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6125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为砖混结构,砖砌体自下而上由下述两层组合循环砌筑,保温层在砖砌体中自下而上是以偏内侧保温层、偏外侧保温层循环交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拐角部位附近粘贴内保温层;第一层砖砌体是一至二皮砖,外侧是一道宽砖,内侧是一道窄砖,宽窄两道砖错缝砌筑,且在宽砖与窄砖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内填塞偏内侧保温层,第二层砖砌体是二至四皮砖,外侧是一道窄砖,内侧是一道宽砖,宽窄两道砖错缝砌筑,且在宽砖与窄砖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内填塞偏外侧保温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改变墙体砖的组砌形式,同样可以满足墙体的保温效果要求,且施工方法简单,节约材料和能源,可广泛应用于砖混保温墙体。(*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保温墙体结构,特别是一种砖混结构保温墙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全球能源紧张的局面迫使建筑业必须采用节能保温墙体,但是,在我国南方的非 抗震设防区,普遍使用18cm厚墙作为结构的围护墙,如果对这种墙体作保温施工,会有施工 复杂、造价高的缺点,所以目前为止,这种墙体的节能保温施工一直未启动。在北方寒冷地 区,外墙以37cm和50cm为主,这种墙体有占地面积大、耗费材料多、成本高的缺点。传统多层砖混结构外墙外保温的常用做法是在240mm厚的墙体粘贴60mm厚的聚苯或挤塑 板,墙体总厚300mm左右,这种做法较成熟,且已普遍使用。但这种保温墙体的施工工序复 杂,施工中需用大量粘接剂、固定锚栓、抗裂砂浆面层及抗碱网格布等辅助材料,整体外墙 面所粘贴的保温板因垂直负荷较大,容易发生板面下坠、空鼓、开裂、甚至大面积脱落的现 象。而且材料的使用量大,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要解决砖混结构 保温墙体施工工序复杂、保温板容易发生板面下坠、空鼓、开裂、脱落、而且材料的使用量 大,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为砖混结构,砖砌体与拐角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连接,其特征在于:砖砌体自下而上由下述两层组合循环砌筑,保温层在砖砌体中自下而上是以偏内侧保温层(3)、偏外侧保温层(4)循环交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拐角部位附近粘贴内保温层(5); 第一层砖砌体是一至二皮砖,外侧是一道宽砖(1),内侧是一道窄砖(2),宽窄两道砖错缝砌筑,且在宽砖与窄砖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内填塞偏内侧保温层(3),形成两道砖夹保温层的三明治结构,靠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 直角边的一块半窄砖与宽砖不留间隙砌筑,在空余出的位置上粘贴内保温层(5); 第二层砖砌体是二至四皮砖,外侧是一道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为砖混结构,砖砌体与拐角部位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连接,其特征在于砖砌体自下而上由下述两层组合循环砌筑,保温层在砖砌体中自下而上是以偏内侧保温层(3)、偏外侧保温层(4)循环交错设置,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拐角部位附近粘贴内保温层(5);第一层砖砌体是一至二皮砖,外侧是一道宽砖(1),内侧是一道窄砖(2),宽窄两道砖错缝砌筑,且在宽砖与窄砖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内填塞偏内侧保温层(3),形成两道砖夹保温层的三明治结构,靠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直角边的一块半窄砖与宽砖不留间隙砌筑,在空余出的位置上粘贴内保温层(5);第二层砖砌体是二至四皮砖,外侧是一道窄砖(2),内侧是一道宽砖(1),宽窄两道砖错缝砌筑,且在宽砖与窄砖之间留出间隙,间隙内填塞偏外侧保温层(4),形成两道砖夹保温层的三明治结构,靠近钢筋混凝土构造柱(6)直角边的两块宽砖与窄砖不留间隙砌筑,在空余出的位置上粘贴内保温层(5)。2.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全新的孔隙保温墙体,其特征在于上 述保温墙体在门窗洞口两侧设置钢筋混凝土包框(7)或构造柱,在门窗洞口上下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硕干熊爱华陈连英张军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一局集团第五建筑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一局集团有限公司王硕干熊爱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