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廖科囿专利>正文

脚底按摩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836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脚底按摩垫,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不需使用电力 的脚底按摩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脚底按摩垫,由设置在基板上的踏座和突起组成,所述基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所述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之间设有突起区和按摩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不同大小的突起,提供对局部或全面的脚底按摩,且不需要电力驱动,只需要自行选择按摩方式,不仅提供脚底按摩的保健功能,更提升使用者的趣味性,增进了使用乐趣。(*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按摩垫,特别是一种脚底按摩垫
技术介绍
由于人的脚底隐藏并连接着人体五脏六腑的经脉,藉借按摩对脚 底施加压力,可以增强渗透性和毛细血管的通透性,把营养物质、氧 气、淋巴液等送入组织,并且回收各器官组织的代谢废物,由肝、肺 代谢而经肾脏排毒。因此打通经脉、去血化淤,调节身心,改善并调 整脏腑功能。脚底按摩通过人手按压,可达到刺激的效果,为了方便 使用,目前也专利技术出电动按摩机,但由于此类的电动按摩机体积大, 占用空间多,耗电量大,并且循环速度是匀速震动,对脚底部分区域 需要用适当的时间来施压的按摩者来说,电动按摩机无法达到理想的 效果,因此使用一点时间后,便不想使用,给消费者造成不必要的金 钱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不 需使用电力的脚底按摩垫。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脚底按摩垫,由设置在基板上的踏座和突起组成,所述基板的两端对称设 置有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所述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之间设有突起区和按摩区。本技术所述突起区设有至少一个相近第一踏座的第一突起和 至少一个相近第二踏座的第二突起。本技术所述第一突起为两个,所述第二突起为两个。 本技术所述第二突起的直径小于第一突起且隆起高于第一突起。本技术所述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之间设有脚形的第一按摩区 和第二按摩区,所述第一按摩区和第二按摩区内布列有球径小于第-一 突起和第二突起的突粒。本技术所述第一踏座上设有凹凸的纹理且表面圆弧度和高度 均大于第二踏座。本技术所述第一踏座由第一高座和相邻的第一低座组成,两 者连伸为一直线,且第一高座位于外端,所述第二踏座由第二高座和 相邻的第二低座组成,两者连伸为一直线,且第二高座位于外端。本技术所述第一高座和第一低座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低座之 间开有缺口,所述第二高座和第二低座有两个且对称设置,低座之间 开有缺口。本技术所述第一按摩区和第二按摩区之间且分别对应脚尖和 脚跟的位置设置有圆顶的第三突起。本技术所述第三突起的外径大于按摩区的突粒,但小于第一 突起和第二突起。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通过采用不同大小的突起,提供对局部或全面的脚底按摩,且不需要电力驱动,只需要自行选择按摩方 式,不仅提供脚底按摩的保健功能,更提升使用者的趣味性,增进了 使用乐趣。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第一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第二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第三种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脚底按摩垫实施例的第四种使用状态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 图2所示,本技术由设置在基板10上的踏座和突起组成,在基板 10的对应两个边上分别设有一个上部表面为弧面,下部为长方形柱体 踏座,两个踏座分别为第一踏座20和第二踏座30,第一踏座20的表 面圆弧度和高度均大于第二踏座30。两个踏座由高低不同的座体组成, 在两踏座的两端分别设有一对第一高座21与第二高座31,在第一高 座21与第二高座31的旁边设有低于高座的第一低座22与第二低座 32,第一高座21和第一低座22连伸成一直线,第二高座31和第二低 座32连伸成一直线,在第一高座21与第一低座31上设有凹凸的纹理 211。在两个第一低座22与第二低座32之间,开有一缺口 222、 322, 在基板10的中部两踏座之间,第一踏座20的旁设有两个第一突起40,分别分布在两个第一高座21旁,第一突起40为半圆形球体,第一突 起40的对应球体中轴线上的另一高座旁,设有小于第一突起40的两 个第二突起42,第二突起42为一上部为呈较高隆起的半圆形球体, 下端为与突起的直径相同的圆柱体,两个第二突起42分别分布在两个 第二高座31旁,在基板10的中心轴上设有直径小于第二突起42的两 个第三突起54,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突起40与两个第二突起42之间, 第三突起54的外形为半圆形球体,在第三突起54的两边与两第一突 起41和第二突起42之间,设有若干半径小于第三突起54的突粒51、 52,两边的突粒51、 52设在相对应的位置上,组合成两个脚底形状的 第--按摩区50与第二按摩区501,突粒51、 52为半圆形球体,脚形 按摩区的脚尖位置设置在第一突起40的同一边上,脚跟位置设置在第 二突起42的同一边上,两个第三突起54分别对应第一按摩区50和第 二按摩区501脚尖和脚跟的位置。第一、第二踏座,第一、第二、第 三突起和第一、第二按摩区分别为对称设置,方便两脚交替使用。本技术有多种使用方法,如图3所示脚部60的脚跟可踩踏在 第二高座31上,而使在脚弓周边的区域踩在第二突起42上,由于第 二突起42的球径小于第一突起40,大于第三突起54的球径,因此适 用于消化系统所在脚弓的位置,给予适当的压力与刺激。如图4所示, 一只脚的脚底60踩踏在第一按摩区50,使各突粒51对脚底60进行 按摩,另一只脚的脚底61则可在相应的第二高座31与第二高座32或 是第一突起40与第二突起42、第二按摩区501、第一高座21、第一 低座22之间互相踩踏,按摩一定时间后,再将两脚交换,进行上述按摩方式。如图5所示, 一只脚的脚底60的脚跟踩在第一突起40上, 脚尖、脚弓的区域则踩在第一按摩区50的突粒51上,如图6所示, 则是脚底60的脚跟踩在第二低座32上,而脚尖、脚弓的区域则踩在 第一按摩区50的突粒51上,形成对脚尖、脚弓区域的脚底按摩。本技术的实施例有多种方式,前述仅是其中的几种,也可以 自由变换位置,可以两脚底立于第一踏座20、第二踏座30前后移动, 供按摩脚底相应的呼吸、泌尿系统;也可以两只脚同时一起在第一、 第二按摩区来回移动踩踏,旋转180度,透过突粒51、 52与脚底的接 触,施加适当的全面性按摩效果,而第三突起54可以供脚底涌泉穴踩 压;或是两脚移动到第一、第二按摩区50、 501,弯腰两手而触摸第 一、第二踏座20、 30,同时兼备弯腰软骨、利筋的保健伸展功能;亦 可以站立、蹲式,或是一侧倚靠在桌椅、柱体来支撑身体;甚至可以 一人单脚使用一侧,另一人单脚使用另一侧,使用方法可根据个人使 用习惯进行变化。本技术的第一、第二踏座20、 30的高低、弧度不同,可适用 于不同大小或不同承受情况的脚底,第一、第二、第三突起的大小, 高低的变化也可适用与不同大小或不同承受情况的脚底。本技术采用不同大小的突起,对局部或全面的脚底进行按摩 按摩,且不需要电源供电,只需要自行选择需要的按摩效果,踩压或 来回摩擦于突起之上,即可达到脚底的保健功能,更提升使用者的趣 味性,增进了使用乐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脚底按摩垫,由设置在基板上的踏座和突起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所述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之间设有突起区和按摩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脚底按摩垫,由设置在基板上的踏座和突起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两端对称设置有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所述第一踏座和第二踏座之间设有突起区和按摩区。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脚底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区设有 至少一个相近第一踏座的第一突起和至少一个相近第二踏座的第 二突起。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脚底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突起为 两个,所述第二突起为两个。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脚底按摩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突起的 直径小于第一突起且隆起高于第一突起。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脚底按摩垫,其特征在亍所述第一突起和 第二突起之间设有脚形的第一按摩区和第二按摩区,所述第一按摩 区和第二按摩区内布列有球径小于第一突起和第二突起的突粒。6. 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脚底按摩垫,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科囿
申请(专利权)人:廖科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