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红专利>正文

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61606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力式内聚光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 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 成;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 接,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热管1置于内 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 装纳米导热浆层7,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 体,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本发明专利技术具 有成本较低、更高的集热温度、更强的承压能力和可靠性更高等优点,使得集热 器在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管集热器,特别涉及一种压力式内聚光集热器,属太阳能 热利用领域。
技术介绍
对于太阳能热水器以及中高温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来说,目前的热管真空管式 太阳能集热器一般存在以下问题1) 不采用热管作为吸热元件的(如申请号分别为200510075639.7、 200710202123.3的中国专利等),由于水直接在玻璃管内沿管壁流动,从而使的所 产生的水垢直接附着在玻璃管壁面,影响了太阳光线的透射;另外由于玻璃管本 身的强度较低,从而使整个集热器承压能力较差。不论这种集热器是否采用聚光 装置来提高集热温度,其可靠性都是无法解决的。如申请号为200510086598.1的 中国专利所提出的结构,由于采用的是直通式金属管,面临着承压能力或玻璃金 属密封的可靠性问题。2) 采用热管作为吸热元件且不聚光的,目前来说主要是将其置于双层玻璃管 内,热管两侧加装翅片来提高效率(如申请号为01141781.1的中国专利)。但是, 由于太阳能转换成的热能经过一层玻璃管壁的导热,在经过对流和辐射传递给热 管,最后通过热管的相变换热传递给工作流体,这个过程与不采用热管的集热器 相比,势必降低工作流体的温度。从而使集热器的使用范围受到了很大限制。3) 采用热管作为吸热元件且引入聚光装置的,这种类型的集热器一般是将聚 光器和热管同时封装在双层玻璃管的内管内部(如申请号为200510094657.X的中 国专利),这种结构热管和聚光器所处的空间真空度难以保证,若要提高真空度, 就带来了热管管壁和玻璃管的封接问题,即金属与玻璃的可靠封接问题,目前来 说只有可伐合金材料可以胜任,而这种材料的价格较高,从而提高了集热器的造 价,不利于技术的推广。4) 目前的技术中,热管与联箱的连接一般使用内孔为圆柱形的接头底座(如申请号为200510008450.6的中国专利,专利号为ZL200620004190.5的中国专利 等提出的密封结构),这种方式对于常压或低压的热水系统可靠性较高,但对于高 压系统来说,其结构形式很容易造成密封不可靠。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一种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 CPC聚光装置6、热管l、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 盖3组成,其中所述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 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接,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 光装置6;所述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层7;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 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所述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 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优选内玻璃管4的外壁覆有选择性吸收涂层,用以吸收CPC聚光装置聚集的 太阳辐射能;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7的聚焦处(内玻璃管置于CPC聚 光器的底部),热管置于内玻璃管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同轴布置,热管外壁与内玻 璃管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所述纳米导热浆层7的纳米导热浆由导热系数大 于200W/m'K的粒径10~200纳米的颗粒物与导热液混合而成,体积比1:1 10:1, 优选纳米的颗粒物为铝粉或铜粉。在外玻璃管和内玻璃管的封接处设有端盖,其 作用是将纳米导热浆封装于内玻璃管与热管之间。端盖3中心开孔,用于热管1 伸出。所述热管1的冷凝段插入联箱10;处于玻璃管中的热管部分为热管的蒸发 段,处于联箱中的热管部分为热管的冷凝段。当太阳平行光照射到处在双层玻璃管间的CPC聚光装置时,所述CPC聚光 装置将太阳光全部反射到内玻璃管的外壁面,通过外壁面所涂覆的选择性吸收涂 层将辐射能吸收,使得内玻璃管外壁面温度升高,再依次通过内玻璃管壁、纳米 导热浆、热管管壁的导热将热量传递至热管,使得热管正常工作,以相变换热的 方式最终将热量传递给联箱内的水。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方案是 由于采用了双层玻璃管间内聚光的方案,可以使得集热器实现较高的集热温度,进而使联箱中的压力非常高,这样一来常规的热管-联箱连接方式就不足以实现可 靠的密封。必须采用承压能力更高的连接方式。因此,本专利技术提出了压力式密封 装置,所述压力式密封装置由密封基体11、螺纹压盖8、垫片2、填料9组成;所述填料9和垫片2置于热管1与密封基体11之间,所述密封基体11与联箱10 焊接,螺纹压盖8的外螺纹与密封基体11的内螺纹紧密配合,所述螺纹压盖8通 过螺纹的预紧力压迫垫片2进而压迫填料9实现联箱10与热管1间的密封;所述 密封基体ll中充装填料9的空腔朝向螺纹压盖8的一端为圆柱形,另一端为圆台 形,且圆台的小端朝向联箱IO。密封基体的外壁面与联箱的开孔边缘焊接,其内孔朝向联箱的一端为圆柱形, 且内径与热管的外径相同,另一端的内螺纹与螺纹压盖的外螺纹紧密配合,中间 形成的空腔中充装填料,填料与螺纹压盖之间放置垫片,充装填料的空腔朝向压 盖的一端为圆柱形,另一端为圆台形,且圆台的小端朝向联箱。这种结构与常规 密封方式相比,在压盖和垫片压迫填料时,在圆台处将产生更大的形变量,从而 达到承受更高压力的目的。有益效果1) 采用双层玻璃管之间放置CPC聚光装置、双层玻璃管间抽真空的方式, 使得聚光装置的高反射涂层可以长效的处于真空环境中,由于双层玻璃管的封接 技术非常成熟,因此提高了集热器的可靠性,与采用可伐合金的集热器相比具有 较低的成本。2) 同样由于采用了双层玻璃管封接,且在内玻璃管外壁涂覆选择性吸收涂层的方式,使得选择性吸收涂层也可以长效地处于真空环境中,进一步提高了集热 器的可靠性。3) 由于采用了纳米导热浆作为导热介质,依靠其极高的导热系数,可以达到 更高的集热温度,使得集热器在民用和工业领域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4) 由于采用了压力式密封装置,与常规的太阳能热水系统相比,具有更强的 承压能力,且可靠性更高。附图说明图i一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一本专利技术的横截面图。5图3—~^本专利技术的密封部分详图。其中l-热管,2-垫片,3-端盖,4-内玻璃管,5-外玻璃管,6-聚光装置, 7-纳米导热浆,8-螺纹压盖,9-填料,10-联箱,ll-密封基体.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l、图2、图3所示,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结构包括由密封基体ll、 螺纹压盖8、垫片2、填料9组成的压力式密封装置、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 CPC聚光装置6、热管1以及端盖3。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在开口处相互封接, 其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并且抽成真空。CPC聚光装置6的表面采用镀 铝工艺使其具有高反射率,用以高效的反射太阳光,内玻璃管4的外壁覆有选择 性吸收涂层,用以吸收CPC聚光装置6聚集的太阳辐射能;内玻璃管4置于CPC 聚光装置的聚焦处,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的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 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7。密封基体11的外壁面与联箱10的开孔边缘焊接,其内孔朝向联箱10的一端 为圆柱形,且内径与热管1的外径相同,另一端的内螺纹与螺纹压盖8的外螺纹 紧密配合,中间形成的空腔中充装填料9,填料9与螺纹压盖8之间放置垫片2, 充装填料9的空腔朝向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成,其中所述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接,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所述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层(7);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所述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

【技术特征摘要】
1.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由压力式密封装置、联箱(10)、外玻璃管(5)、内玻璃管(4)、CPC聚光装置(6)、热管(1)、纳米导热浆层(7)以及端盖(3)组成,其中所述热管(1)同轴穿过压力式密封装置;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开口处相互封接,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的夹层之间设有CPC聚光装置(6);所述热管(1)置于内玻璃管(4)内部并且与内玻璃管(4)同轴布置;热管(1)外壁与内玻璃管(4)内壁之间充装纳米导热浆层(7);所述外玻璃管(5)和内玻璃管(4)之间的空腔抽成真空或充入惰性气体;所述内玻璃管(4)置于CPC聚光装置(6)的聚焦处,管口处设有端盖(3)。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力式内聚光热管集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力 式密封装置由密封基体(ll)、螺纹压盖(8)、垫片(2)、填料(9)组成;所述填料(9) 和垫片(2)置于热管(1)与密封基体(11)之间,所述密封基体(11)与联箱(10)焊接, 螺纹压盖(8)的外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红许辉庄骏
申请(专利权)人:张红许辉庄骏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8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