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专利>正文

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61606 阅读:2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式内聚光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 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 成;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 接,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热管1置于内 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 装纳米导热浆层7,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 体,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本发明专利技术具 有成本较低、更高的集热温度、更强的承压能力和可靠性更高等优点,使得集热 器在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集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式内聚光集热器,属太阳能 热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以及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来说,目前的热管真空管式 太阳能集热器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 不采用热管作为吸热元件的(如申请号分别为200510075639.7、 200710202123.3的中国专利等),由于水直接在玻璃管内沿管壁流动,从而使的所 产生的水垢直接附着在玻璃管壁面,影响了太阳光线的透射;另外由于玻璃管本 身的强度较低,从而使整个集热器承压能力较差。不论这种集热器是否采用聚光 装置来提高集热温度,其可靠性都是无法解决的。如申请号为200510086598.1的 中国专利所提出的结构,由于采用的是直通式金属管,面临着承压能力或玻璃金 属密封的可靠性问题。2) 采用热管作为吸热元件且不聚光的,目前来说主要是将其置于双层玻璃管 内,热管两侧加装翅片来提高效率(如申请号为01141781.1的中国专利)。但是, 由于太阳能转换成的热能经过一层玻璃管壁的导热,在经过对流和辐射传递给热 管,最后通过热管的相变换热传递给工作流体,这个过程与不采用热管的集热器 相比,势必降低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成,其中所述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接,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所述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层(7);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所述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成,其中所述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接,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所述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层(7);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所述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 式密封装置由密封基体(ll)、螺纹压盖(8)、垫片(2)、填料(9)组成;所述填料(9) 和垫片(2)置于热管(1)与密封基体(11)之间,所述密封基体(11)与联箱(10)焊接, 螺纹压盖(8)的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许辉庄骏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许辉庄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