压袋23的气体后,作动片22因无外力顶推,即利用 弹簧25的回复弹力而向上摆动复位,并使下摆动板16另 一端的下按摩滚轮18 向下摆动,而放松捏拿肩部的肌肉,俾肩部的一捏一放动作,达到捏拿按摩的使用效益。但是,请参阅图l、图3所示,此一捏拿机构虽可达到捏拿按摩的使用效益, 但其是利用气压袋23的完全膨胀或收縮而促使作动片22作动,令作动片22带动 下摆动板16另一端的下按摩滚轮18作上、下摆动,以捏、放肩部的肌肉,由于 下按摩滚轮18的摆置角度也关系着揉搓机构1的揉搓按摩位置与力道,例如下按 摩滚轮18摆置接近上按摩滚轮17,则揉搓按摩位置即会随的改变,但因气压袋 23的充气量不易控制,导致使用者无法便利而迅速地调整气压袋23的充气程度, 以控制作动片22带动下按摩滚轮18确实摆动至所需角度,以致仅可使下按摩滚 轮18随气压袋23的完全膨胀或收縮,而摆动至最高点或最低点定位,造成使用 者无法控制下按摩滚轮作多段不同角度的摆置定位,而改变按摩位置与力道的缺 失。故,如何设计一种可易于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位,而 便利调整各上、下按摩滚轮的间距,以获致不同揉搓或捏拿的按摩位置与力道, 而更加提升按摩舒适性的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即为业者研发的标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易于利用曲 柄连杆组带动下按摩滚轮确实摆动至所需角度,更可作分段摆置不同角度定位, 而便利调整各上、下按摩滚轮的间距,以获致不同揉搓或捏拿的按摩位置与力道, 达到更加提升按摩舒适性的使用效益。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所述的按摩装置是枢设有二组具上、下按 摩滚轮的上、下摆动板,并设有一捏拿机构用来带动下按摩滚轮进行捏拿按摩, 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捏拿机构是以驱动源驱动一捏拿轴,所述的捏拿轴的两端分 别枢设有曲柄连杆组,各曲柄连杆组的连杆则分别枢接在具有下按摩滚轮的下摆 动板,进而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位。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可易于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位,而便利调整各上、下按摩滚轮 的间距,以获致不同揉搓或捏拿的按摩位置与力道,而更加提升按摩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现有台湾专利第94107217号专利案的捏拿机构示意图;图2:现有捏拿机构的使用示意图;图3:现有捏拿机构的下按摩滚轮摆动示意图;图4:本技术捏拿机构的外观图;图5:本技术捏拿机构的另一外观图图6:本技术捏拿机构的侧视图;图7:本技术捏拿机构的使用示意图(一);图8:本技术捏拿机构的使用示意图(二);图9:本技术捏拿机构的使用示意图(三);图10:本技术捏拿机构的使用示意图(四)。附图标记说明l-揉搓机构;ll-马达;12-揉搓轴;13-揉搓轴套;14-摆臂; 15-上摆动板;16-下摆动板;17-上按摩滚轮;18-下按摩滚轮;2-捏拿机构;21-作动片;22-作动片;23-气压袋;24-充气器;25-弹簧;3-揉搓机构;31-马达;32-传动组;33-揉搓轴;34-揉搓轴套;35-摆臂;36-上摆动板;37-下摆动板;38-上 按摩滚轮;39-下按摩滚轮;4-捏拿机构;41-马达;42-皮带轮组;43-捏拿轴;44-曲柄;45-连杆。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4、图5、图6所示,是本技术捏拿机构应用在按摩机按摩装置 的示意图,所述的按摩装置包含有揉搓机构3与捏拿机构4,所述的揉搓机构3 是设有一为马达31的驱动源,并以马达31驱动一传动组32,再利用传动组32 传动一揉搓轴33旋转,所述的揉搓轴33的两端是枢设有向外偏心的揉搓轴套34, 并在各揉搓轴套34的外部装设一摆臂35,各摆臂35的前端是分别枢接一组上、 下摆动板36、 37,所述的上摆动板36是枢设有上按摩滚轮38,而下摆动板37 则枢设有下按摩滚轮39,其主要是在于所述的捏拿机构4是设有一为马达41的 驱动源,并以马达41驱动一为皮带轮组42的传动组,所述的皮带轮组42是驱动 一捏拿轴43,所述的捏拿轴43的两端分别设有一曲柄连杆组,其曲柄44是装设 在捏拿轴43上,并枢接有连杆45,所述的连杆45的另一端则枢接在具下按摩滚 轮39的下摆动板37,用来带动下摆动板37作动。 请参阅图7所示,在进行捏拿按摩时,可控制按摩装置带动上按摩滚轮38 先跨放置在人体的肩部,所述的捏拿机构4即以马达41驱动皮带轮组42,而利 用皮带轮组42带动捏拿轴43旋转,所述的捏拿轴43可带动两端的曲柄44作顺 时针旋转,由于曲柄44是位于A点的起始位置,而可牵动枢接的连杆45位于最 后方位置,所述的连杆45也带动枢接的下摆动板37摆放置在最低点位置,使下 摆动板37的下按摩滚轮39作第一段角度摆置,并与上摆动板36的上按摩滚轮 38保持最大的间距。请参阅图8所示,当捏拿轴43带动曲柄44由A点向上摆动至B点位置时, 由于曲柄连杆组的作动确实,所述的曲柄44是带动枢接的连杆45向前位移,令 连杆45顶推下摆动板37向上摆置,所述的下摆动板37即带动下按摩滚轮39向 上位移,使下按摩滚轮39位于第二段角度摆置,并便利而迅速地改变上、下按摩 滚轮38、 39的间距。请参阅图9所示,当捏拿轴43带动曲柄44由B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所述的按摩装置是枢设有二组具上、下按摩滚轮的上、下摆动板,并设有一捏拿机构用来带动下按摩滚轮进行捏拿按摩,其特征在于:    所述的捏拿机构是以驱动源驱动一捏拿轴,所述的捏拿轴的两端分别枢设有曲柄连杆组,各曲柄连杆组的连杆则分别枢接在具有下按摩滚轮的下摆动板,进而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动与分段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按摩机按摩装置的捏拿机构,所述的按摩装置是枢设有二组具上、下按摩滚轮的上、下摆动板,并设有一捏拿机构用来带动下按摩滚轮进行捏拿按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捏拿机构是以驱动源驱动一捏拿轴,所述的捏拿轴的两端分别枢设有曲柄连杆组,各曲柄连杆组的连杆则分别枢接在具有下按摩滚轮的下摆动板,进而控制下摆动板带动下按摩滚轮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科伯
申请(专利权)人:陈科伯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