遮烟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54941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遮烟用密封构件,若使用该遮烟用密封构件,则能够一眼判定出密封构件的更换时期,另外,在安装密封构件时,能够使密封构件与门扇、框等对象构件柔软地紧密接触,且密封构件不会妨碍门扇的行进。该遮烟用密封构件是用于堵塞电梯的框体与门扇之间的间隙,而进行遮烟的密封构件,密封构件的至少与上述框体相接触的接触部形成为层叠有不同颜色的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在电梯门扇的间隙内遮烟的遮烟用密封构件和其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由于在电梯的安装框和电梯门扇之间产生间隙,当发生火灾时,烟会自该间隙进 入电梯内,为了堵塞该间隙,而在电梯门扇上安装密封构件,从而进行对该间隙的堵塞。作为这样的例子,例如有一种如下构造将截面呈二字形的遮烟构件固定在电梯 的上框上,且以与该遮烟构件相接触的方式将进行了氟涂敷、二氧化钼涂敷的上部密封构 件固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另外,作为密封构件的形状,提出了一种随着向端部去宽度逐渐变窄的大致楔形 状(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2005-15157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62788号公报但是,对于上述任意一种遮烟用密封构件,在密封构件发生了磨损的情况下都需 要进行更换,要判断其更换时期,操作者只能用目测的方法来判定密封构件的磨损情况,从 而判断更换时期。因此,由于作业者的不同,会出现更换时期上产生偏差,或者错过了更换时期,仍 旧使用遮烟性能降低了的密封构件,无法确保安全性的这一问题。另外,在以往的遮烟用密封构件的安装方法中,是将板状的密封构件夹持地安装 在门扇的端部上,或者利用螺钉等进行安装,但由于电梯的设置场所等的不同,需要通过调 整电梯门扇与框之间的间隙的大小、遮烟用密封构件的接触角度来提高密闭性。但以往的 方法中无法进行这样的调整。另外,在板状的密封构件上,在用于接触的前端部呈角状时,由于其接触角度,会 产生如下问题无法形成线接触,导致密闭性降低;或者由于进行面接触而使摩擦力加大, 从而妨碍门扇的行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做出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眼判定出密封构 件的更换时期的遮烟用密封构件。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安装密封构件时,能够使密封构件与门扇、框 等对象构件柔软地紧密接触,且密封构件不会妨碍门扇的移动的遮烟用密封构件。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遮烟构造是用于堵塞电梯的门扇与门扇的接触部之间 的间隙的遮烟构造,其特征在于,该遮烟构造包括板状的密封构件;保持件,其用于将上述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电梯的门扇上;3夹具,其用于将上述保持件固定在上述门扇上,其中,在上述密封构件的至少前端部上,层叠有颜色不同的涂敷构件;上述夹具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其与用于将该夹具安装到上述门扇上的 螺钉螺纹配合,在使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沿上述长孔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后的状态下, 利用螺钉将上述夹具固定;在上述涂敷构件的接触面由于磨损而削薄,颜色不同的下层涂敷构件露出时,在 使上述螺钉松开的状态下,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能够与上述夹具一起沿上述长孔向上方 或下方移动,从而将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固定在用上述密封构件的不同接触面与上述接 触部相接触的位置上。 另外,也可以通过涂敷多种颜色的构件来层叠而形成上述接触部。上述涂敷构件也可以是含有聚氨酯的涂料。借助保持件来安装上述密封构件;在上述保持件上形成有用于保持密封构件的、 截面呈圆形的槽;上述密封构件的门扇安装侧的基端部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将该基端部插 入且能够旋转地安装在上述保持件的槽中。上述密封构件的接触部前端也可以形成为截面呈圆形。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技术方案的遮烟用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是用于将电梯的门扇与门 扇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堵塞来遮烟的、遮烟用密封构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遮烟用密封构件的前端部和基端部之间的位置上,与上述遮烟用密封构件 表面之间隔开间隙地配置用于遮蔽涂料的遮蔽构件,且在配置有上述遮蔽构件的状态下, 自上述遮烟用密封构件的前端部侧喷射涂敷剂从而进行涂敷。利用本专利技术,能够一眼判定出密封构件的更换时期,且能够在适当的时期更换密 封构件。利用本专利技术,在安装密封构件时,能够通过使密封构件略微旋转等而使其与门扇、 框等的接触面柔软地紧密接触。另外,由于密封构件的前端部是线接触,因此密闭性良好,另外,能够不妨碍门扇 的行进地使门扇顺利地行进。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电梯的门扇的主视图。图2的(a)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A截面的、完全关闭状态的电梯的门扇的剖 视图。图2的(b)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A-A截面的、完全打开状态的-电梯的门扇的剖 视图。图3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C-C截面的、门扇与上框的剖视图。图4是示意性地表示图1的B-B截面的、电梯的门槛部分的剖视图。图5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安装在保持件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的侧视图。图7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的前端部附近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安装在门扇上端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9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安装在门扇上下端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0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安装在门扇之间或者门套上的状态的侧视 图。图11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安装在门抵接部上的状态的侧视图。图12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能上下移动地安装在门扇下端部上的状态 的分解立体图。图13是表示将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能上下移动地安装在门扇下端部上的状态 的立体图。图14是表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上进行涂料的涂敷处理的状态的图。图15是在本实施方式的密封构件上示意性地表示涂料的涂敷面的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首先,说明电梯出入口的门扇部分的基本整体构造。如图1所示,电梯的出入口装置由门扇1、围绕该门扇1的上框2和纵框3、供门扇 1行进的门槛4构成。门扇1是由高速门扇Ia和低速门扇Ib构成的单开式门扇。如图1以及图2所示, 高速门扇Ia位于离门套5远的位置,在进行开闭动作的情况下比低速门扇Ib快地移动。门扇1在完全关闭时,通过将高速门扇la、低速门扇Ib如图2的(a)所示地左右 配置,而呈将升降口堵塞的关闭状态,另外,门扇1在完全打开时,如图2的(b)所示地,通 过将高速门扇Ia和低速门扇Ib重叠在一起并收纳到门套5中而呈完全打开状态。另外,如图3所示,上框2利用分别与驱动装置相连结的门扇挂架6而能够移动地 悬挂高速门扇Ia和低速门扇lb。纵框3由完全关闭时与高速门扇Ia相抵接的纵框3a(图示左侧)和门套5侧的 纵框北(图示右侧)构成。纵框3a构成高速门扇Ia关闭时的门抵接部。在门槛4中形成有引导槽,其供设置在高速门扇Ia和低速门扇Ib的下端部上的 导靴配合并行进,门扇1沿该引导槽左右移动。本专利技术的遮烟用密封构件的一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首先,利用铝挤压成型等而制造出用于安装密封构件12的保持件11,该保持件11 沿与图示纸面垂直的方向形成为细长板状。该保持件11被小螺钉等分别固定并安装在门扇1的上端部、下端部和低速门扇Ib 的与高速门扇Ia重合的端部、纵框3的门抵接部以及门套部上。在保持件11的一端部上,用于安装密封构件12的槽Ila遍及保持件11的宽度方 向(图示纸面垂直方向)整个区域地形成为一直线状。该槽Ila形成为截面呈圆形,其外周的一部分开口,以自该开口向外方延伸的方 式安装密封构件12。另外,保持件11的两侧部开口,通过自该开口将密封构件12的基端部1 插入, 而形成将密封构件12安装在保持件11上的构造。密封构件12由橡胶等弹性材料形成,且形成为沿纸面垂直方向延伸的板状。如图 6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遮烟构造,该遮烟构造用于堵塞电梯的门扇与门扇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其特征在于,该遮烟构造包括:板状的密封构件;保持件,其用于将上述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电梯的门扇上;夹具,其用于将上述保持件固定在上述门扇上,其中,在上述密封构件的至少前端部上,层叠有颜色不同的涂敷构件;上述夹具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该长孔与用于将该夹具安装到上述门扇上的螺钉螺纹配合,在使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沿上述长孔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后的状态下,利用螺钉将上述夹具固定;在上述涂敷构件的接触面由于磨损而削薄,颜色不同的下层涂敷构件露出时,在使上述螺钉松开的状态下,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能够与上述夹具一起沿上述长孔向上方或下方移动,从而将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固定在用上述密封构件的不同接触面与上述接触部相接触的位置上。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遮烟构造,该遮烟构造用于堵塞电梯的门扇与门扇的接触部之间的间隙,其特 征在于,该遮烟构造包括 板状的密封构件;保持件,其用于将上述密封构件安装在上述电梯的门扇上; 夹具,其用于将上述保持件固定在上述门扇上,其中, 在上述密封构件的至少前端部上,层叠有颜色不同的涂敷构件; 上述夹具形成有上下方向上较长的长孔,该长孔与用于将该夹具安装到上述门扇上的 螺钉螺纹配合,在使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沿上述长孔向上方或者下方移动后的状态下, 利用螺钉将上述夹具固定;在上述涂敷构件的接触面由于磨损而削薄,颜色不同的下层涂敷构件露出时,在使上 述螺钉松开的状态下,上述保持件和密封构件能够与上述夹具一起沿上述长孔向上方或下 方移动,从而将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泉彻洋
申请(专利权)人:司橡胶电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