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按摩软垫(1)的内侧(11)具有至少两片彼此不连接的非粘性导电硅胶片(13),其外侧(12)具有至少一层软塑胶布(14),按摩软垫(1)上至少具有一个凸面(15)在外侧的金属按扣,通过电产生调整器(2)背面的金属按扣凹槽将电产生调整器(2)相扣合定位,按摩软垫(1)的外侧(12)两端设有粘结片(18)和粘结片(19),解决了现有低*按摩器的按摩部位和电极贴片受限、小配件多、使用不便、效果差和刺激皮肤等问题,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与人体接触面积大、技术效果好和不刺激皮肤等优点,广泛适合于各类人按摩及减肥使用。(*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加大硅胶片取代传统按摩器的电极贴片以增加按摩面积并辅以弹性束带以按摩人体各种部位的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
技术介绍
在现有技术中,一般均为具有分离式电极贴片的低週按摩器,其其大部分之电极贴片具有粘性,该电极贴片需要各别地贴于人体皮肤上,再配以导线将电极贴片与主机相连来进行按摩,这类低週按摩器具有以下缺点:1、按摩部位和电极贴片受到限制,由于电极贴片系小片状各别地贴于人体各部位皮肤上,故使用时需多个电极贴片;2、按摩器的小配件多,每个电极贴片需有一根导线与主机连接,按摩操作手续繁琐且给被按摩者的活动带来不便;3、这类按摩器用于人体的较大部位如腰、腹部或大腿的减肥效果欠佳;4、这类按摩器的电极贴片多具有粘性,贴在人体的皮肤会引起不适乃至过敏。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加大硅胶片取代传统按摩器的电极贴片以增加按摩面积并辅以弹性束带以适应按摩人体各种部位的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设计一种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包括电产生调整器(2)及电源引线,按摩软垫(1)的内侧(11)具有至少两片彼此不连接的非粘性导电硅胶片(13),其外侧(12)具有至少一层软塑胶布(14),按摩软垫(1)上至少具有一个凸面(15)在外侧的金属按扣,通过盒式电产生调整器(2)背面的与凸面(15)相适应的金属按扣凹槽将电产生调整器(2)相扣合定位。所述的按摩软垫(1)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设计成各种形状,例如长条形或椭圆形均是可以的。以下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说明:采用钮扣式3V电池供电,利用两个电极粘片接触人体皮肤。其电路由KC-5750型CPU软件主控制,外围电路有升压电路、放电电路、升压状态检测回路、输入接口回路、LED状态显示回路、复位电路和振荡电路构成。由R15、C4及复位按键组成复位电路,R15与电池的正极直接相连,引用电容的充放电,产生延迟复位信号,复位按键(RESET)则人为使C4对地放电,从而使U1低电平复位;RC振荡电路由R4及C1组成,R4与电池正极相接,RC振荡信号与U1的振荡端相连;充电回路有L1、Q5、Q3、C2、R11和C3组成,局部放电回路则由R10、Q2、R9及C3组成,而工作放电、检测回路是由R12、R13、R14、Q4、Q1、ZD1组成,C2与R11并联,一端与CPU相连,另一端与Q3的基极相连,R11作基极限流电阻,C2作开关管Q3的加速电容,铁芯电感的一端与电池正极相连,另一端接至Q3集电极并与Q5集电极相连,Q5的发射极与基极相连用作高压整流二极管,与电容C3相连-->到电极粘片,通过电极粘片接触人体皮肤。由CPU输出的脉冲信号高电位时通过限流电阻R11、加速电容C2控制Q3的导通。当Q3导通接地的瞬间,Q5集电极也对地截止,电源通过电感线圈L1到地产生一个回路,从而在L1上储存电能,当控制信号为低电位时Q3截止,储存在L1上的电能则通过Q5导通对C3充电,同时由CPU出来的控制信号经限流电阻R9使Q2导通,电容C3又经R10、Q2对地放电,由于CPU充电脉冲序控制时间大于放电时间,在C3、R10相连端回产生稳定电压,然后在C3与R10相连端通过PROBE1接口、电极粘片、人体皮肤,电极粘片到PROBE2接口,再到Q1的发射极经Q1基极、R13、Q4集电极、Q4发射极到地回路,使人体肌肉流入微小的脉冲电流,由Q1集电极检测到电容的充放电状态到CPU,通过CPU产生控制信号经R12控制Q4集电极电流,也即流经人体肌肉的电流,从而稳定C3充放电状态。由按键SW1、SW2和SW3对地组成输入接口回路,R1、R2和R3作为上拉防干扰,按一下SW1,即给CPU一个LO信号,即通过软件改变一次开关管Q3的工作频率,本电路由软件控制6种工作模式,同时通过双电极LED(D1、D2)显示6种工作状态。按一下SW3,即给CPU一个LO信号,即增大了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提高了C3上充放电电压,由软件控制分10个LEVEL,同时兼开关ON的作用,按键SW2则与SW3的作用相反,按一下SW2则降低C3上的充放电电压,同时兼开关OFF的功能。本电路由软件控制可产生约180V高压,流经人体肌肉的电流为μA级,工作时间约为10分钟后自动停止,继续使用则按SW3。本-->电路还设有SLEEP模式,在SLEEP状态,仅耗电10μA以下,大大地延长了电池的使用寿命。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可以是:电产生调整器(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流强弱调整钮(22),一个按摩模式切换钮(21),电池槽及数个指示灯。由此,可方便使用者在按摩操作中根据需要调节电流的强度并切换按摩方式,以提高按摩效果。并可方便使用者观察和为按摩提供电源。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也可以是:金属按扣的凸面(15)之背面(17)位置上设有塑料薄膜(3),并由凸面(15)上的明胶贴片(16)将凸面(15)之背面(17)在塑料薄膜(3)之上粘贴定位。此种定位金属按扣的方式可保证定位可靠且具有较好的电绝缘性能。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又可以是:按摩软垫(1)的外侧(12)的两端设有粘结片(18)和与之相适应的粘结片(19),以满足按摩软垫(1)在人体不同部位定位。本技术较好的技术方案还可以是:还具有一根与按摩软垫(1)相分离的导电硅胶短束带(4)和导电硅胶长束带(5),两种束带至少在两端外侧具有与按摩软垫(1)上的粘结片(18)和粘结片(19)相适应的粘结片(25)和粘结片(26)。以适应用于人体的较大部位如腰、腹部或大腿的按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明显的优点:1、本技术的结构简单,无需大量的电极贴片和电线,因而使用方便且使用者可以活动自如;2、本技术的按摩软垫(1)与人体接触面积大,-->并有束带配合使用,且具六种工作模式,可以适应人体各部位的按摩,而且技术效果好,用于人体的较大部位如腰、腹部或大腿的减肥效果尤佳;3、采用非粘性导电硅胶片,捨去具有粘性的电极贴片,不会使人体的皮肤感到不适,无副作用,适合于各种人使用。附图说明 以下是本技术的图面说明:图1是现有具有分离式电极贴片的低週按摩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外侧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内侧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附加束带的结构和使用状态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电路原理图。图1-图6中,1是按摩软垫,2是电产生调整器,3是塑料薄膜,4是短束带,5是长束带,6是电线,7是电极贴片,11是按摩软垫内侧,12是按摩软垫外侧,13是非粘性导电硅胶片,14是软塑胶布,15是金属按扣凸面,16是明胶贴片,17是金属按扣凸面之背面,18是粘结片,19是粘结片,21是按摩模式切换钮,22是电流强弱调整钮,23是指示灯,24是电池槽,25是粘结片,25是粘结片;图7标明了电路图中的元器件及其连接关系。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参照图1,现有的低週按摩器的小配件多,每个电极贴片需有一根导线与主机连接。参照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包括电产生调整器(2)及电源引线,其特征在于:按摩软垫(1)的内侧(11)具有至少两片彼此不连接的非粘性导电硅胶片(13),其外侧(12)具有至少一层软塑胶布(14),按摩软垫(1)上至少具有一个凸面(15)在外侧的金属按扣,通过盒式电产生调整器(2)背面的与凸面(15)相适应的金属按扣凹槽将电产生调整器(2)相扣合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粘性导电硅胶按摩器,包括电产生调整器(2)及电源引线,其特征在于:按摩软垫(1)的内侧(11)具有至少两片彼此不连接的非粘性导电硅胶片(13),其外侧(12)具有至少一层软塑胶布(14),按摩软垫(1)上至少具有一个凸面(15)在外侧的金属按扣,通过盒式电产生调整器(2)背面的与凸面(15)相适应的金属按扣凹槽将电产生调整器(2)相扣合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其特征在于:电产生调整器(2)上至少设置有一个电流强弱调整钮(22),一个按摩模式切换钮(21),电池槽及数个指示灯。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按摩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睦华,蔡谋灿,
申请(专利权)人:晶富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蔡谋灿,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