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背光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54384 阅读:2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具有较佳出光均匀度的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导光板及发光元件。该导光板为一个板状体,该板状体由相向的两侧向内开设两条沟漕,该两条沟漕将该导光板划分为一个光学转换部、一个导光部,以及位于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之间且连接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的一个连接部,该光学转换部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相向的两侧具有两个第一入光面。该至少一对发光元件分别相对该光学转换部的两个第一入光面设置,该至少一对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该两个第一入光面入射至该光学转换部,由该光学转换部将其转换为均匀光出射后再入射至导光部,进而由该导光部对其作光学引导并出射。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导光板,其可应用在上述背光模组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涉及一种采用该导光板的背光模组。
技术介绍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因具体积小,效率高,寿命长等优点 而逐渐取代现有冷阴极荧光灯(Cold Cathode Fluorecent Lamp,CCFL)作为背光模组的发 光单元,以节省电能,从而减少能源的浪费。具体可参阅Michael S. Shur等人在文献 Proceedings of the IEEE,Vol. 93, No. 10 (2005年10月)中发表的Solid-State Lighting: Toward Superior Illumination ^^文。如图1所示, 一种现有的背光模组IO,包括多个发光二极管11及一个导光板12,该发光 二极管11发射的光线由该导光板12的入光面120入射至导光板12后,由该导光板12对其进行 光学引导,如反射、散热、折射等,并最终从该导光板12的出光面122出射。然而,由于现 有的发光二极管11的发散角有限(通常为120度),使得该导光板12上位于入光面120—侧并对 应于相邻的两个发光二极管ll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 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为一个板状体,该板状体由相向的两侧向内开设两条沟漕,该两条沟漕将该导光板划分为一个光学转换部、一个导光部,以及位于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之间且连接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的一个连接部,该光学转换 部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相向的两侧具有两个第一入光面; 至少一对发光元件,其分别相对该光学转换部的两个第一入光面设置,该至少一对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该两个第一入光面入射至该光学转换部,由该光学转换部将其转换为均匀光出射后再入射至导光部, 进而由该导光部对其作光学引导并出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一个导光板,该导光板为一个板状体,该板状体由相向的两侧向内开设两条沟漕,该两条沟漕将该导光板划分为一个光学转换部、一个导光部,以及位于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之间且连接该光学转换部和该导光部的一个连接部,该光学转换部对应于该导光板的该相向的两侧具有两个第一入光面;至少一对发光元件,其分别相对该光学转换部的两个第一入光面设置,该至少一对发光元件所发出的光经由该两个第一入光面入射至该光学转换部,由该光学转换部将其转换为均匀光出射后再入射至导光部,进而由该导光部对其作光学引导并出射。2.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发光元件为发光二极管。3.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转换部的两 个第一入光面分别镀有一层增透膜。4.如权利要求l所述的背光模组,其特征在于,该光学转换部进一 步包括一个光转换面及两个相对该光转换面的第一出光面,该光转换面及该两个第一出光面 分别连接该两个第一入光面,且该光转换面为一个粗糙表面。5.如权利要求4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坤荣
申请(专利权)人: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